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5 09: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歌鉴赏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作者是怎样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表现战争场面的?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2.最后两句作者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春望》完成小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苏轼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最有妙处,换作“望”,整首诗便神气索然。对此,有学者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见”和“望”哪个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真意”有哪些含义?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妤,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9.细读上阕,分析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西湖的。
10.“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词记叙的是词人一段美好的回忆,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B.“惊”既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惊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C.词人沉醉于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之中,直至醉意渐沉、兴尽晚归,其情感始终是欢快愉悦的。
D.朗读时,第一二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2.找出《武陵春》中化虚为实地描写愁思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13.请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4.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15.“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月夜
杜甫
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诗,《月夜》押韵工整,押________韵。
(2)甲乙两首诗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请分别说说它们在思想感情和间接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角声满天秋色里”运用听觉描写响亮的震天动地的号角声;“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视觉,写看到了边塞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视听结合,写出战争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悲壮。 2.用典,表达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 山河 草木花鸟 4.示例1: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悲。示例2: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情感的写照,形象动人。(任选角度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5.示例一:“见”字好。“见”字更能表现出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与山间美景猝然相遇的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望”字好。“望”字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山间美景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言之成理即可) 6.厌弃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田园生活;闲适悠闲、旷达的心境;超脱世俗的情感。(意对即可)
7.“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8.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①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壮阔意境: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②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③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答对两条即可)
9.“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描写,“隐隐笙歌”从听觉角度描写,营造了安谧、恬静的氛围。 10.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C 1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愁思描摹得具体可感,用轻舟难载愁思之重来渲染愁思之深重,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孤寂荒凉(凄凉无奈)的心境。 13.前一首:愉快、欢快、热爱生活;后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
14.示例: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 15.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16.(1) 五言律 an
(2)《春望》除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牵挂外,还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月夜》主要抒发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抒情方式方面:《春望》主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月夜》则多用虚写,借助想象,抒发感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