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目标】
1.说出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
2.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与物质基础。
3.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课前学习】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构成:______________。
(2)联系: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
(3)种类:骨髓和_________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________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1)来源:骨髓中的_____________。
(2)类型: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统称免疫细胞。其中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合称为_________;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_________。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都能_______________抗原,统称为____________ (APC)。
3.免疫活性物质:
(1)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种类:抗体、溶菌酶、_________。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特点: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与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__________起作用,因而具有________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______________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_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________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课上学习】
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习任务二:第二道防线实例分析
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等现象。这是因为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损伤细胞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如组织胺)作为报警信号,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还会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这样,就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问题1:在这个免疫过程中,有哪细胞参与了?
问题2:用流程图绘制这个免疫过程。
学习任务三: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看图回答:(1)A为病原体, B、 C、 D分别代表什么?
(2)图1、3、4起保护作用的是什么,分别属于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等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2.如图表示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e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淋巴细胞的只有a细胞和e细胞
B.图中所有细胞都能执行免疫功能
C.图中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相同,成熟的场所也相同
D.图中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3.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排除2019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4.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5.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它们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6. 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原
B.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抗体能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 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7.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
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8.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T细胞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B. 免疫细胞就是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等功能
D.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抗原呈递细胞
9.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专家建议市民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抠鼻子,这是因为( )
A.该行为会导致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B.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该行为会增大感染概率
C.该行为容易使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受损,增大感染概率
D.眼泪、鼻涕中有溶菌酶,该行为会破坏溶菌酶从而增大感染概率
10.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核酸
C.溶菌酶杀伤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11.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唾液中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
C.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可以称之为抗原
D.人体清除自身被破坏的、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卫和清除的功能
12.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对公共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新冠病毒能侵染肺部细胞,同时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通常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困难急促。研究发现哺乳动物血液中 CO2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图 1 展示了血液中 CO2浓度增高引起的机体调节过程,图 2 是某感染者隔离治疗13 天中体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一旦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机体会因氧气供应不足无氧呼吸增强,导致机体_____积累过多,出现内环境稳态失调,严重时导致死亡。内环境稳态是指_____。
(2)据图2分析,体内白细胞数量第一次达到高峰,说明新冠肺炎患者第_____道防线正在发挥作用;1月2号体内淋巴细胞绝对值达到最高峰,其原因是_____正在发挥作用。
(3)在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中,有时使用到糖皮质激素(GC),能够抑制肺部炎症,但同时具有免疫抑制等副作用。正常机体调节 GC 分泌的途径如下图所示(C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图示分析 GC 分泌的调节机制有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目标】
1.说出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
2.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与物质基础。
3.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课前学习】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构成:______________。
(2)联系: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
(3)种类:骨髓和_________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________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1)来源:骨髓中的_____________。
(2)类型: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统称免疫细胞。其中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合称为_________;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_________。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都能_______________抗原,统称为____________ (APC)。
3.免疫活性物质:
(1)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种类:抗体、溶菌酶、_________。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特点: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与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__________起作用,因而具有________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______________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_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________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参考答案:一、1.(1)淋巴组织 (2)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3)胸腺 淋巴结 2.(1)造血干细胞 (2)吞噬细胞 B细胞 摄取、加工处理并呈递 抗原呈递细胞 3.(1)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2)细胞因子
二、1.(1)吞噬细胞 生来就有 (2)特定的抗原 特异 2.(1)外来抗原性异物(2)衰老或损伤 (3)突变
【课上学习】
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习任务二:第二道防线实例分析
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等现象。这是因为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损伤细胞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如组织胺)作为报警信号,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还会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这样,就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问题1:在这个免疫过程中,有哪细胞参与了?
问题2:用流程图绘制这个免疫过程。
学习任务三: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看图回答:(1)A为病原体, B、 C、 D分别代表什么?
(2)图1、3、4起保护作用的是什么,分别属于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等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2.如图表示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e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淋巴细胞的只有a细胞和e细胞
B.图中所有细胞都能执行免疫功能
C.图中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相同,成熟的场所也相同
D.图中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3.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排除2019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4.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5.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它们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6. 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原
B.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 抗体能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 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7.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
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8.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T细胞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B. 免疫细胞就是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等功能
D.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抗原呈递细胞
9.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专家建议市民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抠鼻子,这是因为( )
A.该行为会导致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B.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该行为会增大感染概率
C.该行为容易使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受损,增大感染概率
D.眼泪、鼻涕中有溶菌酶,该行为会破坏溶菌酶从而增大感染概率
10.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核酸
C.溶菌酶杀伤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11.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唾液中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
C.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可以称之为抗原
D.人体清除自身被破坏的、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卫和清除的功能
12.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对公共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新冠病毒能侵染肺部细胞,同时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通常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困难急促。研究发现哺乳动物血液中 CO2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图 1 展示了血液中 CO2浓度增高引起的机体调节过程,图 2 是某感染者隔离治疗13 天中体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一旦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机体会因氧气供应不足无氧呼吸增强,导致机体_____积累过多,出现内环境稳态失调,严重时导致死亡。内环境稳态是指_____。
(2)据图2分析,体内白细胞数量第一次达到高峰,说明新冠肺炎患者第_____道防线正在发挥作用;1月2号体内淋巴细胞绝对值达到最高峰,其原因是_____正在发挥作用。
(3)在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中,有时使用到糖皮质激素(GC),能够抑制肺部炎症,但同时具有免疫抑制等副作用。正常机体调节 GC 分泌的途径如下图所示(C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图示分析 GC 分泌的调节机制有_____。
【答案】
1. B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等,不包括巨噬细胞,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正确;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D正确。
2.B 属于淋巴细胞的有a细胞、b细胞、e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A错误。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B正确。图中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的场所不同,C错误。图中细胞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生成的,因此DNA是相同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3. D 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以作为抗原性异物,机体排除2019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B正确。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能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D错误。
4. C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淋巴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错误;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正确;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5. B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细胞除了包括T细胞和B细胞外,还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
6. A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7. D
8. B 免疫细胞就是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各种细胞。
9.B 人体第三道防线构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该行为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A错误;新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用脏手揉眼睛、抠鼻子会增大感染概率,B正确;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可能使该病毒更容易突破第一道防线,C错误;眼泪、鼻涕中含有溶菌酶,溶菌酶有杀菌作用,该行为不破坏溶菌酶,但会导致更易接触该病毒而增大感染概率,D错误。
10.D 皮肤、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错误;溶菌酶杀伤细菌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C错误;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D正确。
11.B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唾液中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免疫系统,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B正确;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才叫做抗原,不是侵入人体就是抗原,C错误;免疫监视指机体清除和识别突变的细胞,人体清除自身被破坏的、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D错误。
12.【答案】(1) 乳酸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 二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或第三道防线)
(3)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分析】(1)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当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一旦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机体会因氧气供应不足无氧呼吸增强,会导致机体乳酸积累过多,出现内环境稳态失调,严重时导致死亡。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2)人体内白细胞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当体内白细胞数量第一次达到高峰,说明新冠肺炎患者第二道防线正在发挥作用;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的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1月2号体内淋巴细胞绝对值达到最高峰,其原因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正在发挥作用。(3)题图信息分析可知,下丘脑在受到刺激后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当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减少,故GC 分泌的调节机制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