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精品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精品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5 21:0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使 至 塞上
王维
王维(701 —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所感。
写作背景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胡: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河:指黄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译文
我轻车简从去慰问边疆的将士,途中经过居延。像蓬草飘飞一样出了汉朝的边关,像归去的大雁飞入北方的天空。沙漠浩瀚无边,一股烽烟笔直升起,黄河岸边,徐徐下沉的太阳又圆又大。在萧关偶遇骑马的侦察兵,得知我军统帅正在边防前线镇守。
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单车 欲 问边,属国过 居延。
目的
地点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有什么作用?
点题并交代地点及事由。山高路远更衬托出诗人形只影单的孤寂、惆怅。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正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写出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景物单调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唯有黄河横贯其间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圆”“直”二字,用得尤其精妙,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诗中有画”,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这一句。
示例:
构图美:大漠、烽烟、长河、夕阳 ——苍茫辽阔;
线条美:直烟、曲河、圆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青烟、碧水、红日 ——鲜艳优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方法指导
古诗词炼字
要求:品味古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形式:
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②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③本诗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④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方法指导
古诗词炼字
技巧:答题时,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格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要求:品味古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本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暗用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
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
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
表现出诗人达观以及慷慨悲壮的情感。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诗人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从“候骑”口中得知“在燕然”,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的尾联是如何收束全诗的?
《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因受排挤而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主 旨
艺术特色
这首诗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
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太漠孤烟真,长河落月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