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藤野先生》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06.《藤野先生》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15:4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藤 野 先 生
鲁 迅
教 学 目 标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把握本文的线索,体味含义丰富的语言,特别是反语的作用。
3.学习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古之学者必有师。童年的鲁迅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十分信服、敬畏。但鲁迅曾说过:“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其中的“他”指的却是另一个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能让鲁迅如此感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吧!
课 堂 导 入
课 堂 导 入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寿镜吾
课 堂 导 入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鲁迅
课 堂 导 入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作品集:《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 家 作 品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文 体 常 识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文 体 常 识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文 体 常 识
回忆性散文也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
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文 体 常 识
写 作 背 景
1902年4月,鲁迅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写 作 背 景
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写 作 背 景
本藤野严九郎:出生于日本福井县,毕业于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日本的医生、教授。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
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
藤野先生简介
写 作 背 景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现东北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科专门校并入,成立为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
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布投降的4天前)在福井逝世。
写 作 背 景
日本仙台市
鲁迅纪念碑
写 作 背 景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学好医,不仅可以救治像父亲那样被愚昧迷信耽误了的病人,又可以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信仰。
写 作 背 景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6年弃医从文。离开东京回国,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1、重点字音
匿名( )诘责( )绯红( )杳无消息( )
不逊( )解剖( )挟(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基 础 积 累

jié
fēi
xùn
pōu
xié

yǎo
jiàn
2、词语释义
基 础 积 累
绯红:
标致:
掌故:
畸形:
不逊: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鲜红。
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正常的形状。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本文指旧社会女子裹脚后骨头不正常状态。
傲慢无礼。逊,谦逊。
2、词语释义
基 础 积 累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形容非常光亮润泽。鉴,照镜子。
没有一点儿音信。
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恶,厌恶。疾,憎恨。
整 体 感 知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我”地点转换的词。
仙台
东京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见闻
离开
怀念
感激
本文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在东京: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
第三部分(36-38)在北京:
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知、相处、离别)。
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合 作 探 究
分析藤野形象
1、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有什么印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学者形象
目睹印象 ——
耳闻亲见 ——
治学严谨
温和亲切
2、课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藤野先生批改的鲁迅讲义
原本,老师认真批注学生的讲义并不是特别值得感恩的事,可因为当时鲁迅在日本,而且还是总被瞧不起的弱国留学生,所以,他难免觉得藤野先生所为是“极大的恩德”。
人在黑暗中时,你给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道光,也可以照亮整个夜空。
当时藤野先生对鲁迅讲义的红色批注,犹如一道光,照亮了异国备受冷遇的鲁迅的世界。
3、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简朴,但教学认真负责,研究学问有求实精神,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学生,待学生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的好老师。
4、鲁迅如何评价藤野先生的?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把握感情
1、第1段结尾“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标致”意思是“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形容女子。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实为丑陋之意。又用“实在”修饰,“极了”补充,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
2、“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巧妙自然地由东京生活过渡到仙台生活。
内容上:独句成段,起突出强调作用,强调作者对东京的厌恶,引出下文去仙台的内容,与第1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前后照应。
补充材料一:《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其中的第9篇。在第8篇《琐记》中曾用“乌烟瘴气”形容南京水师学堂的生活,文中还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补充材料二: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补充材料三: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1903年毅然剪掉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自题小像》这首诗,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
3、细读课文第1-3段,读出作者的感情。
作者的心情复杂而沉重,失望、痛苦、愤怒、厌恶之情交织。“清国留学生”如此丑态百出,如此不学无术,与他在国内所见到的情景如此相像,“我”的心理落差不言而喻。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刺伤了内心怀抱救国理想的青年作者。他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这又让他有着一股发自内心的悲伤感与孤独感,于是有了到别处去看看的念头。
寻求希望
失望痛苦
侥幸无奈
4、“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对故国、对家园的思念;“日暮”又给人以日薄西山、日暮途穷之感,作者遥想积贫积弱的祖国,怎能不颓丧伤感呢?
颓丧伤感
失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细读第5段,作者对所受到的优待持怎样的态度?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是怎样的优待呢?找出关键句仔细品味。
心酸无奈
学医
6、细读第5段,作者对所受到的优待持怎样的态度?
“大概”表示推测;“物以希为贵”是说“我”受到优待的原因不是受到尊重,而是仙台当时“还没有中国的学生”,这种推测反映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7、说说你对“中国是弱国,……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的理解。
补充材料: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7、说说你对“中国是弱国,……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中国是弱国”与“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两者之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加以强调,揭示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作者的愤恨与不平。“也无怪他们疑惑”,貌似“表示理解”,实则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情。
10、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呢?
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成局外人、旁观者。他并不因自己出国留学就自认为高于平凡的同胞,更不认为自己是可以俯视他们的救世主;相反,作者的心灵始终与多难的祖国与同胞紧靠在一起。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11、说说你对“但在我……却变化了。”这句话的理解。
写出了“我”当时内心震撼之大。
愤怒不满
绝望痛苦
弃医从文
11、说说你对“但在我……却变化了。”这句话的理解。
补充材料: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鲁迅《<呐喊>自序》
12、结合本文第24-31段,简要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也激发了他对祖国的忧思;看电影事件又让他看到了麻木不仁的国人不管体格如何健全,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意识到,民众的不觉醒是国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学医只能医治身体疾病,无法唤起民众的反抗意识,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才能救治国人的灵魂。
13、结合具体语句,梳理并概括出“我”在日本求学期间思想情感的变化。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寻求
希望
失望痛苦
侥幸无奈
颓丧伤感
失望
13、结合具体语句,梳理并概括出“我”在日本求学期间思想情感的变化。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呜呼,无法可想
辛酸无奈
愤怒不满
绝望痛苦
学医
13、结合具体语句,梳理并概括出“我”在日本求学期间思想情感的变化。
弃医
从文
我将不学医,并且离开这仙台
坚定
继续战斗
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再继续写些……
坚定斗志
怀揣希望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记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课 堂 总 结
写 作 特 色
1、采用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作者先写在东京的见闻感受,这为下文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做了铺垫;接着写在仙台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最后抒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写 作 特 色
1、采用明暗两条线索
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在东京对清国留学生的否定,在仙台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对日本学生诬陷自己的抗争,回国后在藤野先生的激励下写文章等,都清晰地展现出作者爱国主义情感发展的脉络。
写 作 特 色
2、选材典型,特征鲜明
在与藤野先生的相处交往过程中,文章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写 作 特 色
3、语言质朴,感情浓郁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恩师,记的是震撼作者灵魂的典型事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十分质朴且饱含感情。
拓 展 延 伸
1、鲁迅名言
(1)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拓 展 延 伸
2、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拓 展 延 伸
2、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拓 展 延 伸
3、鲁迅的诗
自题小像 鲁迅(1903)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拓 展 延 伸
3、鲁迅的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对你的眷恋,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板 书 设 计
藤野先生
(一)见藤野之前(1—3)(在东京)
(二)相识、相处、离别(在仙台)
(4—35)
(三)对藤野的怀念
(36—38)
(1)往仙台、初到仙台
(4—5)
(2)
相识(6—10)
相处(11—23)
(3)离别(24—35)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
惜 别
明线:
与先生
的交往
暗线:
作者爱
国情感
形散而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