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7 14:1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主题探究: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面积4.43万平方千米。这里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年蒸发量超过3 500毫米。但这里发育了100多个湖泊,并拥有全球相对高差最大的沙山,形成了沙山与湖泊相伴的独特景观。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的成因,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1.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主要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
荒漠化的含义
Meaning of desertification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
荒漠化的类型
Types of desertification
石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渍化
沙漠化
红漠化
草原退化
土地沙漠化
土壤盐碱化
红色荒漠化
石漠化
黑土退化
水土流失
冻融荒漠化
荒漠化
材料阅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荒漠化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区域,涉及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干旱的气候: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基本条件)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物质基础)
(3)多大风天气: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风沙活动多。 (动力因素)
(4)气候异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若多年持续干旱,则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重要因素)
人文因素(决定性的作用)
活动探究:  
(1)结合图2-41,分析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当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如滥牧、垦荒等导致植被破坏、耕地面积扩大,同时植被蓄水减少而农业用水里加大,过度引河水和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又使河流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导致胡杨林枯死,最终使当地荒漠化积扩大。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壤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
气候因素: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地形因素:地形起伏过大加剧了流水侵蚀;
植被因素: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
人为原因:
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许多“红色荒漠”。所谓“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破坏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查阅资料,了解“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比较其与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异同。
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云贵高原):石漠化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也称盐碱化。
(主要原因:自然原因)
次生盐渍化:又称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次生盐渍化最终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主要原因:人为原因)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全球荒漠化: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 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的总和。
基础知识: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2.我国荒漠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以上。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3.全球荒漠化的危害:
(1)荒漠化的危害范围大:
(2)荒漠化的危害程度深:
①经济方面: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②生态方面: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③生产方面: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继而引发饥荒, 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活动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经过多年治理,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的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1.查找有关资料,描述库布齐沙漠的变化。
【参考答案】库布齐沙漠面积显著缩小,仅有的部分沙漠呈碎片化分布。
活动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经过多年治理,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的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2.库布齐沙漠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议一议,库布齐沙漠这些自然资源开发对保护当地地表植被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风能开发:能在—定程度上减小当地地表风速,减弱风力侵蚀,从而保护植被。
太阳能开发:降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少地表水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从而保护植被。
活动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经过多年治理,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的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3.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结合地形与地理环境,分析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原因。
【参考答案】库布齐沙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北部紧邻黄河,地势较为平川,能够得到黄河水的补给故地下水较为丰富。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国际行动: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 中国行动: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
3.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 具体措施: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
5.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探究:  
  1.在科尔沁沙地,普遍存在着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古土壤。这表明科尔沁沙地曾经有过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以后的一段时期,大量外来移民在此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地移民逐渐迁出,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又逐渐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代,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沙地垦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科尔沁沙地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加剧沙尘暴灾害,局地气候变差;流域下游河水泥沙含量増加,河床淤积严重;
农牧业承载能力下降,威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等。
活动探究:  
  1.在科尔沁沙地,普遍存在着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古土壤。这表明科尔沁沙地曾经有过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以后的一段时期,大量外来移民在此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地移民逐渐迁出,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又逐渐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代,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沙地垦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2)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区域开发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