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课题:第一章 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 年 9 月 25 日,星期 二 ,第 4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2.能力目标
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能否处理好探究实验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刚看视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完成探究实验、然后全班展示交流、纠错、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师生课前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3分钟
课件展示菜豆种子的结构图片,提问:种子的主要结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忆、看书,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板演胚的结构组成。
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为讲种子的萌发奠定基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种子的萌发》,咱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广西东兰旱区盼雨保春耕。
引言: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样的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观看
说出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等。
学生各抒己见:粒大饱满的种子,需要水、温度、土壤等条件。
直观感受,创设情景,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5分钟
过渡:我们怎样验证种子萌发需要这些条件呢?
强调指导:1、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它实验条件都相同;2、所选种子的数量和大小要把握好。
出示准备的实验材料用具:大豆、玉米、清水、广口瓶,纱布、土壤、标签、透明的和黑色塑料袋等。
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动手做实验,知道为什么吗?
做对照实验。
先以水分为变量,简单设计,复习对照实验。
简要介绍实验材料用具的名称和用途。
在实验前,应该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制定科学的计划。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实验的六个基本步骤,利于学生沿着探究的步骤进行。
既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探究
点拨建构
20分钟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巡回指导,了解各小组的实验内容和进度等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鼓励其他小组同学提出质疑。学生对水分、空气和温度借助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也学到过种子萌发的条件)、生活经验等一般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对于光照和土壤可能有一定难度,通过课件展示表格、图片,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认识。(一个是无土栽培的图片,一个是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的表格)
条件
种子
光照
黑暗
烟草
382
0
苋菜
0
368
小麦
378
381
问题过渡:当你在吃煮熟的玉米时,有几粒掉到地上,如果满足以上三个外界条件,能萌发吗?为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定一个或多个条件作变量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需要来选取材料用具实施方案,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小组选2位代表班内展示交流(边展示实验过程边讲解),并且准备回答其他小组或老师提出的问题。(上一环节已经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此环节可以不再展示这一条件)没有任何疑问时可在黑板相应位置由该小组代表写上该条件。
小结: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思考、分析、
回答:不能,因为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只有胚完整、有活力的种子才有可能萌发;再者种子的萌发还需要足够的营养。
教师大胆放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的验证实验改成探究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做实验。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通过展示辩论,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明显锻炼;同时会加深对探究实验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学生对此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举例、讨论、分析可以解决。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5分钟
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假如你是一位农民,你会怎样播种呢?
课件展示:
1、千年沉睡古莲开花-寿命最长的种子,1951年人们在辽宁省普兰店泡子屯村的泥炭层里发现了古莲的种子,1953年栽种,1955年在北京植物园开出了粉红色的荷花。
2、征服沙漠先锋梭梭树-寿命最短的种子,梭梭树的种子仅能活几小时,但是它的生命力很强,只要得到一点水,在两三小时内就会生根发芽。
3、种子萌发对外界条件需要的差异
植物种类
萌发所需水分(与种子干重相比)
萌发的最适温度(℃)
氧气的需要量
小麦
45%
25
多
水稻
40%
30
较少
大豆
110%
24-29
多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表达,首先从选种开始,再到保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早春播种后,往往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好处是保持适宜的温度)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补充寿命最长和最短的种子、种子萌发对外界条件需要的差异知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认识,同时也能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要求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强化知识的识记。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9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
1.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指种子必须是 的,而且胚必须是 的。
2. 把一些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里,盖上潮湿的小纱布,置于冰箱中,几天后观察,结果种子 ,其原因是 。
B类:
1. 将食用的大米种在土壤里,条件适宜时 发芽,因为 。
2. 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提出合理的假设:
资料一: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雨,则不用,浇水也可以播种;而在过于潮湿的地里播种,则种子不会萌发,反而会造成种子霉烂。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资料二:许多农作物一定要在春天播种,而在天寒地冻时不适宜播种。你的假设是:________ _____。
资料三:种植农作物播种前往往要先松土,使土壤内有充足的空气。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_____。
C类:
1.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瓶子编号
种子数量(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
(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
A
1
适量水,20℃
B
1
无水,20℃
C
1
适量水,0℃
D
1
水将种子淹没,20℃
⑴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
____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⑵预计萌发状况最好的是______号瓶
中的种子。
⑶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应用________(填字母)两瓶做对照
实验。
⑷A瓶和D瓶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
是___________,对这组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⑸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 _____。
⑹如果A瓶中的种子未萌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_。
课下作业:
A类:教材20页第1题、《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某22页1-6题;B类:教材20页第2题、《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某22页第7题;C类:教材21页应用与实践、《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某23页第8题。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进行教师抽批和学生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1)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适量水分
1、外界条件 充足空气
适宜的温度
胚是完整、有生命力的
2、自身条件
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教学反思:
1、学生在展示时最好按探究活动的六个环节说出,尤其是制定计划,因为会设计,操作是很简单的。
2、学生展示“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吗?”时,其他小组同学对用黑塑料袋罩住和B组一样的装置提出疑问:B组在光下,空气的量不相同,不能对照。仔细思考是有道理的,应该同时准备好透明塑料袋。
3、学生普遍对完全浸没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空气不充足有迷惑,可以通过提示学生回顾七年级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提到被淹死的原因、或干脆给学生提供有关数据的表格。
4、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体现课改新理念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小组合作真实有效(充分表现在好几个小组两代表展示时遇到其他小组同学质疑时,主动上台解答,或据理力争坚持自己小组的观点、或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下有所感悟进行完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