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______
第三单元 (A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皆缥(piǎo)碧 急湍(tuān)甚箭
B.互相轩邈(miǎo) 泠(lìng)泠作响
C.嘤(yīng)嘤成韵 鸢飞戾(lì)天
D.经纶(lún)世务 横柯(kē)上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A.C.D正确;B.有误。B.“泠”应读“líng”。故选:B。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念无/与为乐者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A.C.D正确;B.有误。B. 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念/无与为乐者。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略无阙处(略微没有) 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B.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不以疾也(疾病)
C.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属引凄异(连接)
D.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或王命急宣(或者)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文言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A项,“略无”为“完全没有”的意思。B项,“疫”为“快”的意思。D项,“或”为“有时”的意思。故答案为:C。
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C.又数刀毙之(《狼》)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春冬之时”中的“之”为助同,的。B项,“之”,助词,的。A项,“之”,代词,代指陈元方。C项,“之”,代词,代指狼。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答案为:B。
5.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根据文意,“庭夏如积水空明”是指月光如水,并不是真的写水,所以“写水突出其清”错误。故答案为:D。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辨析。A项,“阙”同缺”;B项,“转”同“啭”;C项,“反”同“返”。故选D。
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晓雾将歇
B.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古今异议字的解释。解答此题,只需把该词的现在意义同个选项句子中的加点字的意义加以对比,即可得出答案。题中,A项的“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B项中的“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C项的“但”,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D项的“尽”古今同义,都是“消失”的意思。故选D。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辙、弟弟苏洵并称“三苏”。
C.《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盛唐诗人,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的上下联必须是对偶句。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A.C.D正确;B.有误。B项中,苏洵是苏轼的父亲,苏辙是苏轼的弟弟。
9.下列不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答案】A
【解析】A项中,“山川”与“古来”词性不相对。故选A。
10.(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答案】B
【解析】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联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前一联抓住“早莺”和“新燕”的动态,描绘了春的活力与生机。后一联则抓住“乱花”和“浅草”两个意象,展现了西湖早春的美好景色,并非选项所说“暮春时节”。故选B。
11.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王绩的《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 。
(4)美景共欣赏,“ , ”是王维笔下塞外大漠的壮丽之美;“ , ”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
【答案】(1)云生结海楼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1)~(2)题为直接型默写,者生平时要牢固记忆,避免错字、漏字、添字。第(3)题为理解型默写,第(4)题为主题型默写。考生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提示,从诗中选出恰当的句子。解答此题,注意“楼、萋、鹦鹉洲、犊、孤、蹄”等字词的写法。
二、综合性学习(6分)
12.某校开展“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题,请你参与解决。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有哪些意义。(3分)
材料一
“研学旅行”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让其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加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等。
材料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答: 。
【答案】①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知识。②增加学生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了其创新精神。(每点1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提取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一可知,“研学旅行”有“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加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等意义;阅读材料二可知,“研学旅行”还有“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等意义。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2)小明同学准备五一期间参加“一生痴绝处—徽州古韵研学之旅”活动。(3分)
小明妈妈特地查了一下合肥和徽州的天气情况。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小明妈妈会对小明叮嘱些什么。
①合肥出发时间:4月29日上午9点
气温:18℃~25℃
特殊状况:杨絮飞舞
②微州研学时间:4月29日至5月1日
气温:10℃~4℃
特殊状况:有雷阵雨
答: 。
【答案】小明,你五一去参加“研学旅行”时,要记得戴口罩防过敏,带上雨伞或雨衣,还要注意早晚温差,适当增减衣物。(有称呼,内容交代完整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及口语交际能力由给出的合肥、徽州的天气情况可知,小明出发那天会出现杨絮飞舞的情况,故应提醒他戴口罩;小明“研学旅行”期间早晚温差较大,还有雷阵雨,故应提醒他注意增减衣物和携带雨具。作答时,要注意以小明妈妈的口吻提醒小明上述内容。
三、名著阅读(5分)
13.(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团委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重温红色经典,感受英雄情怀。
(1)活动一:追寻那群少年
团委要举行“‘红小鬼’事迹与精神”读书交流会,小张同学梳理出下列内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要求彭德怀出示路条——坚持原则
B.参加长征——不怕困难
C.担心战友被马碰伤,磕掉门牙——善良真诚
D.甩掉白军为前线送信——机智勇敢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C.有误。“担心战友被马碰伤,磕掉门牙”是开国大将徐海东的事迹,不是红小鬼的事迹。故选C。
(2)活动二:继承革命精神
阅读选段,说说当代青少年应继承红军队伍哪些精神。(3分)
[选段一]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
[选段二]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进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答: 。
【答案】学习红军不怕吃苦,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提取。选段一讲述红军部队克服住地条件的艰难,不怕吃苦。选段二讲述红军队伍面对敌人坚持不懈地战斗,不怕牺牲。故应该学习红军不怕吃苦,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阅读理解(31分)
(一)(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14.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2分)
予 弟 子 由 适 在 济 南 闻 而 赋 之
【答案】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予弟子由”是主语,“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两个分句主语都是“予弟子由”,故在“子由”后面和“济南”后面断开。故断句为: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念: )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
(3)狱讼充斥 (狱: )
(4)撷园蔬 (撷: )
【答案】(1)念:考虑,想到;(2)相与:共同,一起;(3)狱:诉讼事件(案件);(4)撷:采摘(摘取)。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3)句意:案件也多得不胜数。狱:诉讼事件(案件)。
(4)句意:(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撷:采摘(摘取)。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
(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译文: 。
【答案】(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己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因,靠着,就是;为,建造;葺,修整;新,使……新。
1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2分)
答: 。
【答案】(1)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2)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乙文中“乐哉!游乎!”的意思是:“多么快活的游乐啊!”由甲文“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苏轼夜晚与友人张怀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排遣心中的愁绪而感到快乐。由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在苏轼看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这样的夜色美景让人感到快乐。据此回答即可。
18.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2分)
答: 。
【答案】(1)闲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
(2)超然:一方面指弟弟为他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作者直言自己是“闲人(贬谪之人)”,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
由乙文“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可知, 一方面“超然”是指弟弟子由为苏轼游玩之地取名“超然台”。由“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可知,苏轼在被调任的地方,与朋友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一起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体现了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乙】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7分)
翼下盛开的故乡
张子影
①暖阳煦照,和风轻拂。透过飞机舷窗,大地上墨绿、翠绿、土黄、金黄、深黑、墨灰、浅灰、银白……大片大朵的色块,像无数巨型花朵,扑面而来。那是由田野、山林、河流以及村庄的房合屋脊勾勒而出的色块与线条。这些机翼下盛开的花朵,就是亲爱的故乡安徽肥东。
②玉笛吹五月,山南落梅花。父亲说,对故乡的情结无关时光与距离,愈遥远,愈深醇。
③当年成绩优秀的父亲成为招飞人选,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戴着大红花,在敲锣打鼓声、中被送去了航校。
④航校第4年,父亲获准探家。某日,父亲回母校探恩师,在女校长身边倏然看见一女生布衣素服静立,丹凤美目油黑大辫,如晨星照亮了父亲的眼睛。
⑤父亲与母亲开始通信。1958年冬,父亲在信中说,锦州太冷,晨跑时鼻子要冻掉了。那时国防航空事业刚刚起步,服役飞机无论性能还是人机界面均无法与今天的飞机相比,战斗机飞行员尤其要靠毅力和体格耐受特别恶劣的空战环境。父亲每日着单衣晨练,跑步游泳,从每日三千米到一万米,最后冷水浴身,飞行30年从不间断。
⑥他们的通信持续一年多后,突然中断。3年多杳无音讯,母亲肠忧愁结,收拾行装,去找父亲。辗转坐车,数日后来到南方一小镇上的飞行团基地。
⑦看到从天而降的母亲,父亲跳起来,冲过来拉着母亲的手就跑。一群生龙活虎的战友只来得及看到他们飞跑远去的背影,和那甩在纤细腰间的两条油黑大辫。
⑧母亲虽在基地住下,但他们只能在晚饭后的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见面。父亲带着母亲沿着机场跑道边的草地缓缓踱步,一架架巨大的银鹰静默蹲踞在黄绿伪装的机窝中。父亲说,曾经有大半年,他在南京附近驻防,若千次驾机越过长江,机头再一偏,十数秒后就看到家乡肥东的土地,大片大朵如花般在翼下盛开的村庄,今他心热神迷。
⑨第5天的早晨,母亲醒来后发现飞行员公寓空寂无人,父亲和那些生龙活虎的飞行小伙子们一夜之间传说般地突然消失了。母亲狂奔到机场,只看见数架战机阵列跑道,一阵呼啸之后穿云而去。政委将一封信和一个纸包交给母亲,信上父亲只简单写了爷爷奶奶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小包里是一条雪白绸巾——当年飞行员们特供的必备随身物品,这是父亲第一次升空作战时所佩戴的。
⑩父亲与母亲通信的习惯婚后保持了十数年。直到上中学我仍然能经常看到远征在外的父亲写给母亲的信,通常是用只印番号的部队专用牛皮纸信封。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万千风云,只在弹指一挥间。驰骋云间30年,当年一个中队的战友,只有父亲仍在飞行。曾有一次,编队远征转场,突然雷风电雨,父亲眼看着他的僚机被闪电击中,机翼一斜落下了云端。他带出的中队长,结婚刚3个月,在一次训练中刚一起飞就吸入了大鸟,发动机骤停,飞机坠落跑道尽头,冲天的黑烟多少年后还在狠狠灼痛他的眼。做了指挥员的父亲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他的飞机和战友身上,他只要看一眼屏显数据,听一声话筒,默算时间,就能准确地说出每架飞机的编号和飞行员的位置状态。
当年父亲招飞走时,在小镇车站,爷爷站在车下踮脚递上一个布包,里面是两双崭新的黑布鞋。20多年里,尽管父亲早已穿上了定做的制服皮鞋,但奶奶还是每年给他做一单一棉两双布鞋。父亲爱如至宝,到家就换上,通到家里打扫卫生,父亲会把穿着布鞋的脚抬得高高,等地板干了才落下来。
奶奶是1995年春节前去世的,那年的布鞋没有如期而至,父亲把旧布鞋用湿布仔细擦净晾干,收进了樟木箱子,同立功奖章和授衔证书放在一起。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还是老家好啊!离休后的父亲常常这样神往地说。老家前院有鸡鸭饲,后院有四时之蔬,花草虽无多,果树三五棵。沿院墙插一圈修木细棍,篱笆稀落,夏挂葫芦秋爬豆,猫进狗出,遮阳蔽荫,生趣十足。
在父亲不断的回忆里,爷爷时常在我眼前出现:长年下地的爷爷终日赤足,露水打湿裤脚,脚丫缝里全是泥浆草屑。那年春节我们举家回乡,那几天晚上我听见爷爷和父亲在谈话,声音渐高,父亲最后说:“ ”父亲一生敬重爷爷,不愿停飞回乡是他唯一的忤逆。身为特级飞行员的父亲一直飞到了空军规定的最高飞行年限。
爷爷熟悉人间所有时令节气,但他似乎不太懂他这在天上飞翔的儿子。
送别爷爷那夜,父亲一夜对窗独坐,闭门不响。窗外漆黑,夜寥树森,天凉院寂,忽听一声啾啾,一只夜鹰嘶鸣两句孤清而去,父亲仰头长息,潸然泪下。
父亲老了,时常会神归故土,在他的梦境里,故乡如色彩纷异的大片巨型花朵,于月明星稀之夜,在银翼下渐次盛开,扑面而来……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讲述了父亲身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有哪些事情让你敬佩?请简要概括其中的三件事。(3分)
答: 。
【答案】①为了锻炼自己的毅力与体格,以应对恶劣的空战环境,父亲30年如一日穿单衣晨练;②父亲与母亲三年未见,见面不久悄然消失去执行任务,严守国家机密;③父亲当年一个中队的战友,只有他仍在飞行,一直飞到了空军规定的最高飞行年限;④父亲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他的飞机和战友身上,只要看一眼屏显数据,听一声话筒,他就能准确地说出每架飞机的编号和飞行员位置状态;⑤为了国家的飞行事业,父亲宁可忤逆爷爷的意愿,也不停飞回乡。
【解析】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如第⑤段“父亲每日着单衣晨练,跑步游泳,从每日三千米到一万米,最后冷水浴身,飞行30年从不间断。”第⑥段“他们的通信持续一年多后,突然中断。3年多杳无音讯,母亲肠忧愁结,收拾行装,去找父亲”第 段“做了指挥员的父亲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他的飞机和战友身上,他只要看一眼屏显数据,听一声话筒,默算时间,就能准确地说出每架飞机的编号和飞行员的位置状态”第 段“父亲一生敬重爷爷,不愿停飞回乡是他唯一的忤逆。身为特级飞行员的父亲一直飞到了空军规定的最高飞行年限”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20.文章第 段画横线的语句生动传神,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
【答案】示例:这句话通过父亲“到家就换上”,遇到家中打扫卫生时,“把脚抬得高高”“等地板干了才落下来”等行为,写出了父亲十分珍爱奶奶做的鞋,传达出父亲对奶奶的思念与深爱。
【解析】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第 段画横线的语句“父亲爱如至宝,到家就换上,通到家里打扫卫生,父亲会把穿着布鞋的脚抬得高高,等地板干了才落下来”写父亲对奶奶做的布鞋,“到家就换上”“打扫卫生时把脚抬得高高”“等地板干了才落下来”等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对鞋子的珍惜,再结合父亲对奶奶的情感分析即可。
21.根据上下文,为第 段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并说明理由。(4分)
A爸,我不光是你的儿子,我还是国家的人。
B爸,我既是你的儿子,也是国家的人。
答: 。
【答案】选择A。理由:因为A句更能强调父亲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管父亲敬重爷爷,卷恋故乡,但在他心中国比家更重要,所以他没有顺从爷爷的意愿停飞回乡。
【解析】本题考查选择语句。需结合文章内容、语境、情感分析。“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强调“还”后面的部分“是国家的人”,说明父亲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父子亲情。在他心中,大家比小家重要。结合后面语境“父亲一生敬重爷爷,不愿停飞回乡是他唯一的忤逆。”理解,在父亲心中,大家比小家重要。所以他满怀对爷爷的敬重、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选择了“继续飞行”。所以说选择A。“既……也……”表示并列关系。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2.谈谈你对题目“翼下盛开的故乡”的理解。(6分)
答: 。
【答案】要点:“盛开的故乡”表明故乡在父亲心中如花朵般美丽,体现父亲对故乡深切的爱;故乡始终盛开在翼下,表明面对国家的选择时,父亲坚持国家高于一切,体现父亲舍家为国的高尚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对含义的理解可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本文题目“翼下盛开的故乡”,“盛开的故乡”是说故乡在父亲心中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吸引人;“翼下”和父亲的职业有关,结合文中“父亲一生敬重爷爷,不愿停飞回乡是他唯一的忤逆。身为特级飞行员的父亲一直飞到了空军规定的最高飞行年限”理解,表明父亲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管父亲敬重爷爷,卷恋故乡,但在他心中国比家更重要,所以他没有顺从爷爷的意愿停飞回乡。“父亲老了,时常会神归故土,在他的梦境里,故乡如色彩纷异的大片巨型花朵,于月明星稀之夜,在银翼下渐次盛开,扑面而来……”表达了父亲对故乡深切的爱恋。
五、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北国白雪皑皑,南疆鱼米飘香,西域高原辽阔,东海白浪滔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都是那样美丽,都是如此神奇,令我们陶醉,让我们流连,叫我们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请握起你的生花妙笔,以“山川之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解析】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考生可以围绕“山川之美”,写自己游览过的某一著名自然景点,也可以综合描绘多处美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描写景物,一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从细节入手,写出景物独有的美;二是要讲究顺序,一般可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三是要运用联想,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答案】【例文】
走在蓝天碧海里
我终于来到这个被上帝宠坏了的城市,潮湿的空气弥漫着热带独有的风情,扑面而来的热浪提醒着我:这儿,是三亚有蒙蒙的细雨落在我的鼻尖上,如蜻蜓点水一般,带着点清新的香气。淅淅沥沥的雨,让人徒生伤感,暖色的灯光在湿润的路面投下了斑驳的光影,把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就像这一夜的雨,绵延无尽头。
第二天早上,天放睛了,我和家人坐上了通往大东海的大巴。昨夜的细雨早已蒸发成绵绵的水汽映在车窗上,往窗外看,竟有一种朦胧的美感,一排排棕榈树像极了披着薄纱的婀娜佳人。
远处的海岸线上,蔚蓝色的海水绵延至天际,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海。未见之前,我内心对大海充满无限渴望,真正望见它的时候,我内心却又无比平静,仿佛早就与海相识般,山映朝阳天接水,良辰美景,莫过于此。
金黄的沙滩衬得那天色愈加清明,有贪玩的孩童在海边追着白浪跑,我想起了周密笔下的弄潮儿,时代虽不同,这些弄潮儿们的心情却无异。洁白的浪花飞奔上岸,又碎成无数银珠散开来,在烈日下散发出七色的光晕,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英雄乘风破浪的传说。
南山是三亚的一处著名景区,这里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南海观音圣像。进到山里,我着实被川流不息的人潮吓了一跳,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拜着观音,供着香火,一切都显得肃穆而寂静。人们排着队挨个儿走过精美的编钟,试图在缭绕的佛音中寻找灵魂的归宿。我是不信佛的,此刻却也为这空灵的佛音所折服。有人唱着佛教的圣歌,绵延的余音不绝于耳,将那份悠然于世的禅心也唤醒了。
我靠在石亭的红柱上,极目所见是湛蓝一片,碧空如洗远远地只瞧见一道若有若无的银线在海天相交的地方。人们都说三亚是上帝的后花园,如今看来,我却认为它像是维纳斯遗留人间的明珠,在沧海桑田中遗世独立。
一阵风吹来,路边的棕榈树摇了摇头,至于风要往哪儿走,谁也不知道。
【点评】文章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行文按照游览顺序从容铺叙,娓娓道来,既有对细节的深入描绘,也有对场面的粗线勾勒,点面结合,浑然一体,描绘了美丽的三亚风光。本文语言充满诗意,言简义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______
第三单元 (A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皆缥(piǎo)碧 急湍(tuān)甚箭
B.互相轩邈(miǎo) 泠(lìng)泠作响
C.嘤(yīng)嘤成韵 鸢飞戾(lì)天
D.经纶(lún)世务 横柯(kē)上蔽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念无/与为乐者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略无阙处(略微没有) 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B.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不以疾也(疾病)
C.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属引凄异(连接)
D.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或王命急宣(或者)
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C.又数刀毙之(《狼》)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5.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晓雾将歇
B.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辙、弟弟苏洵并称“三苏”。
C.《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盛唐诗人,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的上下联必须是对偶句。
9.下列不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11.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王绩的《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 。
(4)美景共欣赏,“ , ”是王维笔下塞外大漠的壮丽之美;“ , ”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
二、综合性学习(6分)
12.某校开展“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题,请你参与解决。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有哪些意义。(3分)
材料一
“研学旅行”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让其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加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等。
材料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答: 。
(2)小明同学准备五一期间参加“一生痴绝处—徽州古韵研学之旅”活动。(3分)
小明妈妈特地查了一下合肥和徽州的天气情况。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小明妈妈会对小明叮嘱些什么。
①合肥出发时间:4月29日上午9点
气温:18℃~25℃
特殊状况:杨絮飞舞
②微州研学时间:4月29日至5月1日
气温:10℃~4℃
特殊状况:有雷阵雨
答: 。
三、名著阅读(5分)
13.(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团委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重温红色经典,感受英雄情怀。
(1)活动一:追寻那群少年
团委要举行“‘红小鬼’事迹与精神”读书交流会,小张同学梳理出下列内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要求彭德怀出示路条——坚持原则
B.参加长征——不怕困难
C.担心战友被马碰伤,磕掉门牙——善良真诚
D.甩掉白军为前线送信——机智勇敢
(2)活动二:继承革命精神
阅读选段,说说当代青少年应继承红军队伍哪些精神。(3分)
[选段一]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
[选段二]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进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答: 。
四、阅读理解(31分)
(一)(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14.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2分)
予 弟 子 由 适 在 济 南 闻 而 赋 之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念: )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
(3)狱讼充斥 (狱: )
(4)撷园蔬 (撷: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
(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译文: 。
1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2分)
答: 。
18.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2分)
答: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7分)
翼下盛开的故乡
张子影
①暖阳煦照,和风轻拂。透过飞机舷窗,大地上墨绿、翠绿、土黄、金黄、深黑、墨灰、浅灰、银白……大片大朵的色块,像无数巨型花朵,扑面而来。那是由田野、山林、河流以及村庄的房合屋脊勾勒而出的色块与线条。这些机翼下盛开的花朵,就是亲爱的故乡安徽肥东。
②玉笛吹五月,山南落梅花。父亲说,对故乡的情结无关时光与距离,愈遥远,愈深醇。
③当年成绩优秀的父亲成为招飞人选,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戴着大红花,在敲锣打鼓声、中被送去了航校。
④航校第4年,父亲获准探家。某日,父亲回母校探恩师,在女校长身边倏然看见一女生布衣素服静立,丹凤美目油黑大辫,如晨星照亮了父亲的眼睛。
⑤父亲与母亲开始通信。1958年冬,父亲在信中说,锦州太冷,晨跑时鼻子要冻掉了。那时国防航空事业刚刚起步,服役飞机无论性能还是人机界面均无法与今天的飞机相比,战斗机飞行员尤其要靠毅力和体格耐受特别恶劣的空战环境。父亲每日着单衣晨练,跑步游泳,从每日三千米到一万米,最后冷水浴身,飞行30年从不间断。
⑥他们的通信持续一年多后,突然中断。3年多杳无音讯,母亲肠忧愁结,收拾行装,去找父亲。辗转坐车,数日后来到南方一小镇上的飞行团基地。
⑦看到从天而降的母亲,父亲跳起来,冲过来拉着母亲的手就跑。一群生龙活虎的战友只来得及看到他们飞跑远去的背影,和那甩在纤细腰间的两条油黑大辫。
⑧母亲虽在基地住下,但他们只能在晚饭后的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见面。父亲带着母亲沿着机场跑道边的草地缓缓踱步,一架架巨大的银鹰静默蹲踞在黄绿伪装的机窝中。父亲说,曾经有大半年,他在南京附近驻防,若千次驾机越过长江,机头再一偏,十数秒后就看到家乡肥东的土地,大片大朵如花般在翼下盛开的村庄,今他心热神迷。
⑨第5天的早晨,母亲醒来后发现飞行员公寓空寂无人,父亲和那些生龙活虎的飞行小伙子们一夜之间传说般地突然消失了。母亲狂奔到机场,只看见数架战机阵列跑道,一阵呼啸之后穿云而去。政委将一封信和一个纸包交给母亲,信上父亲只简单写了爷爷奶奶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小包里是一条雪白绸巾——当年飞行员们特供的必备随身物品,这是父亲第一次升空作战时所佩戴的。
⑩父亲与母亲通信的习惯婚后保持了十数年。直到上中学我仍然能经常看到远征在外的父亲写给母亲的信,通常是用只印番号的部队专用牛皮纸信封。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万千风云,只在弹指一挥间。驰骋云间30年,当年一个中队的战友,只有父亲仍在飞行。曾有一次,编队远征转场,突然雷风电雨,父亲眼看着他的僚机被闪电击中,机翼一斜落下了云端。他带出的中队长,结婚刚3个月,在一次训练中刚一起飞就吸入了大鸟,发动机骤停,飞机坠落跑道尽头,冲天的黑烟多少年后还在狠狠灼痛他的眼。做了指挥员的父亲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他的飞机和战友身上,他只要看一眼屏显数据,听一声话筒,默算时间,就能准确地说出每架飞机的编号和飞行员的位置状态。
当年父亲招飞走时,在小镇车站,爷爷站在车下踮脚递上一个布包,里面是两双崭新的黑布鞋。20多年里,尽管父亲早已穿上了定做的制服皮鞋,但奶奶还是每年给他做一单一棉两双布鞋。父亲爱如至宝,到家就换上,通到家里打扫卫生,父亲会把穿着布鞋的脚抬得高高,等地板干了才落下来。
奶奶是1995年春节前去世的,那年的布鞋没有如期而至,父亲把旧布鞋用湿布仔细擦净晾干,收进了樟木箱子,同立功奖章和授衔证书放在一起。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还是老家好啊!离休后的父亲常常这样神往地说。老家前院有鸡鸭饲,后院有四时之蔬,花草虽无多,果树三五棵。沿院墙插一圈修木细棍,篱笆稀落,夏挂葫芦秋爬豆,猫进狗出,遮阳蔽荫,生趣十足。
在父亲不断的回忆里,爷爷时常在我眼前出现:长年下地的爷爷终日赤足,露水打湿裤脚,脚丫缝里全是泥浆草屑。那年春节我们举家回乡,那几天晚上我听见爷爷和父亲在谈话,声音渐高,父亲最后说:“ ”父亲一生敬重爷爷,不愿停飞回乡是他唯一的忤逆。身为特级飞行员的父亲一直飞到了空军规定的最高飞行年限。
爷爷熟悉人间所有时令节气,但他似乎不太懂他这在天上飞翔的儿子。
送别爷爷那夜,父亲一夜对窗独坐,闭门不响。窗外漆黑,夜寥树森,天凉院寂,忽听一声啾啾,一只夜鹰嘶鸣两句孤清而去,父亲仰头长息,潸然泪下。
父亲老了,时常会神归故土,在他的梦境里,故乡如色彩纷异的大片巨型花朵,于月明星稀之夜,在银翼下渐次盛开,扑面而来……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讲述了父亲身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有哪些事情让你敬佩?请简要概括其中的三件事。(3分)
答: 。
20.文章第 段画横线的语句生动传神,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
21.根据上下文,为第 段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并说明理由。(4分)
A爸,我不光是你的儿子,我还是国家的人。
B爸,我既是你的儿子,也是国家的人。
答: 。
22.谈谈你对题目“翼下盛开的故乡”的理解。(6分)
答: 。
五、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北国白雪皑皑,南疆鱼米飘香,西域高原辽阔,东海白浪滔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都是那样美丽,都是如此神奇,令我们陶醉,让我们流连,叫我们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请握起你的生花妙笔,以“山川之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