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结合案例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结合案例,理解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梳理教材,夯基固源】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目的
(1)概念: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 上移动的现象。
(2)目的:降低 ,扩大销售市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三大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要素约束因素 是产业 转移的重要原因。倘若要素供给状况恶化,使得生产成本增加,生存压力加重,企业不得不向生产要素供给较好的地区转移;再有就是经营环境欠佳,一部分生产难以为继的企业将被迫向外转移。
市场因素 一些企业发展到拥有较强实力,具备对外扩张的能力后,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 市场,谋取更佳效益。
政策因素 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 和监管,借助规划、 、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2)产业转移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效益,受到 、地理位置、 、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转出地以“ ”为主,企业转入地以“ ”为主。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产业转移的顺序
产业转移由 、 产业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 产业。
2.第二次大战后,全球三次大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第三次产业转移
时间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原因 美国在确立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后,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科技革命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 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推动产业升级
方向 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欧洲、 转移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将 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及一部分 业向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转移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产业的影响
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
2.对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1)对产业转出地
有利影响 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 ;减少资源消耗,缓解 压力,改善民生质量;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不利影响 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2)对产业转入地
有利影响 推动 ,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扩大 ,增强发展活力;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不利影响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 ,占用农业用地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 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问题探究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支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战略”以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机遇,率先实施纺织服装城规划。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南疆首个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下一步要继续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创新驱动、绿色引领、开放共享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格局。
问题1:结合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判断库尔勒纺织服装城接纳的企业主要属于哪种产业类型?
问题2: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的许多企业到新疆库尔勒投资办厂,主要看重该地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问题3: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探究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
问题1:上图中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属于哪种产业类型?该类产业转移的地区特点是什么?
问题2:从产业类型看,产业转移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问题探究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不断加深。同时,东南亚地区凭借相对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人口消费红利、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稳定的经济增长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
问题1:目前,我国向东南亚各国转移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给其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问题2:产业转移对“一带一路”南亚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何影响?
问题3: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区环境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配套训练】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指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在产品和生产流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20世纪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进入中国,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90年代,该类企业向中国内陆城市扩张,并且由早期合资为主的方式转变为独资为主的方式。据此回答1~3题。
1.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集中进入中国沿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海运便利 C.工业基础好 D.国家政策
2.对比沿海,中国内陆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 )
A.市场经济制度完善 B.地方政策更优惠 C.技术和人力资源成本低 D.与周边国家贸易量大
3.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进入中国,主要目的是( )
A.经济利益最大化 B.便于生产经营管理 C.知识产权的保护 D.提高资本利用率
某著名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作为被全球看好的明星车企,因产能不足,该公司一直处于财务亏损状态。特斯拉的第一座超级工厂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市,紧邻硅谷。2019 年年底,该公司第二座超级工厂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上海临港开始全面投产,年设计产量25万辆。完成4~6题。
4.该公司在上海临港建设超级工厂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品牌影响力 B.避开高额关税壁垒 C.提高电动车产能 D.扭转财务亏损状况
5.与加州超级工厂相比,上海超级工厂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技术水平更优越 B.汽车发展历史更悠久 C.市场规模更庞大 D.后备土地资源更丰富
6.该公司上海超级工厂投产后对上海推动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
A.太阳能板产业 B.钢铁工业 C.传统汽车工业 D.石化工业
读某产业转移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产业最有可能是( )
A.汽车制造业 B.服装设计 C.高新技术产业 D.电子装配业
8.影响阶段Ⅳ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和市场 B.矿产和政策 C.环境和技术 D.地价和工资
“产业空洞化”问题是现在经济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一些国家随着产业结构、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负责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这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出现产业空洞的国家把更多的力量投向高科技产业。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国家中可能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是( )
A.印度 B.巴西 C.日本 D.尼日利亚
10.“产业空洞化”可能使本国或本地区( )
①失业率上升 ②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③城市化水平提高 ④产业结构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图中的箭头示意江苏人口流动与产业转移方向,下表为某年苏北某市开发区企业招工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江苏省产业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苏北某市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分析,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从招聘职位看,劳动力素质要求较_________,劳动力数量要求较__________。
(3)该市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下图示意我国某家具企业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12~13题。
12.除政策优惠外,影响该家具企业在东莞建厂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劳动力 C.动力 D.原料
13.(易错题)与东莞相比,该家具企业在浙江嘉善建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劳动力素质高 B.国内市场更为广阔 C.品牌优势明显 D.交通便捷程度更高
因国内制造业利润被压缩及产品出口受限,中国许多企业加快了外迁步伐。越南正成为企业外迁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部分外迁到越南的企业却又因“水土不服”铩羽而归。据此完成14~15题。
14.由中国外迁到越南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纺织工业、鞋帽、机械配件 B.石油化工、印染、造纸工业
C.食品加工、饮料、家具生产 D.软件开发、五金、电子装配
15.“水土不服”的原因可能是越南( )
A.劳动力工资水平大幅提高 B.用地不足,地租水平高
C.产品出口遭遇强大的壁垒 D.生产协作条件不如中国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17.“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镇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2018年10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沈阳韩国周开幕。本届韩国周紧紧围绕“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促进中韩新产业交流合作”这一主题,精心策划了“中韩青年创业创新论坛”“中韩新兴产业交流项目对接会”等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据此完成1~2题。
18.图中箭头表示国际产业转移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从区际关系判断伴随着箭头①而流动的主要是 ( )
A.资金、技术、信息 B.劳力、市场、土地 C.原料、能源、政策 D.运输、水源、污染
19.韩国将部分汽车工业转移到我国沈阳等地,主要原因有 ( )
①充分利用当地资金 ②充分利用当地较为便宜的土地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全球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
材料二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欧美地区的一些跨国公司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跨区域直接投资,率先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转移的现象。
(1)简析材料一图中产业转移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第1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梳理教材,夯基固源】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目的
(1)概念: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
(2)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三大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要素约束因素 是产业跨区域转移的重要原因。倘若要素供给状况恶化,使得生产成本增加,生存压力加重,企业不得不向生产要素供给较好的地区转移;再有就是经营环境欠佳,一部分生产难以为继的企业将被迫向外转移
市场因素 一些企业发展到拥有较强实力,具备对外扩张的能力后,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市场,谋取更佳效益
政策因素 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2)产业转移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效益,受到 生产要素 、地理位置、 市场环境 、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转出地以“ 推力 ”为主,企业转入地以“ 拉力 ”为主。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产业转移的顺序
产业转移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第二次大战后,全球三次大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第三次产业转移
时间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原因 美国在确立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后,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科技革命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 资本密集型 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推动产业升级
方向 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欧洲、 日本 转移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将 劳动密集型 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及一部分 低端制造 业向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转移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产业的影响
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
2.对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1)对产业转出地
有利影响 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 产业升级 ;减少资源消耗,缓解 环境 压力,改善民生质量;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不利影响 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2)对产业转入地
有利影响 推动 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扩大 就业 ,增强发展活力;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不利影响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 环境污染 ,占用农业用地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 一体化 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问题探究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问题1: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问题2:优惠的政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问题3:要素约束、市场和政策等因素。
问题探究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问题1: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问题2:一般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问题探究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问题1: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了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
问题2:有利于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问题3: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配套训练】
1.D 2.C 3.A [第1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先在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和外国的先进技术,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集中进入中国沿海地区就是得益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第2题,对比沿海,中国内陆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无资料显示地方政策更优惠;由于地区欠发达,技术和人力资源成本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量不大。第3题,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销售市场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4.B 5.C 6.B [第4题,该公司在上海临港建设超级工厂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高额关税壁垒,降低运输费用,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第5题,与该公司加州超级工厂相比,上海超级工厂的产品面向中国和亚太地区,人口更多,市场规模更庞大。第6题,年产量25万辆的电动汽车对钢材的需求较大,能推动上海钢铁产业的发展。]
7.D 8.D [第7题,图示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汽车制造业是市场密集型工业,服装设计是技术密集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工业,电子装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故D项正确。第8题,阶段Ⅳ是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粤东、粤西、粤北转移,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高、地价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升高,相比之下,粤东、粤西、粤北地价低,劳动力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低,故D项正确。]
9.C 10.D [第9题,“产业空洞化”主要是发达国家把生产成本高的产业转移到国外,国内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日本是发达国家,资源能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劳动力成本高,所以日本把大量成本高的制造业转移到海外进行生产,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C项正确。第10题,“产业空洞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大量的传统产业外迁,导致国内劳动力失业率增高,①正确;有利于国内生态环境的改善,②错误;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不会因产业变化而出现更高程度的城市化进程,③错误;国内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④正确。]
11.[解析] 第(1)题,江苏省产业转移的方向是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转移到欠发达的苏中、苏北地区。第(2)题,根据苏北某市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分析,对工人技术要求较低,待遇也较低,可知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从招聘职位看,劳动力素质要求较低,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第(3)题,该市位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价格较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有利于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
[答案](1)由苏南转向苏中、苏北 (2)劳动密集型产业 低 多 (3)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较低。
12.B 13.D [第12题,家具制造技术含量低,对技术要求不高,且东莞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A项错误;家具制造所需劳动力较多,东莞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B项正确;东莞能源资源不足,且家具制造所需动力较小,C项错误;东莞森林植被较少,以农田为主,D项错误。第13题,不能从图中获取信息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由材料可知,浙江嘉善位于上海港附近,相比于东莞,其交通更加便捷;东莞虽位于珠江口,但距离港口较远,D项正确。]
14.A 15.D [第14题,材料信息表明,企业外迁越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制造业利润被压缩,说明中国比越南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高,因此由中国外迁到越南的工业部门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纺织业、鞋帽、机械配件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A项正确。第15题,越南的工业基础条件远不如中国,生产协作条件较差,使得许多企业组织生产不便,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水土不服”。]
16.A 17.B [第16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第17题,“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入将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发展;缓解环渤海地区就业压力;产业转出为“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
18.A 19.C [第18题,箭头①表示韩国企业向沈阳投资,其生产要素是资金、技术、信息。第19题,发达国家将汽车产业转移到我国主要是因为我国具有市场广阔、地价较低等优势条件。]
20.[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表明,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分布上非常不均衡,其中以东亚、东南亚地区为主,尤其是中国。第(2)题,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成本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环境因素等方面;其进行产业转移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答案] (1)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
(2)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土地、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等的上升,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欧美地区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故进行产业转移,并且形成向亚洲转移的明显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