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2 16:2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第1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的形成过程。
2.以上海为例,掌握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并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梳理教材,夯基固源】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大都市的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 发达、具备强大 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1)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 作用,其次是辐射带动作用。
(2)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空间集聚 企业、资金、 、信息、 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
第二阶段: 辐射功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 、科技、人才、 等要素的流动,以及 观念、 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的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 处。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中心和国际经济、 、贸易、航运中心。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 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 、深厚的 、便捷的 、广阔的 等。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等。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一核五圈四带”城市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形成
(1)联系:现代化的 网络。
(2)动力:上海大都市。
2.上海与周边城市的相互作用
(1)上海对周边城市具有显著的 作用。
(2)周边城市对上海的龙头地位形成坚实的 。
3.上海都市区的影响
(1)对内:主要影响 地区以及周边地域。
(2)对外: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 联系。
问题探究1: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材料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指出,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问题1:世界大都市对周围地区有哪些影响?
问题2:大都市空间集聚会引导哪些要素集聚?
问题3: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主要有哪些?
问题探究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材料 2020年1月10日,上海公布了《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该方案表示,坚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着力构筑战略新优势,积极牵头协调,主动做好服务,以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为载体,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引领长三角共筑全国强劲活跃增长极。
问题1:长江三角洲中哪个城市是世界级中心城市?
问题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有哪些?
【配套训练】
1.北京是我国现代化的大都市,具有多重城市职能。下列各种城市职能中,不属于北京市职能的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重工业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4题。
2.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地理位置 ③矿产资源 ④人口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B.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C.缓解人口就业压力 D.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4.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发展历史 C.地理位置 D.交通运输
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称之为“大都市阴影区”,其范例在中国不在少数,如京津冀城市群临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北京北部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贫困带。读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图。据此回答5~6题。
5.张家口、承德成为“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  )
A.交通联系不便 B.信息交流较少 C.产业部门类似 D.产业联系较弱
6.今后,京津冀地区发展应注重促进中心城市(  )
A.服务范围拓展 B.服务功能转移 C.服务职能增加 D.服务对象转变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7~8题。
7.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②气候适宜、取水方便 
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 ②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城镇化得到飞速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持续向东京圈、大阪圈和名古屋圈三大都市圈集聚。下图为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口增长统计图。完成9~10题。
9.人口持续向三大都市圈集聚的主要原因是三大都市圈(  )
A.城市环境优美,居住条件好 B.服务等级高,公共设施完善
C.交通高速化,对外联系便利 D.经济体量大,就业机会较多
10.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人口向都市圈集聚趋势发生变化,表现在(  )
A.东京都市圈人口吸引力增强 B.名古屋都市圈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
C.大阪与名古屋都市圈人口拉力减弱 D.三大都市圈人口基本达到饱和
11.在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发展过程中,上海和武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长江中下游区域图及材料,。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开放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余家在此落户,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正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1992年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分析在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条件
如果要成立一家高新技术小企业,你会选择把它安在哪里?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搬回市区”,即向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例如;伦敦硅环、剑桥肯德尔广场、波士顿创新区是当地政府看重的政策和规划计划;纽约硅巷成为超过500家新公司的所在地;西雅图南湖成为生命科学机构的新枢纽。完成12~13题。
12.国际上流行将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大都市,在中心城区集聚最主要是因为(  )
A.可降低运输成本 B.可共享客户信息 C.能形成创新环境 D.便于集约化生产
13.借鉴国际上流行“搬回市区”的做法,上海对我国创新型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  )
A.基础设施良好 B.租金、税收优惠 C.水陆交通便利 D.劳动力丰富廉价
下图为某市开发区主导产业占比图。读图,回答14~15题。
注:都市产业是指适应大都市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充分利用都市生产要素,提供较多就业岗位,满足都市居民消费和市场需求,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制造业。
14.该开发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 D.劳动力丰富
15.下列符合都市产业要求的有(  )
①食品饮料、服装纺织②印刷包装、机械装备③工艺美术、文体用品④家电照明、仓储物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些年来,上海正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化、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圈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①上海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  ②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 
③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  ④该都市圈内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下列不属于上海大都市主要辐射功能的是(  )
A.城市核心功能 B.金融服务功能 C.农业带动功能 D.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Ⅱ阶段都市边缘区(  )
A.经济增长一直靠承接核心区工业外迁 B.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
C.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 D.处于空间集聚阶段
19.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  )
A.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  B.核心区房价的回落
C.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 D.边缘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心城市是指在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是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具备较强聚集扩散、服务和创新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前武汉、郑州、合肥、长沙都在积极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最终花落武汉和郑州,合肥和长沙错失机会。郑州在航空港实验区、郑东新区、郑汴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建设将受益。下图为我国中部六省区位置示意图。
(1)说明郑州、武汉当选国家中心城市的共同原因。
(2)推测与郑州相比,合肥未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对郑州发展的意义。
第1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答案
【梳理教材,夯基固源】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大都市的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1)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 集聚 作用,其次是辐射带动作用。
(2)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空间集聚 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
第二阶段: 辐射功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 产业 、科技、人才、 资金 等要素的流动,以及 思想 观念、 生产 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的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等。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一核五圈四带”城市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形成
(1)联系:现代化的 交通运输 网络。
(2)动力:上海大都市。
2.上海与周边城市的相互作用
(1)上海对周边城市具有显著的 辐射带动 作用。
(2)周边城市对上海的龙头地位形成坚实的 支撑 。
3.上海都市区的影响
(1)对内:主要影响 长江下游 地区以及周边地域。
(2)对外: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 文化 联系。
问题探究1: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问题1:首先是集聚作用,然后是辐射带动作用。
问题2: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
问题3: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的传播。
问题探究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问题1:上海。
问题2: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等。
【配套训练】
1.C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A、B、D项正确。北京不是重工业中心,故选C项。]
2.A 3.B 4.C [第2题,根据图文材料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义、国家中心城市分布位置图可知,国家中心城市属于省级城市、直辖市,位于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高,A选项正确;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定的人口数量是区域发展基础,但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主导因素,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确定的依据。第3题,国家中心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B项正确;城市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是国家中心城市辐射经济发展下的次要作用,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作用,A、C项错误;国家中心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加重,D项错误。第4题,根据图形材料,西安位于陕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C项正确;深圳位于沿海,经济较西安发达,A项错误;西安发展历史较深圳悠久,结合文字材料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可知发展历史因素不能成为主导因素,B项错误;深圳位于东南沿海,海陆交通较西安便利,D项错误。]
5.D 6.B [第5题,张家口、承德与北京有众多的公路和铁路相连,因此可知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交通联系是比较方便的,A项错误;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因此说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较少是不正确的, 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北京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张家口、承德以第二产业为主,这些区域的产业结构大不相同,C项错误;由于产业部门差别较大,北京和张家口、承德的产业联系较弱,因此在张家口以及承德一带形成“大都市阴影区”,D项正确。第6题,北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规模较大,人口较多,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问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将这些城市的一些服务功能转移到其他区域(建设卫星城等),来减轻本区的压力,B项正确。]
7.B 8.B [第7题,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排除①项;大上海都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甚至是零增长或负增长,排除④项。因此B项正确。第8题,九大都市圈虽然交通都比较便利,但相互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排除②项,湘鄂赣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分别分布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不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排除④项。因此B项正确。]
9.D 10.C [第9题,三大都市圈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与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较大。第10题,图中显示,东京、大阪与名古屋都市圈人口增加速度大大下降,说明人口拉力减弱,C项正确。]
11.[解析] 注意比较分析的要求,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河流、地形和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矿产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武汉和上海的区位实际分析。
[答案] 武汉沿江,为内河港口。上海既沿江又沿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海陆交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对外联系;武汉为内陆地区经济中心,而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辐射范围更大,国内外市场更广阔;上海比武汉开放时间早,更早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快了经济发展进程,上海聚集着更多的人才,科技力量更雄厚。
12.C 13.B [不理解创新企业的区位及要求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2题,高新技术企业对互联网、移动信息技术、创新环境、创新意识等要求高,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大都市,在中心城区集聚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形成创新环境。第13题,高新技术企业得以用较低成本回流大城市,是在政府的适当干预下完成的,所以是政府采取了租金税收的优惠政策,才能吸引企业入驻。]
14.C 15.C [第14题,读图可知,该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主要是高技术产业,说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科技发达,C项正确。第15题,都市产业是与城市功能紧密联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市场目标的产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分布在中心城区。符合都市产业要求的有工艺美术、文体用品,③正确;家电照明、仓储物流,④正确。服装纺织、机械装备规模大,不适宜分布在市中心,①②错误。]
16.B 17.C [第16题,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上海是直辖市且经济发达。其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但人口众多并不是形成大都市圈的主要区位优势;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可以扩大区域的影响;该都市圈内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缺乏,需要进口。第17题,上海大都市产业带动功能主要是带动工业和服务业,因此C项错误,符合题意。]
18.D 19.C [第1题,读图可知,Ⅱ阶段为郊区城镇化阶段,人口、商业、工业等仍向城市集聚,处于空间集聚阶段。该阶段城市用地明显扩大,但城市郊区土地面积大,不会造成用地明显紧张。第2题,Ⅲ阶段为逆城市化阶段,该阶段城市出现一系列城市化问题,如经济衰退。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是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投资回报率更高。]
20.[解析] 第(1)题,从地理位置、交通、经济、辐射能力等方面分析回答。第(2)题,结合中小城市形成的条件,合肥与郑州对比分析回答。第(3)题, 根据材料,结合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分析回答。
[答案] (1)都位于承接东西、连通南北的枢纽地带,交通便利;处于中原地区,辐射范围大;所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商业、金融业发达;均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能有效组织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
(2)合肥位置偏东,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对于中部省区崛起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相较于郑州的立体交通枢纽而言,合肥的交通枢纽地位不突出;与郑州相比,合肥的经济实力较弱,中心城市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3)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一步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和现代化产业基地;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郑州、开封等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创新体系,打造郑州等城市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