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王绩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他心里涌起了怎样的感慨呢?
王 绩
野 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分析意象和描绘画面,把握诗歌的情感。
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出授六合县丞。面对天下大乱,弃官还乡。武德初年,待诏门下省。贞观初年,因病去职,躬耕于东皋山(今山西省河津县东皋村),自号“东皋子”。贞观十八年(644年)去世,时年56岁。
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
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gāo
bó
xǐ
yǐ
听读诗歌
(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隐居的地方
傍晚
徘徊
归依
落日
小牛,这里指牛群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鸟兽,这里指猎物
疏通诗意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意: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标题的理解并分析作用。
野 望
指原野
向四处看
作用:标题简洁明了,表明诗歌描绘的是原野的景色,交代了写作对象。“望” 字点题,表明诗的内容由望所得。
赏析诗歌
“野望”就是向原野四周看
“望”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诗人登上东皋,一眼望去,眼里所及之物代表了作者此刻的心情。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故“望”字统领全诗。
写人,动态近景,微观特写
2、本诗哪个字统领全篇
3、诗人都“望”见了什么 从哪个角度描写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写物,静态远景,宏观描写
从王绩生平行事来看,他的归隐之心,不如陶渊明那样彻底,不能“忘怀得失”;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样热爱,只是想效仿陶渊明,给自己找一份精神寄托罢了。这是他徘徊、失意的真正原因,所以才发出了“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感慨。
结构上:照应开头“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内容上:运用典故,抒发情感。这两句诗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没有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实则流露出诗人孤寂惆怅、迷茫抑郁的情感。
4、如果诗人传达的是恬淡,悠闲的情感,那他在“望”的时候为什么会“徙倚欲何依”呢
5、尾联有何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描绘野望之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来?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内心的孤独
“牧人”和“猎马”
纷纷回家的温馨
“东皋”交代地点, “薄暮”交代时间, “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之情。
感悟诗情
反衬
首联:独自徘徊
颔联:眼前景观
颈联:傍晚归家
尾联:追怀古人
(用典)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秋天黄昏山野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无依的苦闷忧郁和政治上不得志的迷茫失望。
感悟主旨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引用典故,表现诗人前途无望,心情抑郁的句子是:
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1、理解性默写: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牧人驱犊返 ,
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当堂练习
徘徊
迷茫失望
2、“徙倚”是 的意思。“欲何依” 表现了 的心情。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举目四望,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整个画面显得静谧。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诗坛上别具一格。因此,这首诗无论从内容还是写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小结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将此诗改为下面所展示的词,是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东皋望,徙倚欲何依。树皆秋色,山唯落晖。牧人返,猎马归。相顾无识,长怀采薇。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抒情
←
写景
叙事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