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15: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初中语文人教版(山西专版)八年级上册
课堂提升训练
第一单元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读·书
1.(2022山西襄汾一练, 请欣赏右边的书法作品,识别字体,并用正楷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字体: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野蛮(mán)    抵赖(lài)
警惕(tì)    国行公祭(jì)
B.悼念(diào)    颠倒(diān)
呓语(yì)    铸兹宝鼎(zī)
C.隆重(lóng)    修宪(xiān)
大肆(sì)    祀我国殇(shāng)
D.大阪(fǎn)    变迁(qiān)
誓言(shì)    辱没真相(mò)
3.(2020山西临汾一中模拟 )下图所示的纪念碑(部分)警示和教育后人不能忘记的是(  )
A.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B.沙俄侵占中国库页岛
C.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
读·思
4.(2021山西太原师院附中月考,14—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8分)
材料一
  山西晚报讯(记者 马继玲 通讯员 何俊叶) “一盔一带”“各行其道”“宁绕百步远,不冒一步险”“劝君少喝一杯酒,出入平安幸福留”……2020年9月4日上午,在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小区北区22号楼小游园,一场文明交通漫画展吸引了众多居民。
本次展览由太原市迎泽区政法委、老军营街道党工委、太原市文联等单位共同举办。以太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民法典》为主要内容,展出43幅作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再现了当下大家最关注的一系列安全热点问题。
家住老军营小区林业厅宿舍的李明和老伴带着孙子去公园,路过这里发现有漫画展,便在漫画前停留观看。李女士也带着自己上中学的孩子来看漫画展,为孩子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有居民表示,通过参观漫画展,大家意识到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交规,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迎泽区政法委工作人员表示,举办本次漫画展,目的是以丰富多彩、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人人守法,文明出行,号召大家争做文明太原好市民。
材料二
2020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的第三年,是“强基固本、全力冲刺”的关键之年。太原市文明办副主任魏欣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市文明创建工作进展以及冲刺行动的举措。据悉,今年以来,太原在城市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以系列整治行动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城乡环境面貌的改善。全市上下以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全力冲刺、突击攻坚,确保今年如期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请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2分)
答:
假如太原市文明办副主任魏欣也参观了这场漫画展,你们小组准备周末去采访他,请你把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6分)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20年9月19日 太原市文明办
采访对象 太原市文明办副主任魏欣
采访目的 ①
采访方式 深度采访,照片拍摄
采访问题 ② ③
读·写
5.(2021浙江衢州中考改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5分)
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 请为文脉留一音
新华社记者李亚彪、陈诺
“六(liù)安”还是……近日新发疫情使得安徽六安……城市名的读音也……
名字,是一种文化。六安历史悠久……都读“lù”,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最珍贵的一抹乡音。
安徽省政府……也曾表示……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
……争议由来已久。的确……词典,“lù”的读音已不见踪影。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但词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着……
从铅山中的“铅(yán)”……丽水中的“丽(lí)”,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
……少了一个读音,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文化基因的承袭……。
  上面是小文浏览《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 请为文脉留一音》时关注到的词句,请你据此完成对这篇文章的梳理。
对于“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的争议,新华社记者的观点是(1)          ,历史的依据是(2)          ,现实的依据是(3)         。反对者的主要依据是(4) 
     ,对此作者的反驳依据是(5)       。
6.(2022河南三门峡渑池期中,7—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铭记历史 坚定前行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出国作战70周年
  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9月,美国等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在仁川登陆,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朝鲜半岛北方,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迫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难决策。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在长津湖、龙源里、松骨峰、大同江、上甘岭……志愿军战士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浴血奋战,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面对敌人飞机的密集轰炸,志愿军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
③在朝鲜上空,志愿军空军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中力量,两国空军作战实力悬殊。一群年轻的共和国雄鹰,凭借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法,不断在实战中书写传奇,取得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战绩,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④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人民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同时也锻造了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自强品格和必胜信念。
⑤美军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中国士兵是顽强的敌人,他们虽然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携带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的粉……但是,他们永远向前作战,奋不顾身……战后,美军对志愿军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用步兵围歼机械化部队的军队,步兵战术堪称巅峰,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做到的奇迹。
⑥国防大学教授刘光明这样阐释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抗美援朝战斗取得伟大胜利,靠的是中华儿女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场战斗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钢铁意志的对决。
⑦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敢于亮剑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严。英雄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正如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
⑧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选自《经济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答:



(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写好一则消息。(4分)
答:

(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新时代怎样才能做到“铭记历史,坚定前行”呢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5分)
答:

7.2022年12月13日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拟开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2022独家原创)小航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网站介绍 特 点
由新华网承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
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 ①  
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 学术性
设有专门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②  
针对全球网民,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 ③  
(2)(2022独家原创)小凡搜集了下面这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作为班级板报的摘要。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讲话。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旗下半旗。约3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静静肃立。10时整,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抬起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答:
(3)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以下是网友为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而创作的四副楹联,请你依据四个选项,将其补充完整。
①金陵响警钟,声声震耳,   ,莫再坑前空拭泪;
历史遗棱镜,面面揪心,对百年屈辱,宜从蹄底永铭殇。
②悼冤魂,恨日寇猖狂,我族积弱;
铭国耻,   ,吾辈图强。
③   ,积怨难消,万众同悲国耻事;
枕戈而待旦,除倭务尽,千秋不怠警钟声。
④五千年铁血所凝,   ,有谁敢忘
三十万亡灵且待,看长风更起,催我出征。
A.欣中华复兴  B.抚泪以追昔
C.问国耻未消  D.祭卅万亡灵
8.(2021浙江金华中考 )【微写作】某报最近报道:一名7岁小男孩自幼缺失监护,当地公交公司为解决他的上下学问题,就在他家附近设立了临时停靠站,此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如果该报“读者来信”栏目向读者征集针对此事的评论稿,请你以读者的身份写一段评论。只写评论内容,不写书信格式,不少于80字。(5分)
答:

答案全解全析
读·书
1.行书 
勿 忘 国 耻
 
振 兴 中 华
2.A B.悼dào。C.宪xiàn。D.阪bǎn。
3.D 根据“1937.12.13—1938.1”可知,对应“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
读·思
4.(1)老军营小区举办文明交通漫画展
(2)(示例)①了解副主任参观漫画展后的感受和今后打算。②您参观画展后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③有了各单位和广大民众的支持,您对之后文明城市建设有何打算
解析 (1)新闻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从第一段2020年“9月4日上午,在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小区北区22号楼小游园,一场文明交通漫画展吸引了众多居民”中提取和归纳地点“老军营小区”和事件“举办文明交通漫画展”,组织成句即可。
(2)采访目的要紧扣新闻事件和人物身份,采访问题要与采访目的相匹配。
读·写
5.(示例)(1)应该保留六(lù)安的读音 (2)历来都读“lù”(历史文化传承) (3)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 (4)词典没有“lù”的读音 (5)现实中有不少地名保留古音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要浏览材料,抓关键句梳理。从文章第二、三段和标题中“请为文脉留一音”可知,新华社记者的观点是“应该保留六(lù)安的读音”。历史的依据对应第二段,“六安历史悠久……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最珍贵的一抹乡音”。现实的依据对应第三段,“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由第四段可知,反对者的主要依据是“词典,‘lù’的读音已不见踪影”,作者的反驳依据在第五段“从铅山中的……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由此可知“现实中有不少地名保留古音”。
6.(1)介绍了当年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策的背景,有利于读者了解历史,认识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要意义。
(2)侧面描写。通过美军的评价,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在恶劣的条件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地对抗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再次,要写好导语。最后,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
(4)(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记住历史上这些正义之战,时刻铭记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奋进,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有用之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意思对即可)
解析 (1)画线句“美国等国以……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朝鲜半岛北方,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介绍了当年美国把战火烧到朝鲜半岛北方,向中朝边境推进的历史背景;“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保家卫国的艰难决策”介绍我国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让读者先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抗美援朝,理解这一决策的意义。
(2)首先从内容可知,第⑤段“中国士兵是顽强的敌人……奋不顾身”是美军对中国志愿军的评价,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然后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结合“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用步兵围歼机械化部队的军队……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做到的奇迹”理解,突出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细读这篇消息,从结构方面分析:有主标题、副标题;第一段是导语部分,扼要揭示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主体是用充分的事实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另外这则消息语言简洁、准确。
(4)结合生活和学习识记谈怎样才能做到“铭记历史,坚定前行”。
素养探究全练
7.(1)①及时性(时效性) ②知识性(专业性) ③国际性(广泛性、公开性、全面性、全球性)
(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3)①D ②A ③B ④C
解析 (1)①根据“可随时发布”“新闻”可确定“及时性(时效性)”;②根据“介绍……知识”可确定“知识性(专业性)”;③根据“针对全球网民”可确定“国际性(广泛性、公开性、全面性、全球性)”。
(2)细读新闻,抓住导语部分(第一段),摘取“何人(何组织或机构)做何事”,将其组合成句即可。
(3)①下联“百年”对D项中的“卅万”。②A项中的“中华复兴”与上联中的“日寇猖狂”相对。③下联中的“而”与B项中的“以”相对,④下联中的“看”与C项中的“问”相对,“更起”与“未消”相对。
8.(示例)读了贵报的这则报道,我非常感动。公交公司的这一举措贴心暖心,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精神,值得称赞和学习。全社会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弱势群体、困难群众;要做实做细工作,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精准帮扶,这才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应有之义。
解析 评论,就是针对某事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题干中报道的事件,可以按照“心情+评价+呼吁”的格式来写评论,注意不少于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