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蝉
第1课时
第五单元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同学们见过蝉吗?你们知道蝉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习性吗?今天就让我们透过法布尔的文字来了解一下蝉吧!
1.了解蝉的地穴特点和蝉卵的特征,把握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
2.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其好处。
学习目标
本节重点
本节重点
法布尔
(1823—1915)
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
文化身份
代表作品
了解作者
著作10卷本《昆虫记》,世界最经典的十大科普名著之一
所受赞誉
“科学界的诗人”
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轧( ) 蚋( ) 鳍( )
钹( ) 窠( ) 暴晒( )
寻觅( ) 隧道( ) 恶劣( )
倒悬( ) 罅隙( ) 纤弱( )
纤维( ) 折皱( ) 防御( )
刹那( ) 顾忌( ) 跳蚤( )
喧嚣( ) 车辙( ) 黏土( )
懒洋洋( ) 无动于衷( )
字词检测
yà
ruì
qí
bó
kē
bào
给读不准的字词注音。
mì
suì
liè
dào xuán
xià
xiān
xiān
zhé zhòu
yù
chà
jì
zǎo
xuān xiāo
zhé
nián
lǎn
zhōng
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
划分层次 概括内容
第1段
写“我”有研究蝉的好环境,引出下文。
第2—11段
写蝉的地穴及蝉出洞脱皮的过程。
第12—13段
介绍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数量等。
第14—17段
写蝉卵遇到的危险。
第18—24段
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第25—26段
概括蝉的生活历程,表达作者的怜爱之情。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研读第一部分“蝉的地穴”,概括蝉的地穴的特点并梳理这部分的说明顺序。
边读边勾画文中概括地穴特点的词句。
锁定第2-11段,细分层次,梳理作者的说明顺序。
完成探究任务后举手展示成果。
自主探究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成果展示
课文第2层
第2—3段
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
第4—7段
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8—11段
介绍了蝉的脱皮过程。
地穴的特点
里面是涂塚得很坚固的地穴墙壁
洞口是约一英寸口径的小圆孔,孔口与地面平行,周围一点儿土也没有
隧道大都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
地表
洞穴
地上
空间顺序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研读第二部分“蝉的卵”,看看这部分是怎样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的。总结蝉的生活习性,梳理这部分内容的说明顺序。
边读边勾画文中概括蝉的生活习性的词句。
借助提示性词语确定这部分内容的说明顺序。
完成探究任务后举手展示成果。
自主探究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成果展示
蝉的生活习性
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喜欢干燥、阳光多的地方
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
课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蝉的一生,但是不同于我们平时认知中的按照成长过程介绍,课文第一部分先介绍了蝉的地穴,第二部分才介绍蝉的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说明顺序呢?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分别说说先介绍蝉地穴特点的必要性或好处。
组内交流,借鉴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分析作者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选派1位代表分享探究成果。
探究过程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
使行文摇曳多姿,不落俗套
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打破常规,类似“倒叙”
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突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重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地下)
难点(最不易为人所知的地下生活)
表面小
空间大
墙壁坚固
产于干的细枝
量大
生长环境艰险
成长历程艰辛
蝉
蝉的地穴
蝉的卵
1.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唐·司空曙《新蝉》
2.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闻蝉》
3.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
——《秋蝉声》
类文推荐
蝉在中国诗人眼中往往是清高、孤傲的象征,听得蝉鸣总能勾起诗人无限的遐思,他们总喜欢“引蝉入诗”,让我们一起去品读诗中的“蝉意”吧。
4.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5.一声清海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唐·雍裕之《早蝉》
6.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
——《与友人会》
7.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课堂作业
近年来,我国多地都有抓捕蝉做餐饮的现象,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由于蝉幼虫在地下约需存活4——12年才能破土而出,如此疯狂的抓捕会导致蝉数量急剧下降。在某些地区,夏天已经再也听不到蝉声了。蝉正面临着生存危机,甚至有绝迹的可能!请结合2020初春的新冠病毒事件,为保护蝉的生存环境写一句宣传标语。
查阅法布尔相关资料,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及创作《昆虫记》的心路历程,制作一个资料袋(可包含知识卡片、思维导图、音视频资料等),初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
课后作业
第2课时
第五单元
蝉
被文学界尊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维吉尔是古罗马著名的田园诗人),出生于法国南部的穷乡僻壤,从小过着极其穷困的生活。正因为他是在劳苦大众的怀抱中长大的,所以他理解、同情劳苦人民,而且他还以这种同情劳苦人民的心去同情渺小的昆虫,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蝉》已经对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蝉》生动的语言,感受文中的科学精神。
1.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2.关注作者的写作基础,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本节重点
本节重点
本文语言极耐品味,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或觉得有趣的,或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进行赏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小组分工,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找到想要赏析的语句。
组内交流,分别说说自己想要赏析的句子,并共同分析该句子的好处。
组内选出2个句子,选派一位代表为大家赏析。
全班共同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探究过程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成果展示
“溜”字非常具有文学性,不仅写出了蝉的动作,还透过动作写出了蝉在不同气候下不同的应对策略,表现了它的聪明机智。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成果展示
这句话写出了蝉的幼虫慵懒、可爱的日常。作者文艺性的笔法使读者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兴趣倍增。
成果展示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蝉的地穴表面非常小的特点。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成果展示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科学、具体地说明金蜣巢穴外围的情况。其实也是为了将蝉和金蜣的生活习性进行比较,突出蝉洞口干净的特点。
成果展示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作者拿矿工和铁路工程师与蝉作比较,形象、突出地说明了蝉的幼虫聪明、能干,会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使隧道的墙壁不会塌下来。
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干了的泥土和沙石。
成果展示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蝉的身体部位比作“工具”,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钻土能力强的特点。
成果展示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
运用设问,大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成果展示
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运用排比句式,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清晰地点明了蝉的幼虫蜕皮的地点。
成果展示
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借助准确的动词,既清楚地说明了蝉蜕皮时的动作,又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让人如临其境。
成果展示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作者对蝉的命运的同情也洋溢在字里行间。
成果展示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句话运用对比体现了作者对蝉的深情。这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的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作了形象的总结,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四年”与“五星期”,长短何等悬殊的对比!
请你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并总结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探究过程
小组分工,组内成员分别负责几个自然段,从中找出体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分析其中体现的精神品质。
结合课下搜集的法布尔资料,组内交流,集思广益,说说作者的科学精神和文中内容相呼应之处。
选派1位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
成果展示
这一数据的表述为确指,说明作者观察细致。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而对蝉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却用了“大概是四年”来表述,因为至今它还是一个秘密。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这是作者长期观察,又通过用刀子深入挖掘进行实际探察而了解到的真实情况。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
注重观察和实验,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追踪和研究,来理解鲜的生命特征和成长规律。
尊重世间万物,对任何生命,哪怕小小的昆虫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
法布尔的研究之道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文艺性说明文
语言既严谨准确又生动有趣,富有感彩。
深沉饱满的情感
满怀悲悯、喜爱、赞美。
蝉
蚂蚁和蝉
一场秋雨过后,绿叶和青草都换了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太阳出来了,蚂蚁兄弟们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它们来到树下,将树上掉下来的果子收集起来,整整齐齐地摆在树下晒成干儿,然后一点点地运回家。蚂蚁兄弟的粮仓可真大啊!那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但是为了使粮仓里的粮食充足一些,蚂蚁兄弟仍然四处寻找食物,汗水顺着它们的脸直往下流,它们谁也顾不上擦汗。这时,玩了一夏天的蝉从它们头上飞过,看到蚂蚁累得那幅情景,便嘲笑说:“傻瓜,又在自讨苦吃,你们看我多么自在,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和我一样自在呢?……”说着飞到了蚂蚁兄弟头上的树枝,跳了一会舞,那舞姿实在是太美了,蝉在心里赞美着自己……
类文推荐
读过寓言中的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蝉,二者进行比较,为蝉正名。
课堂作业
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
将从本课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昆虫记》的学习中,课下合理安排时间阅读整本书,加深自己对法布尔及《昆虫记》的理解。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