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一单元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
2
3
教学目标
见证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伟大时刻,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4
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培养阅读通讯的能力。
阅读课文,把握通讯的特点、结构。
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 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的特点
严格的真实性
报道的客观性
较弱的时间性
描写的形象性
议论色彩较浓
二、简介通讯,了解文体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气势和感情。
3.展示读,明确朗读要领。
4. 认真读课文,看这则通讯详细记录了哪些画面,并复述画面。
1.听读录音,注意体会通讯中饱满的情感。
四、交流讨论,研读课文
明确:本通讯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①运用比喻和引用的修辞。“刀尖上的舞蹈”这个比喻形象贴切地表现了着舰技术难度之高,操作条件之险,要求飞行员综合素质之高,这些都让所有人揪心。“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疾如闪电的舰载机”等句子刻画出舰载机轻盈、灵巧、迅猛的特点。“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一句的引用,将舰载机着舰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掌声、笑容和热泪都是现场人们的直接反应,作者特写放大,以人们激动振奋的表现有力地侧面烘托了着舰的惊心动魄与成功。
1.提问:本文是如何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突出画面描写的形象性的
明确:飞行塔台操控室精确地计算时间,着舰指挥员到甲板指挥平台进行指挥,辽宁舰官兵在口令声中娴熟地操纵航空母舰,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时时保持对话,一切训练有素,一切按部就班,一切又那么激荡人心,这完美的配合彰显了我国海军航母战斗力的跨越性提升。写法上采取分镜头、特写镜头的写法,展示了现场特写的独特魅力和记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记者将辽宁舰及指挥塔台和舰载机临降的现场情况,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舰”“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等,这一系列特写镜头、慢镜头,表现了舰、机默契的配合,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2.提问:本通讯是如何表现舰、机配合完美的
明确:“海风呼啸,海浪澎湃”描写出海面波澜壮阔的特点,既为舰载机将要实现成功着舰这一伟大事件烘托了激动人心的氛围,又表现了着舰条件之难,技术要求之高。
3.提问: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明确:(1)运用了细节描写。如:“震耳欲聋”“轰鸣” “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舰载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 等词措绘出舰载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
(2)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如:“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提问:本通讯的语言表达有哪些特征?试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3)运用了排比和反问,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议论的论区力度。“……多少人弹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这一着,让世界惊叹,让国人振奋;这一着,靠的是我们自己的智慧、技术和力量。这让每一个中国人多么骄做和自豪啊!
(4)议论性语言画龙点睛,突出通讯的主旨。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通讯的相关知识,先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然后研读了文中现场特写的写法、舰机配合完美场景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探究了文中语言表达的特征。
2.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总结作者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画面的方法。
(2)体会本通讯语言的生动性。
板书设计
着舰前
环境描写现场特写舰机配合
一着惊海天
着舰时
着舰后
细节描写
引用
排比、反问
议论性语言
民族自豪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