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初中语文人教版(山西专版)八年级上册
课堂提升训练
第二单元
9* 美丽的颜色
读·书
1.(2021山西中考,1,)亲爱的同学,富有哲思的语言可以帮你成为智慧的人。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从三句话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句,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 )热得像温室。
(2)每逢骤( )雨猝( )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 )息。
(3)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
xū( )过!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B.本文详细记叙了居里夫人提取镭的过程,对人物做了细致入微的描摹。
C.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克服重重困难,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发现并提取镭的过程。
D.文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读·思
4.(2022独家原创)阅读以下语段,完成题目。
悼念玛丽·居里(节选)
爱因斯坦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1)选出下面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加点词语“公仆”“抑郁”“功绩”都是名词。
B.画线短语“极端谦虚”“发生误解”“难以想象”的结构不完全一样。
C.语段中的“坚强”“纯洁”“热忱”“顽强”都是褒义词。
D.语段阐述了居里夫人的品格以及这些品格对于她取得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2)读了上面语段,同学们深有感触,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
同学甲:毫不妥协,坚持不懈,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同学乙: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令人瞩目,其精神上的光辉更照耀千古。
你的感想:
读·写
5.(2022山西洪洞期中节选,16,)【微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0分)
时代楷模——张连印
【人物简介】
张连印,男,1945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村,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人物轨迹】
童年经历 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
军旅生涯 应征入伍,历任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造福家乡 退休后,携妻子回到老家,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战斗”。
主要成就 1.在家乡的荒山、荒岭上打了8眼机井,修了3500多米的水泥路,挖了3400多米长的灌溉渠。 2.在荒废的河滩上建成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将自己摸索出的适合家乡自然环境的20多个树种,育成树苗近200万株,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
【人物语录】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是咱们国家的一项战略工程,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人物评价】
“从小就听人们讲,张家场的荒山上,一棵小树苗难活又难长。有位将军爷爷来,绿色希望被点亮。老将军,为家乡,一心为民永向党。”塞北左云,这首优美的童谣在青山绿水间久久传唱……
人物小传是传记的一种,用来简略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请阅读以上材料,为张连印写一则小传。
写作提示:①在真实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具有感染力;②120字左右。
答: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B.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的礼仪之邦。
C.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水平,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为科学而坚守、献身的高贵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中学生学习的榜样。
7.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12分)
文本一:
彭士禄:一辈子只做两件事
①彭士禄是广东籍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3月22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②“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彭士禄回忆,“我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奶妈背着我东逃西藏。”彭士禄14岁便独自出门寻找革命队伍,在惠州加入东江抗日游击队。15岁辗转来到延安,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③20世纪50年代,彭士禄赴苏联留学。1956年,彭士禄即将毕业,被正在苏联访问的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告诉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
④“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回答。自此,他的人生与核动力结缘。
⑤20世纪50年代末,学成回国的他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1958年,我国启动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没有图纸资料,没有权威专家指导,大多数人也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这是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⑥为了大量获取前沿知识,他带领团队恶补英语,用两年时间攻克了英语阅读关,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每天晚上,彭士禄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一位同事回忆说。
⑦1965年,核潜艇项目正式启动。彭士禄告别妻子儿女,走进深山,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器,靠拉计算尺、打算盘计算。但仅用6年,1970年8月30日,中国建造的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实现了满功率运行。仅约4个月后,1970年12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艇上零部件4.6万个,需要的材料1300多种,但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中国由此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⑧1979年,彭士禄被任命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1983年,他又被任命为中国首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从军工领域转到民用领域,彭士禄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关键作用。他还提出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他提出股份制,建立董事会制度,是将招投标制度引入核电工程的第一人。
⑨工作中的彭士禄,获得了“彭大胆”“彭拍板”的外号。他常对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⑩1991年,随着中国导弹核潜艇事业的不断发展,彭士禄的事迹才开始为人们所知晓。国内外很多人称赞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
“我声明,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彭士禄曾无数次对同事们说。
从踏寻父辈足迹追求光明进步,到投身我国核动力事业,彭士禄走在了时代前沿。他似竹石,经千磨万击仍坚劲向上;又如幽兰,虽不争艳却久而自芳。
(作者:董柳。有删改)
文本二:晚年,彭士禄在自述中谈“明白与糊涂”时说:“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 他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难得糊涂。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1)()下列对以上两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出生于红色家庭、从小就投身革命和所接受的教育,对彭士禄一生影响深远。
B.苏联拒绝为中国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彭士禄和同事们只能“自教自学”。
C.坚决不接受他人给自己取的外号,体现了彭士禄坚强不屈的性格。
D.从文本二可以看出彭士禄对待工程技术一点儿也不马虎,而对待名利、晋升这种事却假装糊涂。
(2)()文本一以 为顺序,依次介绍了彭士禄院士一辈子只做的“两件事”: 和 。(3分)
(3)()作者在第⑩段已经写了“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为什么第段还要引用彭士禄的话 (3分)
答:
(4)()从以上两个文本中可以看出彭士禄院士具有怎样的精神 (4分)
答:
答案全解全析
读·书
1.
小 胜 靠 智
或
大 胜 靠 德
或
常 胜 靠 和
或
靠 和 常 胜
或
靠 德 大 胜
或
靠 智 小 胜
解析 先选择后书写。这幅书法作品可以从左往右读,也可以从右往左读,四个字一句。书写时注意用楷书,要正确、规范。简体、繁体皆可。
2.(1)燥 (2)zhòu cù 窒 (3)嘘
3.B 本文没有详细写提取镭的过程,只撷取了几个细节。
读·思
4.(1)A
(2)(示例)居里夫人的顽强和热忱,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这是科研工作的催化剂,是困难面前的指路灯。
解析 (1)“抑郁”是形容词。
(2)紧扣语段内容,讨论成功的条件或表明赞美、钦佩、学习之意皆可。
读·写
5.(示例)张连印,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村,童年时期家境贫苦。后应征入伍,历任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退休后携妻子回到家乡,开始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战斗”。多年如一日,饮风咽沙,书写了坚守初心、不懈奉献的人生华章,诠释了“时代楷模”的精神内涵。
解析 要写出姓名、籍贯等人物基本信息,介绍清楚个人经历。内容要全面充实,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生动、流畅。
6.A B.缺主语,可删除“通过”或“让”。C.“培养”和“水平”不搭配,可将“水平”改为“习惯”。D.句式杂糅,可删去“……的榜样”。
7.(1)C (2)时间 造核潜艇 建核电站
(3)一是补充交代彭士禄坚决反对的具体原因,表明彭士禄诚恳、谦逊、决绝的态度;二是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一个不居功、不求名、不逐利的真实形象跃然纸上。(意思对即可)
(4)①从小投身革命,为祖国核事业奋斗一生的爱国奉献精神;②为祖国需要而改行的无私报国精神;③不怕种种困难的刻苦钻研精神;④敢于签字负责的勇于担当精神;⑤拒绝他人送的称号,自称“螺丝钉”的谦虚精神;⑥潜心钻研技术,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根据文本一第⑨段可知,坚决不接受他人给自己取的外号,是为了突出彭士禄的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文本一中,根据“14岁便独自出门寻找革命队伍……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彭士禄赴苏联留学”“20世纪50年代末……主攻核动力”“1965年,核潜艇项目正式启动”“1979年,彭士禄被任命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1983年,他又被任命为中国首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建设总指挥”等句子可知,文本一以时间为顺序,依次介绍了彭士禄院士一辈子只做的“两件事”:造核潜艇和建核电站。
(3)结合“我声明,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等内容可知,第⑩两段叙述了彭士禄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但他认为功劳和荣誉是属于大家的,不是他自己的,表现出其谦虚的态度,同时引用彭士禄的原话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
(4)理解文意,找出对应内容,综合分析即可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