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学习目标:
①语言知识与运用:积累重要文言字词,背诵全文。
②语文(文体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章内容(重点),了解孟子思想。
③阅读:通过诵读感受作品的浩然正气;辩证看待经典,去芜存精。
富贵不能淫
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孟子语录: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语录: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仉氏经常督促孟子勤奋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看见孟子就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孟子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是不分昼夜勤求而得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孟子专心读书,发愤用功,努力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的故事
一曝十寒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古义:__________,今义:
成年男子
女
汝
女子的配偶。
你
3.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
原意为:乱,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贫贱不能移
原意为:改变,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
③威武不能屈
原意为:屈服,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使……屈服
使……惑乱,迷惑
使……改变
(2)动词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所,住宅
戒之曰 _____________
必敬必戒 _____________
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
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
得志 _____________
(1)戒
(2)居
(3)得
4.一词多义
实现
告诫
谨慎
居住
居所,住宅
能,能够
5.重点实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父命之
(4)往之女家
(5)无违夫子
(丈夫)
(真正,确实)
(怎么,哪里)
(教导)
(同“汝”,你)
(6)以顺为正者
(7)与民由之
(准则、标准)
(遵循)
模块三: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 同桌分角色朗读, 共同翻译, 提出疑难词句, 全班共同解决。
2、方法点拨 :古文翻译五字诀:留、换、调、补、删
1、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 :
1、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原则的,是妾妇遵循的道理。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
2、能实现理想时,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的节操改变,威武不能使我的意志屈服。
课文结构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最后阐述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
模块四:
含英咀华 品味经典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首先指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只不过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接着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原文作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5.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民族国家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2、“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请你说说你理想中的新时代的“大丈夫”。
拓展思考
1、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
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2、“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请你说说你理想中的新时代的“大丈夫”。
示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为民族谋福祉,为个人向善向上追求真善美的修养。
......................................................
主旨归纳
孟子义正词严地批驳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
公孙衍 合纵 一怒诸侯惧
张仪 连横 安居天下熄
树靶子
以顺为正,妾妇之道
批驳
树标准
行天下之大道
远大志向
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道德操守
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主旨归纳
孟子义正词严地批驳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
课文小结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模块六:
品鉴经典, 去芜存精:
在我国星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会不时隐藏着某些封建主义的糟粕,本文也不例外,请你把这些地方找出来,谈谈你的看法。
(五)
糟粕之处:
三从四德
父母之命不可违
妻妾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妇有七去
三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信”系忠诚守信。这些都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五常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何为三从四德
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四德
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容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工,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德、容、言、工
古代休妻的理由
休妻的必备条件有七项,倘具备其中之一,即可弃其妻,使婚姻关系终止。依《大戴礼记 ·本命》载:“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妇有七去
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
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