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2 16:2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第4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态脆弱区和荒漠化的含义及主要分布地区,掌握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2.掌握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梳理教材,夯基固源】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也称 ,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 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 能力低、 差的地区。
(2)我国生态脆弱区治理的重点区域:荒漠化地区。
2.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的概念
①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 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②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
① 、 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②人类 所导致的 和土壤盐渍化等。
特别提醒 荒漠化不是荒漠;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的过程,是一种趋势;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一般是在降水量非常少、干旱的地区,地球表面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存在和活动稀少的地区产生的自然景观。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荒漠化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荒漠化危害程度深
(1)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 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 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方面:导致 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 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国际社会: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2.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1)方针: 为主, 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
(3)具体措施举例: 体系建设工程。
(4)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 发展。
问题探究1: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游客络绎不绝。但是后来由于水源的缺失,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繁荣的楼兰古国变成了一片荒漠。
问题1:荒漠化地区多处于什么环境下?
问题2:楼兰古国变成荒漠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问题探究2: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综合防治
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地球的顽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65个国家中,超过60个国家正遭受着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危害。用传统的眼光看,人们对于沙漠的认识大多局限于“死亡之海”“不毛之地”。治沙中,把沙漠作为财富的“反向思维”颠覆着传统理念。用可持续眼光看待沙漠,沙漠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从库布齐的大漠到塞罕坝的林海,从甘肃民勤到宁夏中卫,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创造了一个个“绿进沙退”的奇迹。库布齐沙漠共计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创造生态财富5 000多亿元,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超过10万人。
问题1:荒漠化会带来哪些危害?
问题2:你知道哪些关于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配套训练】
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冻融荒漠化发生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其表现为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过程,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冻融荒漠化问题日益凸显。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冻融荒漠化集中分布于(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
5.高山雪线附近地区的下列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有可能加剧冻融荒漠化的是(  )
A.寒潮 B.水稻种植 C.工程开发 D.砍伐森林
6.下列措施中,可防治冻融荒漠化的有(  )
①提高低海拔地区的碳排放量 ②采取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③减少高寒地区草地植被面积 ④合理开发,协调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 km,全线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的铁路段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渍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
8.为促进图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
下图为黄河花园口水文站1960~2000年来黄河水来沙量的变化,黄河花园口水文站的水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读图,完成9~10题。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黄土高原地区(  )
A.沙尘暴天气加剧 B.降水量逐年增加 C.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D.森林破坏日益严重
11.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治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发菜贴于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形如乱发,颜色乌黑,得名“发菜”,是一种藻类植物,其营养价值并不很高。但因发菜与“发财”谐音,迎合了部分食客的心理,造成发菜的市场价格非常高。在挖取发菜时,需要连牧草草根一并挖起。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单在内蒙古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面积已经相当于两个香港,使之成为荒漠化的一个重灾区。据此完成12~13题。
1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除了挖取发菜外,还有(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关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 D.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4~15题。
14.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15.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冬冷夏热,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0~300 m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沙丘底部植被相对较多,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完成(1)~(3)题。
16.图中草本植物在2个月生长期之后会迅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 B.风沙大 C.土壤贫瘠 D.昼夜温差大
17.图中梭梭等植被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增加土壤湿度,稳定沙丘面 D.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18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缓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是(   )
A.设置草方格沙障 B.播种沙生植物 C.控制载畜量 D.扩大耕地面积
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  )
A.甲——防治荒漠化; 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
B.甲——治理沙尘暴; 乙——保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
C.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 丙——防治暴雨洪涝
D.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
20.解决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将洼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 B.大规模降低土温,减少蒸发
C.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D.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面积4.88万km2,海拔300~600 m,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及边缘绿洲分布状况。
(1)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地区沙漠扩大的人为原因。
(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有众多优良的冬季牧场,分析其冬季牧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4)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扩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危害,并简述其防治措施。
第4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答案
【梳理教材,夯基固源】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2)我国生态脆弱区治理的重点区域:荒漠化地区。
2.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的概念
①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②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
①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②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
特别提醒 荒漠化不是荒漠;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的过程,是一种趋势;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一般是在降水量非常少、干旱的地区,地球表面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存在和活动稀少的地区产生的自然景观。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荒漠化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荒漠化危害程度深
(1)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方面: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
3.具体措施举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4.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探究1: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问题1:气候干旱或易发水土流失的地区。
问题2:主要由于人口增加,用水量过大,导致水源缺失,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问题探究2: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综合防治
问题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问题2: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等。
【配套训练】
1.D 2.A 3.C [第1题,荒漠化指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荒漠只有部分是因为荒漠化而形成的,有的是一直都存在的原生荒漠;荒漠化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第2题,荒漠化土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以及较湿润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其中以西北、华北地区的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第3题,我国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江南丘陵——红漠化,黄淮海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4.A 5.C 6.D [第4题,据材料可知,冻融荒漠化发生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或质量的退化,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加上过度放牧等加剧了冻融荒漠化。第5题,根据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高山雪线附近地区不能种植水稻也没有森林,故B、D错。寒潮是一种偶发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不能加剧冻融荒漠化,故A错。工程开发不当,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加剧冻融荒漠化,C项正确。第6题,提高低海拔地区的碳排放量,会使大气污染增加,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不会改变高寒的气候特点,①错误。采取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能防治荒漠化,②正确。减少高寒地区草地植被面积会使荒漠化加剧,③错误。合理开发,协调发展,在开发的同时注意对生态的保护,是防治冻融荒漠化的主要措施,④正确。]
7.A 8.D [第7题,该地区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且该地区蒸发旺盛,容易出现土地盐渍化,A项正确。第8题,图示区域气候干旱,沙漠景观、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项正确。沙漠中的沙源不适宜作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更多使用河沙,A项错误;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土地盐渍化等农业生态问题,B项错误;麦草方格沙障可以防风固沙,但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不切实际,C项错误。]
9.B 10.C [第9题,黄土高原地处季风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在流水作用下,水土流失严重。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反映,河流的含沙量减少,说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的治理,治理的关键在于植树造林,恢复生态。]
11.[解析] 第(1)题,图中坐标图为玫瑰坐标图,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六个因素对应六个坐标轴。其中,过度放牧代表的数值离原点最远、数值最大、所占比重最大;同理,城市交通建设比重最小。第(2)题,新疆处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位置、高山围绕盆地的地形决定了本区气候干旱,以及气候影响下相应的植被、河流等特征。因为缺水,在荒漠的绿洲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荒漠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第(3)题,一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在一些地区退耕还牧;另一方面,对牧区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建设,保护草场。
[答案] (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特征: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蚀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原因: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12.D 13.D [第12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第13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深居内陆、距海远,使得本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强盛,沙漠、戈壁广布。]
14.B 15.D [不能判断出两流域的位置是错答的主要原因。据经纬度判断M地位于西北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该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N地位于东北地区,当地的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土地沙化。]
16.A 17.C 18.D [第16题,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0~300m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以降雪的形式存在,降雪量大且稳定。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夏季来临气温高,植物迅速死亡,A项正确;春季风沙大,土壤贫瘠季节变化性小,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草本植物生长,B、C、D项错误。第17题,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A项错误;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B项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C项正确;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D项错误。第18题,当地荒漠化主要是因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绿洲退化,设置草方格沙障、播种沙生植物、控制载畜量可以有效减缓当地土地荒漠化,该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扩大耕地面积。]
19.D 20.D [第19题,读图,甲是黄土高原,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乙是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防治土壤盐碱化;丙为江南丘陵地区,主要问题是改良酸性土壤。第20题,不合理的灌溉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应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合理科学灌溉。]
21.[解析] 第(1)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为温带沙漠,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外力作用等角度作答。第(2)题,该地区沙漠的扩大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第(3)题,冬季牧场的形成,从气候、牧草和地表积雪等角度分析。第(4)题,应从土地面积、农牧业生产、交通等角度分析。治理措施可针对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进行分析。
[答案] (1)深居内陆,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光照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岩石风化强烈;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3)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区高,多绿洲,水源丰富,草类茂盛,提供冬季所需牧草;冬季地表积雪较少,利于牲畜越冬。
(4)危害:破坏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载畜量下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掩埋村镇、道路等。
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新能源,解决牧区能源问题;利用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控制人口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