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四单元
17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细读品味,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学习目标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沈从文。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和散文集《蒲桥集》等。
作者简介
内心深处的、深厚的、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者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
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7年,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晚年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深厚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中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而写成的一篇散文。
写作背景
◎有关雨的诗句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知识积累
完成《昆明的雨》的结构图解。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bì xié( )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
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
(2)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 yú( )。
(3)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lí bɑ( )。
(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gé diào( )比牛肝菌高。
辟邪
鲜腴
篱笆
格调
(5)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 he( )一声。
(6)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mù nián( )投莲花池而死。
(7)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qíng wèi( ),写了一首诗。
(8)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tái hén( )一寸深。
吆喝
暮年
情味
苔痕
(9)mì zā zā( )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
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10)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lián mián bù duàn( ),下起来没完。
(11)入口便会使你zhāng mù jié shé( ):这东西这么好吃?!
密匝匝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赤岸村是远近闻名的蚝乡,每年中秋前后,鲜腴的赤岸蚝吸引不少“吃货”远道而来。
B.深藏于清远古龙峡网红河谷中的鱼庄吊脚楼,红灯笼随风摇曳,充满江南水乡的情味。
C.珠江两岸的连绵不断的绿道串联起广州新中轴线上的地标建筑,提升了广州的国际城市形象。
D.厚重而又不失浪漫、盛大而又简约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令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张目结舌,赞不绝口。
D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打造品牌效应和推行现代化、标准化规模种植,使新安镇初步形成了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特色经济和规模产业。
B.当前,广东已建成11个国家森林城市,推动近1 000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大约有1.5亿左右人次享受到生态福利。
C.潮州市出台了《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深化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并列出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
D.普法微课堂《十二岁的你,长大了》,旨在通过案例讲授,普及12岁未成年人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及承担的法律责任,为更多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D
1.作者对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印象?(2分)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浓绿。
2.有人说,课文题目为《昆明的雨》,开头却较详细地描绘“我”画给宁坤的那张画,这样是否离题了?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不离题。因为那张画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和产物,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写昆明的雨做铺垫;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精读
3.本文是一篇内涵丰富、饶有情趣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请结合情节和相关内容简要说说。(4分)
①文章所叙的景、事、物等较多,写了为宁坤作画,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缅桂花,写了昆明的民俗风情,写了昆明雨季中人的活动——苗族女孩子叫卖杨梅、房东送缅桂花、“我”与朋友小酒店久坐等。这些描写显出“杂”的特点,也是散文“形散”的体现。②全文围绕着一个核心——怀旧与珍视,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回忆,表达对昆明风土人情、过往人生的怀念。同时,“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情感线索串起当年的回
忆,从而起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
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类文阅读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
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做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
《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
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用人偷了。这女用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节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1.概括选文围绕炒米所写的内容。(5分)
吃炒米的风俗;炒米的做法;装炒米的用具;炒米的吃法;炒米的用途。
2.第④段写了张仲陶的一段逸事, 有什么作用?(4分)
表明炒米坛子家家有;表现炒米在家乡的普遍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真实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这句话?
(4分)
表现“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
4.结合选文第⑤段及课文《昆明的雨》的语言特点,概括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3分)
多用短句,简单、平易,如叙家常;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平淡质朴,不事雕琢。
报 秋
宗 璞
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拓展阅读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持续约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
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是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那首《西江月》。原文是: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若照他译的英文再译回来,最后一句是认命的意思。这意思有,但似不够完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那第一朵花出现已一周,凋谢了。可是别的一朵一朵再接上来,圆鼓鼓的花苞,盛开了的花朵,由一个个柄擎着,在绿波上漂浮。
1.通读全文,概括玉簪花的特点。(3分)
玉簪花有宽大的绿叶和白色的花;形似棒槌、白帆;有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嫩黄的花蕊;生命力极强,喜欢背阴处;可以入药;不要人照料,随便就能活;气味特殊,香气比较强,有醒脑的作用,花下干净,不容虫豸近身。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3分)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玉簪花比喻成棒槌,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了玉簪花生长时俏皮、可爱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开的惊
喜、喜爱之情。
3.作者反复吟哦“领取而今观在”,认为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也有人认为本句是一种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你认同哪一观点?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一:我认为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在生活中,我们不要患得患失,要重在体验生活。像对待学习,我们不要对考试成绩太过患得患失,要保持悠然心
态,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 示例二:我认为这是告诉我们人生苦短,应珍惜时间,活在当下。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把握最好的青春年华。在课堂上,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认真听课,争取每堂课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和成长,做到不虚度,不浪费,把握好学习的黄金时期。
阅读下面的图文内容,完成习题。(4分)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也是一个地方的绿色名片。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为辖区内152株古树名木设计了带有二维
码的新保护牌,这一创新举措,赢得广大市民纷纷点赞。
这正是:古树临古道,新证添新码;老城留记忆,护绿靠
大家。
核心素养
泰山区为辖区内古树名木设计带有二维码的新保护牌,你认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请联系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条。(每条35字以内)
①可以了解树木的保护级别、形态特征等信息;②有助于增强市民保护古树的意识;③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了古树名木保护模式。
课文小结
文章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的生活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