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背 影
一、说教材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文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仅仅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至诚的亲子之爱、父子深情,还因为作者敢于剖析自己对父爱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过程,真切感人。同时,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来描写父亲,尤其把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定格,准确地表现了在特定环境下父亲的形象特点,给读者以生动新颖的艺术感受,另外,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让深沉的父爱在朴素的文字、舒缓的语调中自然流淌,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中,含蓄隽永。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但由于我们的学生阅历不足,对亲情的感染仍停留在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多种教学方式创造情景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亲情、体会父爱。
三、教学目标
明晰的教学目标就像航船上的罗盘一样,指引着师生教与学的方向。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现确定目标如下:
1.整体感知内容,体味文章刻画人物的写法,动情朗读课文,品味朴素隽永的语言美。(根据新课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目标为本节课的重点。)
2.通过反复朗读,在教师感染下,提高文本阅读及鉴赏能力。
3.阅读课文,感受父子深情。(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感知法
重视诵读、美读。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今天较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要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情部分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心意和情怀。因此要求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来读,体会课文中美好的感情,以朗读来贯串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加强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启发式教学
本节课要启发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所选取的不是平常的背影,乃是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典卖借钱、家境衰败的情况下,在浦口车站送别时,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它既是父亲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精神的写照,还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父亲肥胖而吃力的“形”,慈爱、艰难和努力,老境颓唐、心情忧伤的“神”,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都凝聚在这个背影里。适时点拨,更能深刻体现父亲的爱。
3.合作探究式学习
根据20世纪初,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遵循设置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的步骤,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进行了设疑讨论。
问题设置的重点在于弄清其表现手法,理解描写中寄托的浓厚的思想感情,及细细品味优美、含蓄、隽永的语言。要求学生学有所疑,有疑则求解,勇于发表个人见解。激发他们学习与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讨论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设计导入语总致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意境和氛围之中去,所以我的导入语是这样的:
我们每天都要见到许许多多的背影,可是,只有当朱自清先生把背影写入散文以后,人们才似乎一下子意识到:背影是一幅色彩凝重的图画、是一篇难以读懂的散文、是一首蕴涵人生哲理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随朱自清先生朴素平实而又饱含真情的笔触去体验“背影”那种意蕴丰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明确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体味文章刻画人物的写法。
2.动情朗读课文,品味朴素隽永的语言美。
3.涵咏阅读课文,感受父子深情。
(三)读文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次背影?哪一次背影刻画的最具体最感人?
明确: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这也正是读书的第一个阶段:将厚书读薄。
(四)研读入境
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至高无上的爱》,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望父买橘部分,要求学生把自己融入这对父子中,捕捉最动人的画面,感受他们的父子深情。思考:此部分的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 请就以下几个方面品析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衣着:
走路姿势:
动作:
心态:
“我”的感受:
听读后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研讨交流。
《背影》中着墨最多的部分就是望父买橘,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尤其是一些表动作的词语,可采用师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研读、品味作者的用词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品读得法
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
此环节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简洁、朴实的写作特色,由此联系到学生的写作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感情,选材也要选取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
(六)赏读入心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解读了课文中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可是同学们,你们读懂过自己的父亲吗 你们读懂过自己的父亲的背影吗?请你在听歌曲《懂你》的过程中,想象自己父亲的背影,回忆自己父亲的往事。听完歌曲后对自己的父亲说几句心里话,可以自由地说,也可以用诗一样的语言说,还可以用富有哲理的语句说。
(七)归纳小结
父亲,一个贮满诗情的词语;父亲,一个蕴涵哲理的词语;父亲,一个需要理解的词语;父亲,一个缺少歌唱的词语……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这就是父亲。我们只有用爱去解读父亲,只有用爱去回报父亲,用爱去歌唱父亲!愿我们人人都能读懂我们的父亲。
六、板书设计
背 影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巧在创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学生精神饱满,主动参与,于“随风潜入夜”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