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5 17: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
(1)外因:外界①___________的变化。
(2)内因:体内②___________活动的进行。
2.实例——体温变化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③_______、④_______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
年龄
性别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⑤____ 。

3.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⑥___________,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⑦___________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⑧___________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调节作用
相对稳定
理化性质
4.生物体维持 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⑨_________、生物材料(如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引起 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⑩___________与 _________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 相对稳定的机制。
(2)方法步骤
缓冲液
液体环境
缓冲液
(3)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类似于 _________,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 的 _____________。
(4)解释
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 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 _______________,其次还有 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 ______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缓冲液
大幅度变动
缓冲对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特点: _____________。
4.稳态遭破坏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2)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有一定限度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内环境稳态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 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代谢
各种物质和条件
2.实例
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 意义
渗透压正常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 _____________
温度和 相对稳定 酶活性正常,保证 ___________正常进行
血糖浓度、氧气含量稳定 保证机体正常的 _______供应
3.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态与功能
酶促反应
能量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判断正误。
1.人体的泌尿系统中存在机体排出的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 )

2.机体的内环境具有稳定性,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
×
3.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一般作为肾功能是否正常的依据。( )
×
4.除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外,免疫系统往往也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

5.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补充水,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变化。( )

6.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

7.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 )

8.“空调病”是指机体适应了空调环境下的恒定温度,不属于机体的内环境失调。( )
×
9.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

知识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如何理解四大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尝试指出下图中 的含义。
提示 为消化系统; 为氧气与养料; 为呼吸系统; 为二氧化碳与其他代谢废物; 为二氧化碳及部分水; 为泌尿系统。
2.稳态失调引起的危害有哪些?
化学成分含量失调
_______过低:常会发生抽搐现象
血浆中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_________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___________
理化性质失调
温度、 等偏高或偏低:影响___________,
细胞代谢紊乱
______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_________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_______失调:发热
血钙
尿毒症
组织水肿
酶的活性

渗透压
体温
3.完成下表的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
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 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于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知识总结
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 等会使机体中毒。
例1 [2022·贵阳期末] 下列不属于稳态失调的实例是( @47@ )。
A.肾功能衰竭时会出现尿毒症
B.乘坐过山车时呼吸加快,肾上腺素上升
C.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可能引起“空调病”
D.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等高原反应
B
[解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A不符合题意;乘坐过山车时紧张会导致呼吸加快,肾上腺素上升,这是正常的神经调节过程,B符合题意;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出现“空调病”,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C不符合题意;到达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等高原反应,与氧气供应不足有关,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不符合题意。
知识2 实验:生物体维持 稳定的机制
1.本实验采取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原则,以____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自变量。
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
不同的实验材料
2.实验对比分析(如下图)
(1) 表示用 对_________的处理。
自来水
(2) 表示用 或盐酸分别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处理。
缓冲液和生物材料
(3) 表示用盐酸对_________的处理。
自来水
(4) 比较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
3.在不同的情况下测得的 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 (1)烧杯清洗不干净;(2)加入酸或碱后烧杯未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
(3)加入酸或碱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
知识总结
1.生物体 维持相对稳定的原理:血液中含有许多种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如 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 影响不大。
2.实验过程中,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 与碱性物质 发生中和反应而使实验现象不明显,从而减小误差。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实验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例2 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 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 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 的盐酸溶液,向乙管中滴1滴 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再分别测定 并记录。
(1) 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一个以蒸馏水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2) 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 的相对稳定,他获得相关证据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3) 该同学根据完善后的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推断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只能根据完善后的实验推测血液具有缓冲作用,要推断实验结论需要从血液中分离出缓冲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血浆 稳态调节机制的实验设计。设计时除了有加血浆的实验组外,还应有加等量蒸馏水的对照组。要确定血浆是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 的相对稳定,则要设计缓冲溶液的处理组,看在血浆中加酸或加碱的处理结果与在缓冲溶液中加酸或加碱的处理结果是否相同。
技巧归纳
实验方案的评价与完善抓住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分析,一般就不会遗漏得分点:实验取材及药品试剂的选择、原理及方法的选择、三大实验原则(对照组的设置、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及实验流程是否存在问题。解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实验材料选择是否合理。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此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中,要求材料本身最好不能有较深的颜色;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最好是有颜色的,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一般不能用过氧化氢作底物;探究 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一般不能用淀粉作底物。
2.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
3.实验步骤是否科学,某个实验步骤是否漏做、操作步骤是否颠倒、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4.有没有充分利用实验条件。
5.实验变量的控制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
6.完善实验方案不能书写成“重新设计”,否则可判为零分。实验方案的完善要求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达成实验目的。
社会责任——关注尿毒症
尿毒症是人体肾脏的功能基本丧失后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尿毒症早期的病人无明显不适,到后期会累及全身的各个系统,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除了可能出现一些肾脏病相关的症状,如水肿、尿中泡沫增多、血尿等等,随着疾病进展,可能逐渐出现消化系统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还可出现血液系统的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贫血等,并伴随骨骼肌肉系统的症状,如骨痛、皮肤瘙痒等。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心衰的症状。因此,尿毒症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内化运用 人工肾能部分替代真正的肾脏起作用。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向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小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透析液中。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流入人工肾,经过人工肾得到净化后,又流回静脉(如图)。
(1) 人工制造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特性。
选择透过性
[解析]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 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溶液浓度)应与___________中的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正常血液
蛋白质和无机盐
[解析] 人工制成的血液透析膜是半透膜,主要透析血液中的尿素,所以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均应与正常血液中的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3) 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____。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相对的
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4) 内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包括: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本课时重点内容
1.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的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课时重点内容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间接参与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参考调节机制)。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