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答复
谢中书,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书信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书
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mò) 陵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走进作者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背景介绍
tuí
y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朗读课文
四字骈句 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间用散句 参差错落
重点字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人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的
耸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古:季节;今:时间
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名词-动词 辉映
全,都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古:消散 今:歇息
古:坠落
今:颓废
此起彼伏
竞相,争相
代指鱼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奇丽景色
实在
自从
再也没有
这种
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副词:将要)
(名词:欲望,欲念)
1.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问题探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起句,总领全文。
三、感慨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2.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问题探究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静景
仰视
俯视
平视
平视
动景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早晨
听觉
傍晚
视觉
2.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问题探究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静转动,描绘出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的生物活动,增添了灵动感,富有生命气息。
“乱”把猿鸟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准确的表现出来,充满了生机。
4、“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5、本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明确:既是对前贤的钦佩,又有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而自己却能从中发现无尽乐趣,表达了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课文结构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晨昏之景
描写
议论
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