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______
第一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30分)
1. (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1分)
材料一:
神韵随州 再启征程
神农风
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在这里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创集市、织衣裳、建居所、作琴弦、制陶器,开启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他身上展现出的坚韧不拨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近年来,随着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全国每十辆专汽就有一辆“随州造”,地铁风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近30%,香菇出口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异军突起,可以说,是炎帝精神凝聚了随州发展的强大自信和奋进力量。
随州还是中国编钟之乡。举世瞩目的曾侯乙编钟因其铸造之精美、文化之“和”美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曾侯乙编钟由青铜制造, , , , 。曾侯乙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如今,智慧的随州人民正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以匠人、匠技、匠心全力(①)中国专汽之都、中国风机名城,(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文明与“和合”文化的象征。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以“和: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惊艳亮相,编钟作为精美的礼乐之器成为“主角”。其实,曾侯乙编钟或其复制品曾经多次走出馆藏,出现在国家各类重大场合,作为国之文化重器登上世界各地的舞台。编钟频繁地参与对外交流活动,既(③)了编钟之美,又(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和合”理念正是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理念的精髓。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励,擦亮“编钟”这张金字名片,创见性发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编钟文化。
“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城·娄山关》)源远流长的炎帝精神、编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深度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随州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摘编自2022年5月20日《随州日报》)
材料二:
随州日报讯 “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2022年5月26日(农历壬寅年四月二十六),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举行。近千名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随州,恭拜人文始祖炎帝神农。大典通过多个媒体面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进行现场直播,同时开放网上拜祖平台,为全体华人在网络空间拜祖祈福提供渠道。
自2009年以来,随州已连续14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举办“寻根节”, 。
(选自2022年5月27日《随州日报》)
(1)下列“材料一”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诞生(yàn) ②铸造(zhù) ③灿烂辉煌 ④坚韧不拨
B.①精髓(suǐ) ②频繁(píng) ③名列前矛 ④举世瞩目
C.①凝聚(níng) ②挖掘(jué) ③百折不挠 ④自强不息
D.①蕴含(yùn) ②绚丽(xùn) ③源远流长 ④再接再励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 )”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建造 ②助力 ③表现 ④传承
B.①打造 ②推动 ③展示 ④弘扬
C.①打造 ②助力 ③表现 ④弘扬
D.①建造 ②推动 ③展示 ④传承
(3)“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随着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B.近年来,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C.随着随州人民发扬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D.近年来,随州人民发扬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4)将下列介绍编钟的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一”的“ ”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取自人、兽、龙、花、几何图形等多种题材
②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
③编钟及钟架的装饰
④达到了极其精美的效果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5)请给“材料二”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答: 。
(6)请在“材料二”横线上续写一段文字,阐述举办“寻根节”的意义。(提示:可以选取经济、文化等角度)(3分)
答: 。
(7)根据提示,补写“材料一”最后一段横线上的诗句。(3分)
答: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事件通讯。通讯已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要借用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C.新闻的“六要素”为“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D.消息的正文一般采用“金字塔结构”,即将事件从头到尾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B.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和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D.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D.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二、语言表达。(5分)
5.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小娟同学读到下面一则新闻,准备在班级“天天新闻”中向同学们推荐。请你为她拟写转述内容,要求提取主要信息,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2022年3月23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把教学场地搬到空间站,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青少年和前沿科技“相遇”,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好奇心。“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青少年好奇心的方式之一。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直面世界科技前沿,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
答: 。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6.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某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为滋养学生心灵,传承中华美德,学校开展了成果汇报活动。(6分)
(1)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有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3分)
上句: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次活动写的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一个采访问题。(3分)
采访提钢
时间、地点 5月28日下午活动结束后,汇报活动现场
采访对象 校团委书记
采访目的 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亮点、影响
采访问题 (1)请问参加此次活动的班级和人数是多少?(2)活动中让您印象最深的节目有哪些?请您具体谈谈。(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7分)
7.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7分)
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A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1)文段中画线句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对A (事件)的高度评价。在这部名著中, 和 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3分)
(2)由文段可知,“红星”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
(3)《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2分)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五、阅读与鉴赏。(共26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地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开始气喘吁吁,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我又胖了,我的体力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几步,向前冲刺50米,很轻松地把姑娘甩在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维持不了快速奔跑,慢慢地,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地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得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通过跑步的姿势和面部神态展露给别人。约莫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得不再那么痛苦,体力好像恢复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寻找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儿我一定要赶上她。往前方扫了一眼,我没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都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然后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当一个人开始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8. 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情节 心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信心
首次被超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被超越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被超越 放弃
9. 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
10. 请解释标题“匀速奔跑”的含义。(3分)
答: 。
11. 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
答: 。
(2)我开始寻找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
答: 。
12. 文章第⑥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答: 。
(二)诗歌鉴赏。(11分)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①,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②。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④。
【注释】①苍黄:同仓皇。②慨而慷:感慨而激昂。语出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一句。③沽[gū]名:贪图虚名;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④沧桑:指沧海桑田。
(1)这首诗涉及的战役 ,诗中的“风雨”代指 ,句中“虎踞龙盘”指的是 ,“天翻地覆”指的是 。(4分)
(2)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霸王”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诗歌表达了毛泽东主席的什么观点?(4分)
答: 。
(3)在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沧桑”一词在诗歌中的含义是什么?这两句诗歌蕴含了怎样的哲理?(3分)
答: 。
六、写作。(共50分)
14. 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 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______
第一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30分)
1. (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1分)
材料一:
神韵随州 再启征程
神农风
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在这里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创集市、织衣裳、建居所、作琴弦、制陶器,开启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他身上展现出的坚韧不拨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近年来,随着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全国每十辆专汽就有一辆“随州造”,地铁风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近30%,香菇出口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异军突起,可以说,是炎帝精神凝聚了随州发展的强大自信和奋进力量。
随州还是中国编钟之乡。举世瞩目的曾侯乙编钟因其铸造之精美、文化之“和”美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曾侯乙编钟由青铜制造, , , , 。曾侯乙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如今,智慧的随州人民正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以匠人、匠技、匠心全力(①)中国专汽之都、中国风机名城,(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文明与“和合”文化的象征。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以“和: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惊艳亮相,编钟作为精美的礼乐之器成为“主角”。其实,曾侯乙编钟或其复制品曾经多次走出馆藏,出现在国家各类重大场合,作为国之文化重器登上世界各地的舞台。编钟频繁地参与对外交流活动,既(③)了编钟之美,又(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和合”理念正是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理念的精髓。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励,擦亮“编钟”这张金字名片,创见性发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编钟文化。
“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城·娄山关》)源远流长的炎帝精神、编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深度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随州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摘编自2022年5月20日《随州日报》)
材料二:
随州日报讯 “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2022年5月26日(农历壬寅年四月二十六),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举行。近千名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随州,恭拜人文始祖炎帝神农。大典通过多个媒体面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进行现场直播,同时开放网上拜祖平台,为全体华人在网络空间拜祖祈福提供渠道。
自2009年以来,随州已连续14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举办“寻根节”, 。
(选自2022年5月27日《随州日报》)
(1)下列“材料一”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诞生(yàn) ②铸造(zhù) ③灿烂辉煌 ④坚韧不拨
B.①精髓(suǐ) ②频繁(píng) ③名列前矛 ④举世瞩目
C.①凝聚(níng) ②挖掘(jué) ③百折不挠 ④自强不息
D.①蕴含(yùn) ②绚丽(xùn) ③源远流长 ④再接再励
【答案】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字音和字形。A.①诞生(yàn)——dàn;④坚韧不拨——坚忍不拔;B.②频繁(píng)——pín;③名列前矛——名列前茅;D.②绚丽(xùn)——xuàn;④再接再励——再接再厉;故选C。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 )”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建造 ②助力 ③表现 ④传承
B.①打造 ②推动 ③展示 ④弘扬
C.①打造 ②助力 ③表现 ④弘扬
D.①建造 ②推动 ③展示 ④传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第一空:建造:建筑;打造:制造、创造。搭配“中国专汽之都、中国风机名城”这个宾语,用“打造”更合适;
第二空:助力:帮助,援助;推动:本义是使劲地推向前或摇动,也指使工作展开。搭配“发展”这个宾语,用“推动”更合语境;
第三空:表现:施展出来,显露出来;展示,显示,摆出来让人看。“展示了编钟之美”更合语境;
第四空:传承: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泛指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弘扬:发扬光大。与“传统文化”搭配的动词应该是“弘扬”;
故选B。
(3)“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随着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B.近年来,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C.随着随州人民发扬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D.近年来,随州人民发扬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发挥”与“精神”搭配不当,可将“发挥”改为“发扬”,而且缺失主语,去掉“随着”;B.“发挥”与“精神”搭配不当,可将“发挥”改为“发扬”;C.缺失主语。去掉“随着”,要将状语“近年来”置于句首;故选D。
(4)将下列介绍编钟的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一”的“ ”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取自人、兽、龙、花、几何图形等多种题材
②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
③编钟及钟架的装饰
④达到了极其精美的效果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本句陈述的主体是“编钟及钟架的装饰”,所以③句要放在首位;而④句是个总结句,应放在最后;①句是介绍题材,②句是介绍技法,一般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说题材再说技法。故选A。
(5)请给“材料二”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答: 。
【答案】示例: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隆重(在随州)举行。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因此,分析时,可以对新闻导语部分内容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即可,导语是:2022年5月26日(农历壬寅年四月二十六),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举行。要抓住主要的关键词: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举行。故可拟新闻标题为: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隆重举行。或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隆重在随州举行。
(6)请在“材料二”横线上续写一段文字,阐述举办“寻根节”的意义。(提示:可以选取经济、文化等角度)(3分)
答: 。
【答案】示例1:可以推动随州旅游业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示例2:有利于发挥拜祖大典的综合效应;有利于聚焦发展要素,开放合作;有利于凝聚世界华人的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随州高质量发展)。
示例3:能有效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示例4: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能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由材料一“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随州还是中国编钟之乡”可知,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炎帝故里,编钟之乡。它是我国一个文明发源地,是中华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它蕴含着农耕深厚的文化,编钟在这里响彻历史云霄。举办“炎帝故里寻根节”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继承,更是华人最终归宿起源的追寻。举办“寻根节”就是向炎黄子孙、向世界展示随州及中华文化,开放与世界联系的经济通道。阐述“寻根节”意义时,可从经济、文化角度入手。
示例一:“炎帝故里寻根节”为漂泊在海外的华人提供了给一个平台。让他们回到祖国,感受一种血脉的情缘,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宿感。
示例二:“炎帝故里寻根节”的举办,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增强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凝聚了民族复兴的力量,也为湖北打造了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塑造出随州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
(7)根据提示,补写“材料一”最后一段横线上的诗句。(3分)
答: 。
【答案】雄关漫道真如铁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漫道”的正确书写。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事件通讯。通讯已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要借用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C.新闻的“六要素”为“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D.消息的正文一般采用“金字塔结构”,即将事件从头到尾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文体的了解。D项,消息的正文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结构。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B.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和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D.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辨析。A.B.D.三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句是一个陈述句。故选C。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D.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D.“刀尖上的舞蹈”应该加上引号。故选D。
二、语言表达。(5分)
5.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小娟同学读到下面一则新闻,准备在班级“天天新闻”中向同学们推荐。请你为她拟写转述内容,要求提取主要信息,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2022年3月23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把教学场地搬到空间站,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青少年和前沿科技“相遇”,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好奇心。“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青少年好奇心的方式之一。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直面世界科技前沿,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
答: 。
【答案】示例:2022年3月23日,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上了一堂太空科普课。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既普及了科技知识,又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为创新国家培养后备人才,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转述时,要把新闻内容的时间、地点、事件等主要信息提炼出来并加以概括作答。
“2022年3月23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讲述的内容主要是“2022年3月23日,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上了一堂太空科普课”。
“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青少年和前沿科技‘相遇’,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好奇心。‘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青少年好奇心的方式之一”讲述的是“太空科普课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还能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好奇心”。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直面世界科技前沿,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讲述的内容是“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和活动”。
据此理解,筛选主要信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答,注意字数的限制。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6.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某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为滋养学生心灵,传承中华美德,学校开展了成果汇报活动。(6分)
(1)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有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3分)
上句: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汇报活动滋养学生心灵
【解析】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写作。宣传标语要注意以宣传对象为中心,同时也要讲究对仗工整。上句结构为“四字偏正短语+六字动宾短语”。
示例:汇报成果传承中华美德
(2)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次活动写的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一个采访问题。(3分)
采访提钢
时间、地点 5月28日下午活动结束后,汇报活动现场
采访对象 校团委书记
采访目的 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亮点、影响
采访问题 (1)请问参加此次活动的班级和人数是多少?(2)活动中让您印象最深的节目有哪些?请您具体谈谈。(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您觉得本次活动的意义有哪些呢?
【解析】本题考查采访提纲的写作,根据采访目的为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亮点、影响,所以可以针对这三个方面提问。
示例:您觉得此次活动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呢?
四、名著阅读(共7分)
7.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7分)
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A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1)文段中画线句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对A (事件)的高度评价。在这部名著中, 和 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3分)
【答案】长征 毛泽东 周恩来
(2)由文段可知,“红星”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
【答案】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3)《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2分)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A
五、阅读与鉴赏。(共26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地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开始气喘吁吁,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我又胖了,我的体力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几步,向前冲刺50米,很轻松地把姑娘甩在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维持不了快速奔跑,慢慢地,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地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得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通过跑步的姿势和面部神态展露给别人。约莫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得不再那么痛苦,体力好像恢复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寻找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儿我一定要赶上她。往前方扫了一眼,我没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都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然后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当一个人开始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8. 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情节 心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信心
首次被超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被超越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被超越 放弃
【答案】①开始奔跑 ②不服输 ③不屑
【解析】情节的概括按表格中给出情节,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用与其他情节相似的格式概括出来。①处对应文章第二段所写内容,可概括为:热身后起跑;人物心情的概括,按所给的情节提示,在相应的段落中找到人物的描写,用合适的词语概括。首次被超越时,“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把自己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了几步向前冲刺了50米,很轻松的把姑娘落在了后面”,可见我当时是心有不甘;再次被超越时,结合文章第五段内容,可将我的心情概括为:心生不屑。
9. 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
【答案】示例:不服输,缺少毅力,善于反思。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我在被红衣姑娘超越后,心有不甘,赶紧追上,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不轻易言败,有上进心的人;文末作者由自己不断的被匀速前进的姑娘超越进行反思,发现我们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无法掌控自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自我反省精神,善于思考的人。
10. 请解释标题“匀速奔跑”的含义。(3分)
答: 。
【答案】含义有两层:①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奔跑;②掌控自己,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情。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标题“匀速奔跑”指的就是红衣姑娘以均匀的速度跑步;从文末作者由此获得的感悟,可见“匀速奔跑”指的是人生路上不急不躁,掌控好自己前进的节奏,定能超越别人。
11. 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
答: 。
(2)我开始寻找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
答: 。
【答案】(1)“闪”写出了红衣姑娘奔跑速度之快。(2)“冠冕堂皇”在句中的意思是:为跑步追不上红衣姑娘而寻找合适的借口。这个词写出了“我”不愿面对现实的心理。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句①中加点的词“闪”,可昂红衣少女的速度快,表现她的出现让我感到意外;句②中加点的词“冠冕堂皇”,意思是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表现我在看到红衣姑娘超越自己后,开始为自己寻找借口,为下文的反省作铺垫。
12. 文章第⑥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答: 。
【答案】写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说明跑步可以暴露人的体力、耐力、速度和性格;从反面衬托红衣姑娘的坚韧意志;突出本文中心。
【解析】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作者在文中要突出的是匀速奔跑的红衣姑娘,写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的漫不经心”,是对红衣姑娘的侧面描写,侧面衬托出红衣姑娘善于掌控自己的速度,这是她一直不觉得累,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二)诗歌鉴赏。(11分)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①,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②。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④。
【注释】①苍黄:同仓皇。②慨而慷:感慨而激昂。语出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一句。③沽[gū]名:贪图虚名;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④沧桑:指沧海桑田。
(1)这首诗涉及的战役 ,诗中的“风雨”代指 ,句中“虎踞龙盘”指的是 ,“天翻地覆”指的是 。(4分)
【答案】①渡江战役②战争③国民党一南京为都城④攻占、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背景的了解。
(2)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霸王”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诗歌表达了毛泽东主席的什么观点?(4分)
答: 。
【答案】项羽;表达了毛泽东主席要求我军要乘胜前进,不可坐失良机的观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诗句重点句子的理解。“沽名学霸王”指的是项羽本可以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却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良机的史实。
(3)在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沧桑”一词在诗歌中的含义是什么?这两句诗歌蕴含了怎样的哲理?(3分)
答: 。
【答案】①喻指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改朝换代”;
②兴盛与衰败的变化是自然界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应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应的时代背景。
六、写作。(共50分)
14. 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 600字。
【解析】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题目的核心词“日子”,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考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自我”的缺失,文题的大而空,是导致文章内容失真、虚假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半命题有意识地避免这样的问题,引导着考生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
这道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1.那段日子,让我很“烦心”。我们是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有些自负,有些不着边际,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我们是不懂事的孩子。可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内心又有多少能被家长知晓。这个作文需要搜索自己经历中的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详细叙述,细腻描写,展现自己的成长感悟。
2.那段日子,让我很“温暖”。那段日子,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春暖花开足自然现象,此时冬季淡去,春意盎然,有着新生命的气息,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但“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绝不是指四季中的春天,而是要写给自己生命中带来温暖的一件事。这件事的瞬间感受就是从阴霾中走出来,豁然开朗,拂去尘埃,绽放灿烂的笑容,走向美好的未来。
3.那段日子,让我很“孤单”。那段日子,你们不理解我。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这是一贯的写作开头,可足这个题目写起来一定是要由眼前的情景引发的,就是曾经有过类似的事情,产生了误解或不愉快,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换位的处境中冰释前嫌,幡然醒悟,走出此境;写作时,心理描写、场面描写是这篇作文的精彩之处。
4.那段日子,让我很“自由”。那段日子,我很自由。腼腆的孩子内心也有很多对自由渴望,比如你可以主动接近别人,可以在老师面前无拘无束的说话,可以看看你喜欢的书、电视、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运动……可以能够落落大方,没有任何矛盾的心理折磨着自己,可以在任何场合,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那段日子,是无比的自由,自信的热血流遍了全身,让自己在那段自由的日子里昂首挺胸,幸福在心头。
【答案】【例文】
那段温暖的日子
往事浮沉,岁月飘零。脑海中,一艘轮船在记忆的海滩搁浅,流浪的水手在寻找孤独的港湾,等待新的归航。
——题记。
望着纪念册里你娟秀的笔迹,不知不觉中悲伤爬上我的脸庞,脑海中慢慢浮现出你的身影,任思绪飞扬。往事碎了一地,我拾起。记得初来时是四年级,老师领你进班,“她叫萌萌,今天刚转到我们班。”你热情地同大家问好,我们有幸成为同桌,你一直和我说话,而我则羞涩地说我不爱说话。你咧嘴笑了:“没关系,以后我说你听。”小麦色的皮肤,温暖明亮的笑容,新月般弯弯的眼睛,瞬间感化了我。从此,我不再孤单——我们一起上下学、做功课,我总嘲笑你笨,而你总回以一个不屑的眼神“那叫大愚若智”你总笑话我腿短,不会运球,却总愿充当我的护卫,一直鼓励我,直至我球技娴熟。我们穿“姐妹装”、喝同一种饮料、吃同样的食物,甚至连语气、步调都渐趋于一致。我们彼此“私定终身”,约好去看彼此深爱的大海。我单纯的想:岁月会一直温暖,你会一直伴在我的身旁,不曾离去。可美好总是短暂的,深秋的一天,你没来上学,班里人议论纷纷,各种谣言四起,我惊慌。最后,舆论全部中的。你走了,没有一句留言,我们共同看海的愿望、“私定终身”的誓言,一切的一切全部崩塌于你走的事实。我无法接受却更加无可奈何。你走后的那个冬天,风雪弥漫。直到我收到你寄来的那本纪念册——落满雪痕。我嚎啕大哭。离别,泪水成了留言,你说这泪水会凝结成珍珠成为我们彼此永久的纪念。你劝我要认真学习,并答应我会继续履行诺言。我知道希望在前方,等待与你重逢,共赴约定。有一种信念,不问过程,只求结果。坚持总会得到回报,一直坚持下去,终有成功的那一天。无论如何感谢你,温暖了我的岁月,装点你的枝桠。
忆你,忆那段温暖的日子。
——后记。
【点评】本文蕴含深情,实意写人,情真意切,具有感人的力量。作者截取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断,通过肖像描写,性格刻画,事例记叙,使文章连贯自然,首题记与尾后记呼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