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三章 体液调节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
向下加速时,肯定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样,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1.既然知道过山车、悬崖秋千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心脏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当受到极速行驶致使体位发生变化的刺激后,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心跳加快。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等反应均属于机体的应急反应,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当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时,心跳加快、加强,属于神经调节;与此同时,交感神经也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肾上腺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心脏,也使心跳加快,这属于激素调节。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可以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再通过激素调节心脏活动。
材料一: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CO2,与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有关。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2%时,呼吸加深;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超过7%时,肺通气量不能相应增加,动脉血 CO2,徒升,使呼吸中枢等活动受抑制而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甚至昏迷。
思考: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CO2不是激素,但它可以调节呼吸作用
细胞代谢加快,产生较多CO2
血液中的CO2含量升高
呼吸中枢
呼吸运动加强
维持体内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相关感受器
排除较多CO2
刺激
临床上给患者输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体液中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等
非激素: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等。
(主要)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
体液传送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体液调节
1.单细胞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2.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
体液运输
反射弧
较缓慢
迅速
较广泛
准确、比较局限
比较长
短暂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
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并彼此协调的呢?
实例1:体温的调节
实例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实例一: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调节
产热: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1.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的原因
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酶
6CO2+12H2O+2870KJ
C6H12O6+6H2O+6O2
C6H12O6
酶
2C3H6O3+196.65KJ
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 。
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 。
肝、脑等器官
骨骼肌
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
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
猜一猜夏天和冬天的散热量哪个更大?
产热Vs散热:
①体温正常
②持续39度高烧
③从37到39度
④从39到37度
寒冷
正常体温
炎热
血管_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__
收缩
减少
下降
减少
血管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
舒张
增加
上升
增加
散热: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皮肤中的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散失;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
皮下脂肪层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汗腺产生汗液,汗液蒸发散热
方式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
如汗液的蒸发
除皮肤可散热外,呼气、排尿、排便等过程亦可;
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___
体温感觉中枢:___________
温度感受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感受器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应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皮
真皮
皮下
压力
感受器
神经
末梢
皮肤中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感受温度的传入神经末梢
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汗腺、骨骼肌、肾上腺、血管、立毛肌
2.相关神经结构
温度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
A.寒冷环境:
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寒冷刺激
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入神经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 体
促甲 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反馈
反馈
传出神经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立毛肌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增加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加衣物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生理性调节
行为性调节
炎热刺激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热觉感受器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增多
传入神经
增加散热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肾上腺等 腺体的分泌
大脑皮层
产生热觉
减少衣物使用空调
B.炎热环境:
增加散热
生理性调节
行为性调节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皮肤热觉感受器
炎热
下 丘 脑 的 体 温 调 节 中 枢(分析、综合)
传 出 神 经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垂体
传 出 神 经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增加散热
肾上腺素释放
骨骼肌战栗
立毛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皮肤血管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TRH
TSH
这类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3.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调节能力有限
寒冷环境
高温环境
停留过久
停留过久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
体温降低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体温升高
①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
②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
③破坏内环境稳态;④严重时危及生命;
注意:甲亢患者的体温偏高(如一直维持在39℃),仍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
思考: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呢?
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
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因此需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注意: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失常,就可能引起局部水肿,产生冻疮)
思考:发烧对机体只有坏处么?
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
在很多急性病中,发热可以代表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这属于体温升高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体温过高或长时间发热,会使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乱如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使病人出现烦躁,幻觉甚至抽搐等,这就是体温升高有害的一面了。
剧烈运动引起的体温升高,经过短时间休息后便可恢复至正常体温水平不存在有害或有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