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藤野先生【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知识梳理+精准训练】(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藤野先生【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知识梳理+精准训练】(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09:4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藤野先生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辞(cí) 教诲(huì)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B.诘责(jié) 发髻(jì) 陌生(muò) 抑扬顿挫(cuò)
C.绯红(fēi) 解剖(pāo) 芦荟(huì) 杳无消息(yǎo)
D.订正(dìng) 匿名(nì) 瞥见(piě) 油光可鉴(jiàn)
【答案】A
【解析】
B.“陌”读作“mò”;
C.“剖”读作“pōu”;
D.“瞥”读作“piē”;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定正。
B.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祥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
C.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D.他们的话大慨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正确。ABD三项修改为:A项中的“定”应为“订”;B项中的“祥”应为“详”;D项中的“慨”应为“概”。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   ,给我   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   ,不倦的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A.鼓舞  感激  希望  教导 B.感激  鼓舞  期望  教诲
C.感谢  鼓励  教诲  希望 D.感激  鼓励  希望  教诲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D项正确。“感激”指因为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有好感,程度上重于“感谢”;“鼓励”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的意思,符合语境;“希望”指心里想着实现某种期望;“教诲”,教训、教导的意思,符合语境。
4.下面句子没有运用反语手法的一句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C.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答案】B
【解析】
考查修辞手法。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A项“标致”,C“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D“正人君子”都是反语。而B项没有运用反语手法。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D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病句修改如下: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情形”。B项动宾搭配不当,“水平”改为“能力”。C项句式杂糅,去掉“使”。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C.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D.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A项使用错误,“希望将我的也送他”应加引号。
7.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赏析的掌握能力。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要相互关联,不能毫无关系。仔细阅读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可以看出D项表述错误,“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8.关于本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1926年写于日本东京。
D.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答案】C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C项“1926年写于日本东京”表述错误。本文1926年写于厦门。
【点睛】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藤野先生》有关的文学常识。
9.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呕心沥血,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英勇顽强,与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开展了“鲁迅精神,光耀中华”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仿照上联拟写下联。
①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关于鲁迅的两则挽联,写出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
①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②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①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2)示例:赞颂鲁迅的丰功伟绩,对鲁迅的逝世感到无比痛心。 (3)示例: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毫不留情。
【解析】
(1)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位置相同,词性相对。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下联的内容要能表现鲁迅的精神品质。
示例下联:清廉贤达不辞劳苦。
(2)考查材料的概括能力。分析两挽联所写的内容,找出共同点作答即可。
①这是蔡元培先生送鲁迅先生的挽联。上联赞美鲁迅先生写过的中国小说史,是当之无愧的。下联是对鲁迅在遗嘱中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的见解,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赞许。故这幅挽联是在颂扬鲁迅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鲁迅逝世的沉痛。
②这是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和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挽联中提到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 》。这幅挽联是在颂扬鲁迅的文学成就,表达了对鲁迅的逝世感到无比痛心。
故两幅挽联的共同主题是:赞颂鲁迅的丰功伟绩,对鲁迅的逝世感到无比痛心。
(3)本题为主观性试题,但在表达内容时要围绕着鲁迅的战斗精神来写。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示例:“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一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二、阅读理解
(一)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藤野先生(节选)
①……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②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
③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④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襄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乙】
我的戏精老师
①我高三时的数学老师姓王,家住在校园南侧的教师宿舍楼,她每晚都到教室转一圈儿,有时课间还给我们讲她家孩子的事。
②王老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学习,典型学霸。读小学时一次数学考试考了79分,回家后乐呵呵地把试卷交给王老师,王老师瞥了一眼成绩,二话没说,一脚将大儿子从里屋踹到外屋去了,然后一顿狠训。王老师说这话时目光斜睨绕教室一周,我等考试低分徘徊在中下游的同学瞬间感觉自己的屁股也仿佛被王老师凌空踹了一脚,忙低头在心里自我检讨。正在忐忑不安时,王老师突然将目光收回,笑嘻嘻地说,后来俺才知道,那次考试班里最高分就是79分,多数同学都不及格。大儿子这一脚白挨了,骂也白受了,但老娘打骂儿子只凭情绪,没道理可讲。
③王老师一说起小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小儿子从小不爱学习,技校毕业后进了工厂,老羡慕哥哥坐办公室。王老师谈到这里时目光又斜睨绕了教室一周,总结道:这怨谁呀,上学时不好好学习,工作后后悔了,晚了!现在俺大儿子是镇党委书记。小儿子,哼,早被单位领导开除了。
④高考前,王老师动用了题海战术,我们每天做试题都要做吐了,想松懈时,王老师就在耳畔唠叨她大儿子小儿子的事,这鸡汤打下去,我们又满血复活了,有时家长给我们施加压力太大,青春期的小火山刚想爆发时,便想起王老师当年的凌空一脚,那么委屈的一脚,她大儿子都忍了,父母供我们吃喝穿,偶尔吐槽几句,即使说错,也忍了吧。
⑤高考前一个月,王老师对我们讲,这几天得保重好身体,这期间万万不能吃坏了肚子。热情邀请住校生去她家吃饭。这话王老师每天都在教室吆喝一遍,有同学小声嘀咕,住校生算起来有四五十位,都去她家吃饭,早饭得吃到中午呀。王老师耳朵灵,听到了,笑嘻嘻地回,俺这是客套话,知道你们不去才这样说的,但有俺这句话,是不是心里感觉很温暖,带着这份温暖好好备战迎接高考吧,孩子们!
⑥高考前一天,王老师又来教室谈起了她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这次剧情有了反转,小儿子因调皮捣蛋被工厂开除后,自己单干,现在已经是公司大老板了,经济上比大儿子强多了。说着王老师抬起手腕让我们看她的玉手镯,得意地说,一万多元呢,小儿子给买的。谁也预料不了未来,尽力考就是了,考完就是胜利。至于考哪所大学,考上与否,都不见得是坏事。考上好学校,将来走大儿子的路,顺顺利利;考不上,将来走小儿子的路,坎坷点,但有可能当大老板呢。两条路都是金光大道,俺看都不孬。
⑦嘿,这王老师,捆绑了我们三年,临高考又来给我们松绑来了。
⑧高考结束后,天空突降暴雨,校园里的百年老树都被狂风连根拔起,那晚我们班里同学都没回家,聚在宿舍里吃散伙饭。王老师穿着雨衣也来了,她说她不放心,怕有些学生考试发挥失常,考砸了,心里难过想不开。她看到我们每个人脸上都乐呵呵的,她就放心了。牵肠挂肚慈母心,我们哪能想不开呀,大儿子的路走不通可以转小儿子的路嘛。
⑨那晚,终于熬完了高考的我们,借着王老师这句鸡汤大醉了一场。
10.【甲】文②~④段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
11.【乙】文中的老师是个“戏精”,请概括出能表现她这一特点的三件事。
12.体会【乙】文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13.【乙】文⑨段中加点词语“大醉”蕴含了哪些情感?
14.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两文写作目的相同。【甲】文长于叙事,语言简洁质朴;【乙】文工于描写,语言幽默诙谐。
B.【甲】文①段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形象:生活简朴、治学严谨。
C.【乙】文②段中的“斜睨”表现了老师在偷看我们的反应,想要了解自己教育效果的心理。
D.【乙】文对小儿子着墨不多,借他的经历阐明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突出中心。
【答案】10.认真负责,热情诚恳,严谨求实。
11.(1)平时上课,老师借两个儿子学习经历给我们施压,鞭策我们努力学习,教育我们理解父母。
(2)高考前一个月,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温暖,热情地邀请住校生回家吃饭。
或:老师热情邀请住校生回家吃饭,学生指出她是客套,她大方承认,并说自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3)高考前一天,老师讲两个儿子的工作情况,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12.表现了老师所讲的故事对我们产生的积极的影响,侧面烘托出老师是一个教导有方、充满智慧的人。
13.我们对老师良苦用心的深深理解,对这个充满智慧的老师的由衷感谢,沉浸于老师的关爱之中。
14.C
【解析】
1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甲文第②段“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见,藤野先生认真负责。
由第③段“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可见,藤野先生热情诚恳。
由第④段“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可见,藤野先生求实问理。
1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由乙文第②至④段内容“王老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学习,典型学霸”“王老师一说起小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高考前,王老师动用了题海战术,我们每天做试题都要做吐了,想松懈时,王老师就在耳畔唠叨她大儿子小儿子的事,这鸡汤打下去,我们又满血复活了”可概括为:平时上课,老师借两个儿子学习经历给我们施压,鞭策我们努力学习,教育我们理解父母。
由第⑤段内容“高考前一个月,王老师对我们讲,这几天得保重好身体,这期间万万不能吃坏了肚子。热情邀请住校生去她家吃饭”可概括为:高考前一个月,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温暖,热情地邀请住校生回家吃饭。
由第⑥段内容“高考前一天,王老师又来教室谈起了她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这次剧情有了反转,小儿子因调皮捣蛋被工厂开除后,自己单干,现在已经是公司大老板了,经济上比大儿子强多了”“谁也预料不了未来,尽力考就是了,考完就是胜利。”可概括为:高考前一天,老师讲两个儿子的工作情况,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12.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作用。④段中画线句“便想起王老师当年的凌空一脚,那么委屈的一脚,她大儿子都忍了,父母供我们吃喝穿,偶尔吐槽几句,即使说错,也忍了吧”表现了老师所讲的故事对我们产生的积极的影响,使我们更加理解父母。这一句还从侧面表现出王老师富有教育智慧的特点。
13.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由第⑧段“她说她不放心,怕有些学生考试发挥失常,考砸了,心里难过想不开”“牵肠挂肚慈母心,我们哪能想不开呀,大儿子的路走不通可以转小儿子的路嘛”可知,有我们对老师良苦用心的深深理解。结合前文老师用大儿子小儿子的故事教育我们的内容,还包含着对这个充满智慧的老师的由衷感谢和对受到老师关爱的感激之情。
14.A.有误,甲文夹叙夹议,并非“长于叙事”;
B.有误,甲文第①段只写了藤野先生的衣着,并没有表现出藤野先生治学方面的特点;
D.有误,本文的中心是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
故选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家栋——星空浩瀚,探索无限
黄传会
①长空万里,群星灿烂。
②他站在那里,久久地仰望着星空。日月星辰都在他的脑海中重新组合、排列、运行……
③一天晚上,我拨通孙家栋院士的电话。我说:“孙老,您又在仰望星空了?”
④“仰望星空?仰望星空!”孙家栋笑了。
⑤2019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正是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挺立起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⑥2020年1月6日,我冒雪前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了第一波采访。在研究院门厅里,我第一次见到科学巨匠钱学森的塑像。他目光炯炯,右手指向前方,仿佛依然在带领中国航天人向太空挺进。
⑦当我穿越时间隧道,走进中国航天初创时期,我被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深深触动了。如同后来采访孙家栋时他所说的那样: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储备,是根本不具备搞“两弹一星”最基本条件的。正是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下了铁一般的决心,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殚精竭虑的奋斗,和第一代航天人的攻坚克难,才有了导弹升空、卫星上天。
⑧我在研读航天元老们的传记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不约而同地放弃国外优裕的条件,历尽艰辛,甚至是冲破种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以身许国,壮怀激烈!
⑨孙家栋留学归国,一参加工作,最强烈的感受便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牺牲精神。正是有了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他常常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⑩2020年6月,我开始了新一轮采访。欧阳自远、范本尧、叶培建、杨长风、吴伟仁、李祖洪、谢军、张荣桥、孙泽洲等航天界的翘楚,工作都非常繁忙,不轻易接受采访,但一听说我要写孙家栋,没有一人推辞。
这些仰望星空的航天人,给我讲“东方红一号”、讲“嫦娥”、讲“北斗”、讲“天问”。精彩的细节,飞扬的激情,一次次打动了我。于是,一个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孙家栋,一个勇挑重担、奋发图强的孙家栋,一个无怨无悔、航天报国的孙家栋,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变得丰满、生动起来。
坐在我面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朴素,谦虚,慈祥。他一再说,航天事业是集体创造的事业,首先是党中央正确决策,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你一定要多写写航天群体,多反映航天精神。至于我个人,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我想起了一个细节: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当孙家栋坐着轮椅来到会场时,北斗工程的功臣们都围了过来,向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致敬。
2022年已经到来。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计划,2022年将有40次以上航天发射任务,包括载人航天6次重大任务。在今年,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此外,还将完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飞等多个重点火箭型号的发射。
我想,这份航天2022年的任务书,一定会使孙家栋感慨万分:他或许想起了研制“东方红一号”的艰难岁月,或许想起了迢迢万里“奔月”路,或许想起了“天问一号”承载的重托,或许想起了“最难的”“最累的”北斗工程……他的航天人生,一直伴随着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勇于挑战,追求卓越!
孙家栋话音厚重、充满憧憬:“星空浩瀚,探索无限!遥远的宇宙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仿佛看到,电话另一头,那双睿智的眼睛,又在仰望星空……
(选自 2022年2月1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选文 ~ 段中孙家栋等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做了哪些贡献?
16.“仰望星空”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其含义。
17.以“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孙家栋的认识,注意结合文中的有关描写分析。
18.结合下面【甲】【乙】两段文字,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甲】“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感动中国人物孙家栋颁奖词》)
【乙】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杨振宁《邓稼先》)
【答案】15.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嫦娥”的“奔月”路;北斗卫星工程;“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16.“仰望星空”多次出现,是指孙家栋热爱自己的事业,坚守航天梦想。他的一生都与中国航天紧紧相连,他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给航空事业,天天“仰望”,不断“摘星”。作者通过 “仰望星空”来赞美孙家栋的航天梦想。
17.他是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航天人。他留学归国,常常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但他却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他的航天人生,一直伴随着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勇于挑战,追求卓越!
18.戈壁风沙,满腔热血,隐姓埋名。以身许国,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 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解析】
1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结合第 段“这些仰望星空的航天人,给我讲‘东方红一号’、讲‘嫦娥’、讲‘北斗’、讲‘天问’。精彩的细节,飞扬的激情,一次次打动了我”,第 段“我想,这份航天2022年的任务书,一定会使孙家栋感慨万分:他或许想起了研制‘东方红一号’的艰难岁月,或许想起了迢迢万里‘奔月’路,或许想起了‘天问一号’承载的重托,或许想起了‘最难的’‘最累的’北斗工程”可知,孙家栋等航天人为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艰难的岁月研制“东方红一号”;新时代为“嫦娥”万里“奔月”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北斗卫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6.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句。
结合第②段“他站在那里,久久地仰望着星空。日月星辰都在他的脑海中重新组合、排列、运行”,第④段“‘仰望星空?仰望星空!’孙家栋笑了”可知,孙家栋热爱自己的事业,坚守航天梦想;结合第 段“这些仰望星空的航天人,给我讲‘东方红一号’、讲‘嫦娥’、讲‘北斗’、讲‘天问’”,第 段“我仿佛看到,电话另一头,那双睿智的眼睛,又在仰望星空”可知,他的一生都与中国航天紧紧相连,他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给航空事业,天天“仰望”,不断“摘星”;作者通过首尾的“仰望星空”,赞美了孙家栋执著追求的航天梦想。
1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题目要求按照“他是一个 ________ 的人”的形式,结合文中的有关描写对人物进行赏析。
结合第②段“他站在那里,久久地仰望着星空。日月星辰都在他的脑海中重新组合、排列、运行”,第④段“‘仰望星空?仰望星空!’孙家栋笑了”可知, 他是一个仰望星空、热爱航天事业的人;
结合第⑨段“孙家栋留学归国,一参加工作,最强烈的感受便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牺牲精神。正是有了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他常常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可知,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勇于奉献,有牺牲精神的人;
结合第 段“这些仰望星空的航天人,给我讲‘东方红一号’、讲‘嫦娥’、讲‘北斗’、讲‘天问’。精彩的细节,飞扬的激情,一次次打动了我。于是,一个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孙家栋,一个勇挑重担、奋发图强的孙家栋,一个无怨无悔、航天报国的孙家栋,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变得丰满、生动起来”可知,他是一个孜孜不倦、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奋发图强、无怨无悔报国的航天人;
结合第 段“坐在我面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朴素,谦虚,慈祥。他一再说,航天事业是集体创造的事业,首先是党中央正确决策,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你一定要多写写航天群体,多反映航天精神。至于我个人,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可知,他是一个朴素谦虚,慈祥仁爱的人;
结合第 段“他的航天人生,一直伴随着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勇于挑战,追求卓越”可知,他是一个热爱航天事业,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人;
示例:他是一个孜孜不倦、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奋发图强、无怨无悔报国的航天人。他一次又一次地仰望星空,“东方红一号”的成功研制,“嫦娥”万里奔月,“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一个又一个地航天梦想在他的脚踏实地的攻艰克难中成功实现。
18.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颁奖词是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颁奖词要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有所教育或启迪。本题可结合【甲】句句式,【乙】句的内容进行仿写,突出邓稼先的事迹与精神即可。
示例:你是顶天立地的中国好男儿,不惧戈壁的风沙,甘于默默奉献;你是热血报国的华夏伟丈夫,放弃优渥的待遇,安于寂寂无名,只一心为祖国的核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