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一只熊猫
个体
保护区所有熊猫
种群
保护区所有生物
群落
保护区
生态
系统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 第一节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多大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大气圈的下部
岩石圈的上部
水圈的全部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些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P88)
湿地生态系统: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调节流量,控制洪水,缓解旱情。湿地还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整个城市生态系统都是人营造的,其中物质与能量的运转均为人为控制,物质环境都经过了人工改造,是依附于人的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开放的,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无法完成能量的循环和物质的循环,物质与能量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线状运动的不是环状运动的;城市生态系统不能自我维持自我调节,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干扰和破坏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池塘生态系统图解
1、池塘中都有哪些生物?
2、按照不同的营养方式,如何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 (自养型和异养型)
3、池塘中除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
4、如何对生态系统中的这些成份进行归类?
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营养方式
自养型
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
异养型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作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生态系统最终的物质能量供应站)。
生物成分
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
能量:
物质:
阳光、热能等
空气、水、无机盐 等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
消费者:
主要是动物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产者
归类:
自养型生物
作用:
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
举例: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蓝藻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消费者
归类:
异养型生物
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
举例:
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如寄生细菌、病毒,菟丝子,猪笼草等
莬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寄生在果树上,以藤茎缠绕主干和枝条,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
猪笼草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可捕食昆虫。
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次级消费者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
食性动物
三级消费者
以小型肉食性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
浮游植物
虾米
小鱼
大鱼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归类:
异养型生物
作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举例:
腐生细菌:乳酸杆菌 腐生真菌
一些腐生动物(蚯蚓,蜣螂和秃鹫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哪一个组分可以缺少呢?
1、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判断
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2、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
寄生植物菟丝子,猪笼草属于消费者。
3、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4、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成分
猪笼草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请用线条将其中的联系表示出来
猪笼草
蘑菇
硝化细菌
蚯蚓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1、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1、各作成份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基石
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加快物质循环
实现物质循环
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
消费者
无机物
遗体,粪便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1
肉食性动物2
细菌、真菌等
CO2
生产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关系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A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A→D→C,A→C,确定C为分解者,D为消费者。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是食物链的基础
2.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
3.自养型生物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寄生真菌,病毒)
5.分解者指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大部分真菌、细菌和营腐生生活的动物)
跟踪练习
1、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光合细菌、酵母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硝化细菌、乳酸菌
2、一个系统生态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细菌就是分解者( )
1、秃鹫属于消费者( )
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属于分解者。
2、硝化细菌属于分解者( )
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3、生产者都是植物( )
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
4、菟丝子属于生产者( )
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1、上述生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份?
2、5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上的5个环节,即5个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3、食物链总是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
4、消费者的消费等级总是比营养等级低一级
5、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制造的有机物沿着食物链传递
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形成的原因?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1、食物链的书写方法:被捕食者 → 捕食者 (注意:箭号方向)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3、食物链总是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
4、消费者的消费等级总是比营养等级低一级(消费等级 = 营养等级 - 1)
6、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某种动物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
5、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组成。
判断食物链数量的方法: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路线数量
7、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
①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③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总结】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请根据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画出食物链。
蝉
螳螂
黄雀
树
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
(2)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
(3)处在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种。
(4)对图中蜘蛛与青蛙的中间关系的描述应包括 。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 。
5
食草昆虫和植食性鸟
4
捕食和竞争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下图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 ( )
A.4条 B.5条 C.6条 D.7条
C
貪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对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地生物都会减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随着被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被捕食者的数量又会下降,直至稳定
(3)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生态系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不同,应以中间环节最少的为准
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蜘蛛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
A.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A
D
(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
①分析依据:
②食物链:
①分析依据:根据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可推测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
②结果:
图2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
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
。
(2)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
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
乙→丙→甲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 7 0.003 6 0.035 0.036 0.34
(3)根据重金属、农药的含量构建食物网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①信息:重金属(农药、一些难于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甲、乙中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营养级,同理,丙、丁处于同一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主要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不可缺少)
食物链
食物网
本节小结
本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