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文档属性

名称 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10-15 09:0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 在图中找出所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由此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 大胆猜想请大家尽可能多地说出结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就是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你怎么理解这个定理?
能用你的话说说吗?(1)∵AB=AC,∠1=∠2(已知)
∴________________"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几何语言表述AD⊥BC,BD=C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AB=AC,AD⊥BC (已知)
∴________________∠1=∠2 ,BD=C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AB=AC,BD=CD (已知)
∴________________∠1=∠2 ,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判断:1、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3、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
总数一共能画出9条。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一定垂直于底边。(X)(√)(X)(√)如图,在△ABC中,BC=AC.
(1)若点D是AB的中点,∠BCA=110°,
则∠BCD= °;552220试一试用一用:例1.已知:如图,AD平分∠BAC,∠ABD=∠ACD.
(1)求证:AB=AC;
(2)连接BC,猜想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用一用:例2.已知线段a,h,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
使底边BC=a,底边BC边上的高线长为h. 作法:
1.作线段BC=a.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交BC于点D.
3.在直线l上截取DA=h,连接AB,AC.∴△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要求:1.保留作图痕迹;2.写出结论.已知:如图,AC=AD,BC=BD,AB与CD相交于O点,求证:AB⊥CD拓展提高已知:如图,AC=AD,BC=BD,AB与CD相交于O点,求证:AB⊥CD证明:∵在△ABC和△ABD中AC=AD(已知)
BC=BD(已知)
AB=AB(公共边)∴△ ABC≌ △ABD(SSS)∴∠CAB=∠DAB(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又∵AC=AD∴ △ADO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AO是△ABO的顶角平分线∴AO⊥C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B⊥CD文字叙述几何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AB=AC
∴∠B=∠C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B=AC,∠1=∠2 ∴AD⊥BC,BD=CD∵AB=AC, BD=CD ∴ ∠1=∠2 ,AD⊥BC∵AB=AC,AD⊥BC ∴ ∠1=∠2 ,BD=CD课堂小结自我提高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AD⊥BC ,
E为AD上一点,EF⊥AB,F为垂足,且EF=3.
则点E到边AC的距离是 . 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为CA延长线上一点,
点F 在AB上,且AD=AF,连接DF并延长交BC于点E.
求证: DE⊥BC. G3H证明:过点A画AH⊥BC,H为垂足
∵AB=AC,AH⊥BC
∴∠BAH=∠CAH= ∠BAC
∵AF=AD
∴∠AFD=∠D
∵∠BAC=∠AFD+∠D
∴∠AFD=∠D= ∠BAC

∴∠AFD=∠BAH
∴DE∥AH
∴DE⊥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