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3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案例,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并分析区域协调发展。
2.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掌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及意义。
【梳理教材,夯基固源】
一、区域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 、水文、 、土壤等,它们相互 、彼此 ,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3)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方式: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 和 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或转换。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联系
(1)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居 、制度组织、 等方面,它们共同形成了 特征。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 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 、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3.区域联系的表现:区域 和 。
二、区域协调发展
1.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 ,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2.意义:对于 区域差异,实现区域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区域 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
(2)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 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3)国家三大战略。一是 发展;二是建设 带;三是“ ”倡议。
(4)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 老区、 地区、边疆地区、 地区加快发展。
(5)推进 化。
(6)坚持 ,加快建设 。
合作效果 表现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 ,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 。
西部地区投资加大 西部地区 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 和 。
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在输出 、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 得到了合理利用
4.案例: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
问题探究1:区域联系
材料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11个省(市),面积占全国的20%,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差别显著。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和主要资源示意图。
问题1:长江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联系提供了什么条件?
问题2: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为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什么?
问题3:长江经济带下游为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什么?
问题4:金沙江水电东送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问题探究2: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 2020年2月28日,山东青岛与贵州安顺东西部协作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视频会议召开,总投资约8亿元的8个合作项目分别在青岛、安顺两个会场进行网上集中签约。
问题1:山东青岛与贵州安顺东西部协作合作项目属于哪种联系形式?
问题2:山东省青岛市在与安顺市的合作中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问题3:贵州省安顺市在与青岛市的合作中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配套训练】
读图,图中椭圆代表分布于不同国家的零件生产厂家。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
A.啤酒酿造工业 B.服装制造工业 C.飞机制造工业 D.钢铁冶炼工业
2.该工厂的零部件生产出现了全球化趋势。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
A.增加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从而更好地被世界各国人选购
B.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带动相关各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
D.跨国公司为显示其实力,从而提高某品牌知名度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至2002年,东亚和东南亚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其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读图,回答3~4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呈现出( )
A.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 B.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C.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 D.全球制造业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4.东亚、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的主要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 C.信息产业 D.石油工业
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5~6题。
5.箭头Ⅰ表示的有( )
①资金 ②信息 ③劳动力 ④自然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如果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东、西部间的产业流动,则( )
A.箭头Ⅱ不可能表示高技术产业 B.区域甲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
C.区域甲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 D.区域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迅猛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经济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据此完成7~8题。
7.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将使( )
A.北京城市智能减少,工业全部迁至河北 B.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差距加大
C.天津以海空两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 D.河北农业人口大幅度增加
8.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 B.保定等京津周边城市等级大幅提升
C.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D.促进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区迁移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2018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8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读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图完成9~12题。
9.相对来看,四川省在经济带中的发展优势较弱,主要原因在于( )
A.对外联系不便 B.科技水平低 C.生态保护要求高 D.劳动力廉价
10.目前,湖北省接纳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应采用的合理措施有( )
①吸引长江三角洲劳动力迁入 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④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 )
A.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12.长江经济带今后的发展重点是 ( )
①综合交通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农业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⑤优化产业布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
材料二 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联系图
材料三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人,外来人口约200万人,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海外侨胞20万。某世界著名电脑公司的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皇岗的公路瘫痪,全球70%电脑将会加价。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有中关村,南有东莞”之说。
(1)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与东莞相比,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3)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解释国际跨国公司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的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张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2016年10月,由中国F企业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此后该企业又于2017年,在德国新建一座玻璃制造工厂,以满足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等欧洲汽车巨头客户的需求。其中主要产品是在俄罗斯工厂生产后,运到德国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等。据此完成12~13题。
14.(易错题)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
A.可减少贸易障碍 B.利用当地的科技力量 C.利用当地的资金投入 D.可减少运输成本
15.(易错题)F企业在德国建厂,其主要产品在俄罗斯生产,主要考虑俄罗斯( )
A.市场需求量大 B.矿产丰富 C.环境优良 D.劳动力更充足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读图,完成16~17题。
16.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市场广阔 C.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D.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
17.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的工作有(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②为大力承接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要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确定区域产业发展规模的科学依据,西北水资源缺乏地区,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8~19题。
18.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19.关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的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可为东部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 B.在合作中,西部地区受益,东部地区经济无影响
C.有利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D.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信息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津冀彼此相接,联系紧密。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但必须先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下图为京津冀范围图。
材料二 下表为2018年京津冀部分经济对比表。
(1)运用材料,比较河北省和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差异。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北京 30 320亿元 14万元 0.4∶18.6∶81.0
天津 18 810亿元 12万元 0.9∶40.5∶58.6
河北 36 010亿元 4.8万元 9.3∶44.5∶46.2
(2)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加强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河北和京津应分别采取的措施。
第3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
【梳理教材,夯基固源】
一、区域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等,它们相互 联系 、彼此 制约 ,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3)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方式: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 能量 区域之间的流动或转换。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联系
(1)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 居民生产生活 、制度组织、 意识形态 等方面,它们共同形成了 区域发展 特征。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 劳务 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 信息 、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3.区域联系的表现:区域 经济一体化 和 经济全球化 。
二、区域协调发展
1.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 ,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2.意义:对于 缩小 区域差异,实现区域 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区域 差异 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
(2)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 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3)国家三大战略。一是 京津冀协同 发展;二是建设 长江经济 带;三是“ 一带一路 ”倡议。
(4)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革命 老区、 民族 地区、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 地区加快发展。
(5)推进 新型城镇 化。
(6)坚持 陆海统筹 ,加快建设 海洋强国 。
合作效果 表现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西部地区投资加大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在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4.案例: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
问题探究1:区域联系
问题1:航运(水运、交通)。
问题2:劳动力、能源、资源、市场等。
问题3: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
问题4:缓解下游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下游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问题探究2:区域协调发展
问题1:属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协作。
问题2:资金、技术、管理等。
问题3:劳动力、资源、能源等。
【配套训练】
1.C 2.B [第1题,该图显示的这种工业生产所用的零部件需要在许多不同国家进口,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零部件需求量大的工业,结合所给选项可知其最可能是飞机制造业。第2题,该工厂的零部件生产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B 4.A [第3题,图示表示的是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布的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呈现出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不能表示产值持续下降,A项错误;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B项正确,D项错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上升,C项错误。第4题,东亚、东南亚地区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的主要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所给选项,其最有可能是纺织工业。]
5.B 6.B [第5题,图甲中城市数量少,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则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等。第6题,题干中的“近十年来”是关键词,这期间,我国的产业转移包括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和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根据两个区域的区域空间结构可以看出,区域甲的发展要落后于区域乙;台湾向大陆转移的产业包括劳动密集型和部分高技术产业。]
7.C 8.C [第7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会使得北京以重点发展城市智能为主,而不会将全部工业迁至河北,A项错误;在协调发展中,京津冀的经济差距会缩小,B项错误;天津以海空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C项正确;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减少,D项错误。第8题,区域协同发展,会使得河北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而环境污染不一定加重,城市的等级不会大幅提升,河北人口向京津迁移的趋势会缓解。]
9.A 10.D [第9题,读图可知,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对外交通不便,货物运输成本高,发展优势较弱,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第10题,长江中上游地区接纳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11.D 12.C [第11题,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经济腹地广阔;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航运发达,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长江经济带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地表水资源丰富,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些都使得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与其历史悠久无关。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经济带致力于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13.[解析] 跨国公司未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商品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全球各地寻求最佳区位,在发展中国家建加工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廉价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等。北京与东莞相比,高校、科研院所多,科技力量强。
[答案](1)生产基地。 (2)高端产品研发或新产品开发研究。
(3)东莞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土地价格较低;临近香港、台湾等。
14.A 15.B [不理解经济全球化的目的和不熟悉德国、俄罗斯国情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2题,由材料可知,由中国F企业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说明中国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避开保护主义。第13题,玻璃制品对于矿产资源需求量大,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B项正确。而该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德国,俄罗斯市场小,A项错误;玻璃制品对于环境要求不高,C项错误;俄罗斯人口密度小,劳动力缺乏,D项错误。]
16.D 17.C [第16题,与北京、天津相比,保定经济发展水平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少,科技力量不强;保定缺乏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保定人口数量较少,市场方面没有优势;而从图中可知,保定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便于保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第17题,为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保定需要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转入产业正常运转;承接大量的重化工业会引起环境污染;快速推进城市化会加剧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18.D 19.C[第18题,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是许多江河的水源地,但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根据题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所以要想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生态投入。第19题,东、西部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东、西部地区地区的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发达,可为西部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在合作中东、西部地区是双赢的;西部地区可为东部地区提供大量劳动力。]
20.[解析] 第(1)题,据表格数据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描述。
第(2)题,河北省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的经济联系;京津地区应适当分散城市职能,减少区域行政壁垒。
[答案](1)北京:人均GDP高,经济水平高;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的比重极低。
河北:人均GDP较低,经济水平低;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偏高。
(2)河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承接京津的工业等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的经济联系。
京津:适当分散城市职能,减少区域行政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