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和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激发爱国热情。
2.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3.体味饱含感情的语句,赏析文章中介绍内容与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学习目标
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作者简介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纪念碑,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修建一座纪念碑来纪念那些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英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并于同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举行了落成典礼。在纪念碑刚刚建成而尚未揭幕时,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及时了解这座纪念碑的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周定舫为此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踏访工程现场获得第一手材料和直观经验,写下了这篇文章,向全国人民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
写作背景
◎中国著名纪念碑知多少?
1.石河子市周恩来纪念碑: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坐落在石河子市北郊。纪念碑南侧是周恩来总理纪念厅,北侧是纪念馆。纪念碑正面刻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十二个金字,南侧碑文是1965年周总理视察兵团题词,北侧碑文是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摘录,背面是建碑志文。统观纪念碑,挺拔高耸,造型凝重,风格淳朴雄浑,碑前的花卉和松柏,给人以温和严肃之感。
知识积累
2.人民解放纪念碑:人民解放纪念碑,又名“抗战胜利纪功碑”,简称“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中心地带,是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人民解放纪念碑于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8月落成。1950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为其题写碑名。2000年9月,它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第一卷)。
完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结构图解。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zhān yǎng( )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2)我越过广场,踏着jú huáng( )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
(3)由此shàng sù( )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瞻仰
橘黄
上溯
(4)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xiāo huǐ( ),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5)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tiǎo xìn( )。
(6)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 jīng qí ( )在迎风飘扬。
(7)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jùn qiào( )的山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木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销毁
挑衅
旌旗
峻峭
(8)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tiān qiàn( )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9)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yǒng chuí bù xiǔ
( )”八个金色大字。
(10)它像dǐng tiān lì dì( )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11)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kāng kǎi jī áng
( )地来到天安门前。
天堑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慷慨激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各界代表依次瞻仰烈士纪念碑,深情缅怀革命烈士。
B.出土于山东省邾国故城遗址的茶叶样品,为茶文化起源上溯至战国早期提供了实物证据。
C.无数的革命先烈,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牺牲,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永垂不朽。
D.县领导干部带头走访慰问了这位一辈子省吃俭用却慷慨激昂为抗疫捐款的老党员。
D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和形成,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将“拓展”和“形成”调换位置)
B.全国已有近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覆盖20多个省(区、市)。(删去“近”或“余”)
C.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将“承担”改为“担负”)
D.随着我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使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删去“使”)
C
阅读课文第2~4段,完成下面各题。
1.碑文的每一句都以碑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结束,其作用是什
么?(3分)
紧紧围绕纪念碑的主题,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课文精读
2.“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
自”“亲笔”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
说明毛主席、周总理对此事态度非常重视,显示纪念碑意义的重大;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第4段文字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2分)
示例:列数字,如“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
4.有人说本文主要采用了空间顺序,也有人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时间顺
序,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采取此种说明顺
序。(4分)
本文实际采用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在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大体结构时,作者采用了空间顺序;在具体介绍10块汉白玉浮雕的雕刻内容时,作者采用了时间顺序。这种时空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既能够让读者对它的整体建筑结构有一个总体把握,又能够使读者对其中最精彩的部分——10块汉白玉大浮雕的具体内容有详细的了解,符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风格。
板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感受—— 总结点题:首尾呼应
详细介绍纪念碑
位置-广场南部
材料-花岗石、汉白玉
正面-题字
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大碑座四周-10幅浮雕
背面-碑文
两侧上部-红星、松柏、旗帜
小碑座四周-牡丹花、荷花、菊花
碑顶-卷云、重幔
瞻仰纪念碑——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巍巍中山陵(节选)
刘叙杰
①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类文阅读
②陵园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距灵谷寺、西距明孝陵各约1千米,其间以道路相连,这样就将三区的名胜联为一体,从而扩大了浏览区的范围和内容,在区域规划上是值得称道的。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的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千米,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③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④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由这条墓道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
地,东、西侧各有一个面阔三间的小屋,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的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⑤循陵门后石阶即至碑亭,这是一座平面方形的亭式建筑。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
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⑥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⑦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差为73米。其间有392个踏级。祭堂是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它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其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室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⑧祭堂后面是高8.4米,直径13.7米的墓室。墓室中央砌有圆形凹穴,穴中安放着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
仰。室顶为半球形穹隆,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墓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还种植了梅、玉兰等花木。
⑨中山陵是自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为革命领导人兴建的一座时代最
早、规模最大的陵墓。中山陵建成以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士前来瞻
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和精心的维护,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你如何理解文章题目?(4分)
“巍巍”二字体现陵园的特点,说明建筑群气势宏大;表明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是文章的文眼。
2.选文第③段介绍_________________,第④段介绍_____________。(2分)
陵园的总平面布局
石牌坊和陵门
3.选文第③段至第④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3分)( )
A.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B.以行踪为主的空间顺序
C.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 D.由近及远的空间顺序
4.阅读第⑥段,举例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
①准确性:“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运用了大量数据,准确地说明了台阶和平台的规模。②生动性:第⑥段后半部分连用多个比喻句,生动地写出了阳光灿烂时和日出日没时的奇丽景色。
C
文明宝藏——三星堆遗址
①“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作为发现范围较广、考古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再度以辉煌的新发现震惊世人。
拓展阅读
②2021年初,重启后的三星堆考古工作再次引起世界瞩目。与以往相比,这次考古工作不仅发掘出大量的精美器物,而且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也是此次发掘工作的亮点之一。据参与考古工作的相关人员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环境就是一片田野,如今的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这些玻璃房子由探方工作舱、现场考古实验室、文物应急保护室、文物修复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组成。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实现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考古工作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另一方面,也便于通过网络直播的方
式,让广大网友实时收看考古发掘进展。
③本次考古发掘工作极为复杂,难度极大,国家尤为重视。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之中,涵盖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保护技术、环境学等9个专业,甚至为了探明祭祀坑的“火燎”情况,还邀请数十位专业消防人员参与研究。
④从目前的考古进展可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加上20世纪80年代所发现的2个祭祀坑,专家们普遍认为这8个“祭祀坑”总体构成了三星堆祭祀区,是古蜀国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正如《左传》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体现了三星堆遗址已具备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独特的技术、艺术和精神
信仰。
⑤可以说,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远不止对古蜀文化本身的了解,它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遗址的众多未解之谜将逐一被世人揭晓。
(有改动)
1.选文第①段写“三星堆遗址新发现震惊世人”有什么作用?(2分)
引出说明对象——三星堆遗址,介绍三星堆遗址范围广、考古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新发现”引出下文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的说明。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2分)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也是此次发掘工作的亮点之一。
“之一”,指其中之一,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此次考古中的一个亮点。表明现代科学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还有其他的亮点,“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本次考古发掘工作极为复杂,难度极大,国家尤为重视。
4.请简要概括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意义。(4分)
①大量的精美器物的发掘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体现了三星堆遗址已具备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独特的技术、艺术和精神信仰;②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远不止对古蜀文化本身的了解,它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遵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幽美,植被茂密,是红色圣地,转折之城。她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遵小乖”(遵义“首席推荐
官”、遵义2020年旅游发展大会吉祥物)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遵义,请你帮助她解决以下问题。(7分)
核心素养
1.向游客介绍遵义
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填入文段空白处,以体现“遵义”地名新内
涵。(3分)
备选词语:义正辞严 仗义疏财 义无反顾 微言大义 见义勇为 慷慨就义
要求:每个词语只能选用一次。
遵义遵义,遵道行义。2021年5月,一辆轿车突发事故冲入湘江,三位市民勇救落水母子,此乃①__________;老红军李光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共捐款40多万元,真是②___________;疫情袭来、医务人员坚决请战,③___________奔赴抗疫一线……新时期的遵义人,遵爱国之大道,行为民之大义,让“遵义”二字熠熠生辉!
见义勇为
仗义疏财
义无反顾
2.向游客介绍烈士
“遵小乖”准备用一副对联赞扬邓萍将军,下联的最后一个词,她在“湘江、黄昏、遵义”三个词中犹豫,你认为哪一个词最恰当?为什么?(4分)
【资料链接】1935年2月,邓萍指挥先头部队攻占娄山关,抢占了遵义新城。27日傍晚,他带领部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到遵义老城前沿阵地侦察,不幸壮烈牺牲。
上联:娄山激战建奇功名垂青史
下联:老城攻夺冒弹雨血染______(湘江、黄昏、遵义)
原因:
根据【资料链接】可知,邓萍将军牺牲时间为“27日傍晚”,即
“血染黄昏”;上联对应词语为“青史”,下联用“黄昏”,词性相同,且“青”“黄”皆为颜色词,对仗工整;上联以仄声字“史”结尾,下联应以平声字结尾,“昏”字为平声。
黄昏
课文小结
本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的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