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
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D.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的渗透压会有所下降
2.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相近,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B.淋巴液中含有细胞因子,有利于增强免疫功能
C.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
D.组织液中Na+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
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将酸奶饮入胃中 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
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 D.洗澡时耳中进水
4.下列可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K+、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 ②血红蛋白、O2 和糖原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胃蛋白酶和氨基酸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其中有( )
A.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丙酮酸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6.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变少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
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
7.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8.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保持内环境稳态,生命活动就可以正常进行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②③④
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②③④中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④中的成分可能含有尿素、葡萄糖、胰岛素
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的含量无关
B.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
C.进食30分钟后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动脉端的低
D.神经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0.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对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11.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15~7.35
C.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CO2、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激素、抗体、H2O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等
13.图示为氧气从红细胞①中出来,经过血浆②,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③,再经过组织液④,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⑤中后进入线粒体⑥被有氧呼吸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通过各生物膜的方式均为自由扩散
B.根据氧气运动方向,氧气浓度最高处应为⑥的内部
C.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
D.氧气从①到⑥的整个过程是不消耗生物体能量的
14.正常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如图所示,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包括①②③④
B.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③→①→②
C.③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D.通过排泄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只含有尿素和尿酸
15.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部分物质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成分(相对含量) Na+ K+ Cl- HCO 蛋白质
① 142.00 5.00 103.00 27.00 16.00
② 147.00 4.00 114.00 30.00 1.00
③ 10.00 143.00 25.00 11.00 47.00
A.①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
B.②与③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C.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可判断是细胞内液
D.①②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含量较多
1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③的过程发生在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C.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D.如果食物过咸,系统B会增加对水的重吸收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0分)人体肝脏好比一个巨大的生化工厂,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这里完成。下图是人体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B和C三者共同构成了肝脏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_(填字母)。
(2)肝脏是形成尿素的主要场所,流经肝组织的血管的 a、b 端尿素含量相比___________(填“a>b”“a(3)健康人肝细胞中能进行转氨基作用,例如丙酮酸经转氨酶催化形成丙氨酸。对于肝脏严重炎症的病人,临床上通常测定病人__________(填“A”“B”或“C”)中转氨酶的含量, 会发现其指标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18.(10分)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________(生理过程)。CO2进入红细胞后,HCO的数量________。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O2释放并扩散到___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从图中可看出,由于红细胞内H2O被消耗和___________的进入,使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5)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均不同,导致两者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内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代表细胞呼吸的过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示意图可以看出内环境维持稳态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环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
(2)B体液经过循环汇入C中,B、C成分的最主要差别是C中______________。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等离子有关。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
(5)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___________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
21.(12分)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 A组 B组
①分组编号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② ?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 血浆
③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
④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 ?
结论 ? ?
(1)步骤②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1号试管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C 3.B 4.A 5.D 6.C 7.C 8.D
9.C 10.D 11.C 12.B 13.B 14.B 15.D 16.A
非选择题
17.答案:(1)内环境 A、C (2) a18.答案:(1)有氧呼吸 增加 (2)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 (3)空间结构 组织液 (4)Cl-
(5)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19.答案:(1)不能 细胞呼吸不能直接和体外进行气体交换
(2)食物的消化、吸收
(3)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 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0.答案:(1)D (2)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无机盐、蛋白质 HCO
(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5)蛋白质
21.答案:(1) 等量蒸馏水 (2) 等量的乳酸 (3)不明显 不明显 (4)缓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