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消息二则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和写法特点。
学习目标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等。
作者简介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胜利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千里的战线上,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战略追击战。此次战役,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歼敌43万余人,解放了包括南京、杭州、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在内的广大地区,为迅速解放华
南、西南地区乃至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课文《消息二则》就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上的两则消息。
写作背景
◎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 长沙》)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 雪》)
(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 重阳》)
(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知识积累
完成《消息二则》的结构图解。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kuì tuì( ),毫无斗志。
(2)国民党的广大官兵……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 )。
(3)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zhàn( ),不起丝毫作用。
(4)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
区,并控制江阴yào sài( ),封锁长江。
溃退
泄气
督战
要塞
(5)我军前锋,yè yǐ(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7)冬奥会赛场上,选手们自信洒脱、ruì bù kě dāng( ),全力向梦想进发。
业已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
B.我国的生态观鸟旅游业呈现“井喷”之势,用30多年时间业已跨越了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发展历程。
C.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D.为了祖国,他冲锋陷阵,锐不可当,他是奋勇当先的猛士。
C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学习汉语。
B.故宫文创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日常实用价值的缘故。
C.吴孟超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
D.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
C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下面各题。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2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课文精读
2.根据文本,完成下列表格。(5分)
渡江军队 开始渡江的时间 渡江地点 渡江人数
中路军 20日夜—21日夜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 21日17时—22 日22时 九江—安庆 35万
东路军 ④_____________ ________ 芜湖—江阴 ⑤________
安庆—芜湖
30万
西路军
21日17时—22
日22时
35万
3.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鲜明的感彩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3分)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泄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敌军的节节败退、斗志消沉及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
4.文中作者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来安排?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3分)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之敌一样,“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说完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并能合在一起加以分析评论;最后说东路军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南京完全解放 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15时电 国民党二十二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二十三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安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选自《人民日报》,1949年4月25日)
类文阅读
1.画线部分的文字是这篇消息的什么部分,它交代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3分)
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和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导语部分,并说明导语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3分)
导语:从开头到“宣告灭亡”。交代了地点、时间和事件概要。
3.选文与课文《消息二则》的表达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试简要分析。(3分)
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记叙客观新闻事实的同时,带有主观的价值判断和作者的议论。如:选文前面叙述新闻事实,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先叙述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议论,指出我军胜利的原因及敌军失败的原因,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必将覆灭的命运。
材料一
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喆表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
拓展阅读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1年5月11日)
材料三
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后回落。
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
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
宁吉喆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
强”。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2日)
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以上。
B.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C.中国人口问题引起世界关注,日本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相似问题,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D.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C
2.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3分)
①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下降,但劳动人口规模仍占比最大;③(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促使)我国0~14岁人口增加;④我国人口构成比较合理。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4分)
①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②提高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③调整经济结构;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地铁助力广州城市发展。学校开展“走近地铁,感受地铁”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6分)
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根据语境,用一句话补全导语信息。(2分)
2021年11月15日,广州地铁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194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于当日14∶00正式投入使用。加上此前已配备的119台AED设备, 。
核心素养
AED安装的具体位置将根据车站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摆放在车站控制室附近。广州地铁还将逐步完善AED三角定位标识牌设置工作,加强车站AED位置指引,保证紧急情况下,乘客或工作人员在每个地铁站都能及时找到AED设备。广州地铁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广州地铁已实现AED设备全面覆盖地铁线网各站点。
2.请写出广州地铁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意义。(4分)
要素:两根铁轨组成的羊角造型。寓意:①两根铁轨造型像羊角,组成字母“Y”的形状,象征“羊城”;②可抽象为胜利的手势,寓意欣欣向荣;③无限延伸的两条铁轨寓意四通八达。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10分)
台风强势来袭,光明中学校园一片狼藉,树叶、枝条、吹落在地的杂物覆满了整个校园,6棵大树也倒在了校道中间。下午2点,全校师生清扫校园,大家忙碌了一下午,整个校园焕然一新。
请你就此段叙述写一篇新闻。
要求:(1)消息内容准确、真实。(2)语言顺畅连贯。(3)200字左右。
微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