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7 23: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带刺的“玫瑰”
问题探讨
讨论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
随堂练习
In-class practice
1.下列各项中,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草履虫向水温较高的地方聚集
B.在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
C.人被针刺到而感到疼痛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B
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反射属于应激性。
一、反射与反射弧
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缩手反射示意图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脊髓
膝跳反射示意图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脊髓
传入神经
产生反应
2.反射弧
一、反射与反射弧
2.反射弧
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产生反应
将内外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或产生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一、反射与反射弧
2.反射弧
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产生反应
将兴奋由感受器向神经中枢传导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产生新的兴奋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向效应器传导
对内外刺激作出应答
将内外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或产生兴奋)
缩手反射示意图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脊髓
膝跳反射示意图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脊髓
传入神经
思考1.膝跳反射与缩手反射在神经元之间连接上有什么不同?
有中间神经元
无中间神经元
神经节
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思考2.如何识别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和兴奋传导的方向?
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
方法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方法3:切断实验法。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脊髓
反射发生通常需要兴奋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但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直接刺激传入神经使之兴奋并最终引起效应器应答,这也属于反射。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能引起效应器应答,但不属于反射。
2.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 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______发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_______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 )。
(3)从该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________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填“能”或”不能”)。
不能
不能
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就不能完成。
随堂练习
In-class practice
不能
感受器(趾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传出神经、效应器(后肢肌肉)
传入神经除了将兴奋传递给脊髓外,还可以传递给大脑皮层。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反射弧结构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既无感觉也无反应
既无感觉也无反应
既无感觉也无反应
只有感觉无反应
只有感觉无反应
【与生活联系】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七岁以下的儿童。该病毒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请分析:
1.某“脊灰”患者体检无膝跳反射,其膝跳反射反射弧的哪一个结构(填图中数字)可能受到了损伤?
2.若针刺“脊灰”患者下肢,患者是否还能产生感觉?
神经中枢受损的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灰质损伤(传导至传出神经)那么,有感觉无效应;如果是白质(上行传导至大脑皮层)受损,则有效应,无感觉;如果二者都损伤,则既无效应也无感觉。
“糖丸爷爷”——顾方舟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
谈梅止渴
思考3.这些反射有什么不同?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都是与生俱来的,但也有一些反射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形成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特点:先天、不可改变、不需大脑皮层参与。
特点:后天、可改变、需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参与。
1.定义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下列实例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当你阅读此题时,正冥思苦想 B.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C.吃梅子时分泌唾液 D.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很受启发
随堂练习
In-class practice
C
在狗的腮帮子上开个小孔,用一根细细的导管安在它的一个唾液腺上。当狗吃东西流唾液的时候,一部分唾液就通过导管流到了外面。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只要食物落到狗的口中,它就会泌出唾液。这种反射活动是狗和其它一切动物生来就有的,但后来的实验中,他又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除了食物刺激口腔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以外,其他的刺激,比如光、声音等的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1. 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
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2. 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
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
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
4. 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
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
为食物 (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
为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3. 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
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
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叫作非条件刺激;
概念辨析: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条件刺激
能够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
既不能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也不能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称为无关刺激。
3.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非条件反射
基础
学习训练
条件反射
①条件反射是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
_______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非条件反射
训练
维持
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消退
不给予
非条件刺激
②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_____________的强化,
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非条件刺激
4.条件反射的消退
①机理
条件反射的消退________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_______把原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
中枢
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
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②实质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
新的联系
新的学习
大脑皮层
练习与应用
4.若你家里养了猫或狗,要让它在固定的地点大小便,你该怎样训练它呢?
【答案】通过奖励或惩处,使猫、狗建立定点大小便的条件反射。例如,在猫、狗将要大小便的时候,将它转移到固定大小便的地点,完成大小便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随意大小便,便给予一定的惩罚。多次重复,直到建立起条件反射。
随堂练习
In-class practice
5.为了让狗听到主人喊它的名字“小白”时能快速跑到主人面前,最科学的训练方法是( )
A.持续食物刺激或体罚 B.多次喊“小白”强化刺激
C.体罚+喊“小白”刺激 D.食物+喊“小白”刺激
D
6.甲、乙两只狗受到灯光刺激后,虽然都没有看到或吃到食物,但经观察发现甲狗有唾液流出,乙狗没有,这一实验说明(   )
A.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无关刺激 B.灯光对乙狗来说为非条件刺激
C.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D.灯光对乙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C
随堂练习
In-class practice
5.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
①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②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③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如何形成
刺激类型
是否会消退
神经中枢
数量
举例
意义
联系
与生俱来(遗传)
出生后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
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结合非条件刺激
永久性、固定性,不会消退
暂时、可变的,反射易消退,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来维持
脊髓、下丘脑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有限
几乎是无限的
排尿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听见铃声走进教室等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将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