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藤野先生 共2课时(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藤野先生 共2课时(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9 21: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第二单元
6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件和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体会浓浓的师生情谊。
课时目标
1.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习文章通过白描手法、典型事件和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重点难点
群说我师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好的老师,像指路的明灯,会给予你光明和力量;好的老师,像百科全书,会让你收获无数的新知识。回首你的学习生涯,你喜欢怎样的老师呢?
2.下面,让我们走近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刻画自己的老师的。
阅读梳理
1.朗读课文,理解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介绍作家作品。
3.介绍写作背景。
4.速读文章,标注段落序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点拨:按照“人物+事件”的思路概括。
5.哪些段落讲述了这段交往经历?
课文讲述“我”在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往事。
第6~35段。
遇见我师
2.初见面,藤野先生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整体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采用了白描手法。
1.藤野先生出场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他?
3.文章通过哪些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序号 典型事件 形象特点
1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2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4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初到仙台,受到教职员们的优待,还遇到了在学业上给予他无私关爱和热情鼓励的藤野先生。
之所以会弃医从文,原因有二: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事件。前者是写作者作为弱国国民,优秀的成绩被质疑和羞辱;后者令作者感受到国人的麻木、愚弱。这让作者意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要用文字做武器唤醒麻木愚弱的民众。于是作者便去寻藤野先生,告知他将不学医学后,便离开仙台,又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了。
4.作者在仙台医专的待遇如何?他为什么要告别恩师弃医从文?
藤野先生不光关心“我”的学业,也为“我”被诬蔑而抱不平,最终匿名信事件得以平息。当“我”决定离开仙台时,藤野先生“有些悲哀” “有些凄然”,还送了写有“惜别”的照片。由此可见,藤野先生是一位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富有人情味的令人尊敬的人。
5.对于作者遭遇的一系列事件和决定,藤野先生的反应是怎样的?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怀念我师
收藏讲义;挂相片;疲倦,想偷懒时仰望先生面貌,增加斗争的勇气。
1.离别后,作者用怎样的方式铭记和怀念这位优秀的日本老师呢?
2.对于像藤野先生这样的好老师,作者怎能不铭记呢?总结一下,作者在刻画藤野先生的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写法呢?
白描手法,还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以及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等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3.除了鲁迅先生还有很多名人描写了自己的老师,让我们看看名人是如何描写自己的老师的?
片段一:冰心《我的老师》
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
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片段二: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片段三: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片段四:王蒙《华老师,你在哪里》
小学二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老师叫华霞菱,女,刚从北平师范学校(简称“北师”)毕业,20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校长介绍说,她是“北师”的高材生,将担任我们班的级任老师(犹今之班主任)。
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是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片段五:莫言《我的老师》
给我留下了印象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个个子很高的女老师,人长得很清爽,经常穿一身洗得发了白的蓝衣服,身上散发着一股特别好闻的肥皂味儿。她的名字叫孟宪慧或是孟贤惠。我之所以记住了她是因为一件很不光彩的事。那是这样一件事:全学校的师生都集中在操场上听校长作一个漫长的政治报告,我就站在校长的面前,仰起头来才能看到他的脸。那天我肚子不好,内急,想去厕所又不敢,将身体扭来扭去,实在急了,就说:校长我要去厕所……但他根本就不理我,就像没听到我说话一样。后来我实在不行了,就一边大哭着,一边往厕所跑去。一边哭一边跑还一边喊叫:我拉到裤子里了……我自然不知道我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后来别人告诉我说学生和老师都笑弯了腰,连校长这个铁面人都笑了。我只知道孟老师到厕所里找到我,将一大摞写满拼音字母的图片塞进我的裤裆里,然后就让我回了家。十几年之后,我才知道她与我妻子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我妻子说她应该叫孟老师姑姑,我问我妻子说你那个姑姑说过我什么坏话没有,我妻子说俺姑夸你呐!我问她夸我什么,我妻子严肃地说:俺姑说你不但聪明伶俐,而且还特别讲究卫生。
片段六:海伦 凯勒《我的老师》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可是,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莎利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画。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手写我师
上面的片段,从不同角度展现老师的形象特点和教育方法,给我们写作的启迪。你最爱的老师是哪一位 请抓住他的一个瞬间或一个典型事件描绘出这位老师的形象。150字左右。
布置作业
积累歌咏教师的诗词、名言等。
以《 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抓住人物特点,运用多种写法刻画老师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相识
相处
离别
对藤野先生的肖像描写是(黑瘦、八字须、戴眼镜)
侧面描写藤野先生生活俭朴的一段是(“坐在后面发笑的是……”)
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
藤野先生的优秀品格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弃医从文
民族自尊心被伤害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1.生活俭朴
2.治学严谨
3.没有民族偏见
第二单元
6 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3.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课时目标
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重点难点
线索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按照人物线,侧重分析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通过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和典型事件的分析,整体把握了藤野先生的形象。本节课,我们将换一个角度,从情感线的角度分析课文。
答疑解惑
1.本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是并不是开篇就写藤野先生,文章开头五段都没有提及。那么这五段是不是败笔,与刻画藤野先生的形象没有关系呢?
不是败笔,去日本求学,作者先去了东京,再经过日暮里和水户,到了仙台。如果不是因为对东京留学生的失望,作者不会去仙台,也不会结识藤野先生。
2.东京为什么让作者感到失望呢?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他们有的用帽子遮挡自己的辫子,有的招摇过市,丑态毕露。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用两段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了一个爱国青年忧国忧民的悲愤。
3.日暮里和水户,作者可以忽略不交代,为什么也要写呢?是不是太啰嗦?
不啰嗦。“日暮里”这个地名引起了作者对“日暮乡关何处是”的联想,当时清政府的时局就像“日暮”,这里反映的是对清政府无能的失望之情。作者正是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而到日本、到仙台的,所以很多年后还记得这个触发自己忧国之思的地名。记得“水户”是由于这里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在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失败后长住日本讲学。鲁迅一向崇拜他的人格。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方,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4.刚去仙台,明明受到了优待,为什么作者会说“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一段话进行调侃?
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从作者看来,他感受到的不全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以,作者才会对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关爱记忆深刻。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梳理出课文的内在线索,就是作者的爱国之情。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一路走来,鲁迅在为民族争取出路的路上越走越有底气。
本文双线并行,明线写“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抒发作者的爱国之情,因此,一篇反映特殊时代背景的,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的文章便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已经不是单纯回忆老师的回忆性散文,而是一篇展现作者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的力作。
揣摩语言
鲁迅的语言冷峻、犀利、幽默,具有独特的风格。文中不少语句,或使用反语,辛辣讽刺;或含义深刻,意味深长。请画出来,进行研讨。
“无非”流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这样”指“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丑态,他们浑浑噩噩,不求上进,没有家国情怀。“确也像”“还要”“实在”语含蔑视,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清国留学生”可笑的发型。“清国留学生”不用心学业,胸无救国之志,却在发型上用心,他们的丑陋可见一斑,话语中流露出辛辣的讽刺意味。
3.“标致”“精通时事”“爱国青年”“正人君子”。
这四个词语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反话正说,语含辛辣的讽刺。“标致”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精通时事”,精通的是无聊的事,讽刺“清国留学生”乌烟瘴气的生活;“爱国青年”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他们欺辱像作者这样的“清国留学生”,所谓的“爱国”充满讽刺意义;“正人君子”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府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文人。反语的运用,体现了鲁迅语言的犀利、冷峻、幽默的特点。
4.“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鲁迅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渡海而来,没料到东京竟也这样乌烟瘴气,失望、痛苦、厌恶之情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种种萃于一身的复杂心绪,都包容在这一句话中了。
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弱国”与“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国人”前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揭露这种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后面的“也无怪他们疑惑”,貌似“表示理解”,实则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心酸和愤懑的心情。
6.“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麻木不仁,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7.“呜呼,无法可想!”
这句话流露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说明中国群众的愚昧和落后,说明长期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思想统治所造成的后果多么严重。正是因为这一点,鲁迅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鲁迅先生以其犀利、讽刺、幽默的语言,回忆东渡日本的求学经历,展现了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彰显爱国主义情感,带给我们深深的反思和启迪。
拓展感悟
1.《狂人日记》: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 ?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小说语言犀利,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2.《阿Q正传》: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采用讽刺性的语言,写出阿Q的自负和精神胜利法,读之可谓笑中带泪。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双线结构角度解读课文,揭示了隐含的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了作者在日本曲折的求学历程,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另外还分析了课文的语言特点,深刻体会了鲁迅语言冷峻、犀利、幽默等特点。
布置作业
阅读《〈呐喊〉自序》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到仙台学医对鲁迅先生走上文学道路的重要作用,交流读后感受。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暗线: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爱国情)
语言风格:
冷峻、犀利、幽默,或反语讽刺,或含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