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验卷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测验卷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8 20:3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评分:
一、基础(4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20分)
(1)□□□□□,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2)□□□□□□□,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 □□□□□□□。
(5)把杜甫的《春望》默写完整。
□□□□□, □□□□□。□□□□□,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看拼音写词语。(4分)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è zhì( )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 yāo he( )一声。
(3)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 páng yì xié chū( )。
(4)他chù mù shāng huái ( ),自然情不能自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父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
B.一个人年纪越大,距离童年渐渐远了,小时候的琐屑的回忆反而渐渐亲切明晰起来。
C.公交司机吴斌同志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获救的市民们耿耿于怀,一生难忘。
D.日立品牌知名度大不如前,其空调产品屡上黑榜,这不仅是日立家电板块衰落的缩影,更意味着整个日系家电品牌在中国日薄西山。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为了全力做好中考期间道路交通安全,交警部门制定了专门方案,确保道路畅通,让学子安心应考。(在“交通安全”后面加上“管理工作”)
B.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打造精品服务平台。(删去“能否”)
C.亮相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国产人工智能机器人,从生产、设计到研发都在青岛完成,现已实现量产。(将“从生产、设计到研发”改为“从设计、研发到生产”)
D.麝香追风膏的主要成分是由麝香、独活、海风藤等配制而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将“功效”改为“疗效”)
5.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你对我们的深厚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反问句,强调我们不能忘记这种深厚情谊。)
B.他从不和同学打架。(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打架”)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雨季”)
6.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作答。 (4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定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围绕着二十四节气,民间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请根据以上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意义,不超过40字。 (2分)
(2)关于二十四节气有很多对联,请你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关于节气“白露”的对联。 (2分)
露水 片片 朝霞彩 夜雾辉 白云 涟涟
二、阅读(60分)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6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曾益其所不能( )
(3)征于色 ( ) (4)劳其筋骨( )
8.把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
A.本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B.文章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很好地引出论述磨难造就人才的道理,最后得出结论。
C.本文的论证结构是先分后总。论证内容是由个人到国家,由人才造就到国家治理。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二)宣王好射(18分)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6分)
A.宣王好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爱莲说
C.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二石兽并沉焉 D.九石名也/有仙则名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6分)
皆 曰 此 不 下 九 石 非 大 王 孰 能 用 是 宣 王 悦 之
12.宣王“丧其实”的原因是什么 (6分)
(三)(24分)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光。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13.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6分)
14.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有什么含义)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5.第 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6分)
16.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6分)
三、附加题(10分)
蛛网中用来作螺旋圈的丝是一种极为精致的东西,它和那种用来做辐和“地基”的丝不同。它在阳光中闪闪发光,看上去像一条编成的丝带。我取了一些丝回家,放在显微镜下看,竟发现了惊人的奇迹:那根细线本来就细得几乎连肉眼都看不出来,但它居然还是由几根更细的线缠合而成的,好像大将军剑柄上的链条一般。更使人惊异的是,这种线还是空心的,空的地方藏着极为浓厚的粘液,就和粘稠的胶液一样,我甚至可以看到它从线的一端滴出来。这种粘液能从线壁渗出来,使线的表面有粘性。我用一个小试验去测试它到底有多大粘性:我用一片小草去碰它,立刻就被粘住了。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圆蛛捕捉猎物靠的并不是围追堵截。而是完全靠它粘性的网,它几乎能粘住所有的猎物。
1.《昆虫记》共有 卷,是一部文学巨著、科学百科,它的作者是 。(2分)
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你从选文中获得了哪些科普知识 (4分)
3.《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 为什么喜欢 (4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1)山气日夕佳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4)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5)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2、遏制 吆喝 旁逸斜出 触目伤怀
3.C(“耿耿于怀”含贬义)
4.D(句式杂糅。正确的改法是删去“的”和“成分是”,或者删去“由”和“配制而成”。)
5、B(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打架”)
6、(1)二十四节气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能够指导农事,而且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2)白云片片朝霞彩 露水涟涟夜雾辉
7、(1)兴起,指被任用 (2)同“增”增加 (3)征验、表现 (4)使……劳累
8.(1)(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9.D(应是“反面论证”。)
10、A( A.喜欢; B.同“悦”/一种文体; C.古时计量单位/石头 D.虚名/出名)
11.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
12.侍从为了让宣王高兴而故意骗他(把三石说成是九石),根本原因是宣王喜欢别人阿谀奉承,缺乏自知之明。
【参考译文】宣王喜欢射箭,爱听人家夸赞他自己能拉硬弓。实际上他拉的弓力度不超过三石。他把弓拉开,展示给侍从看,侍从都尝试拉开这张弓,拉到一半就停下不拉了。(侍从)都说:“这弓的力度不少于九石,如果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这张弓!”宣王听了很高兴。其实,宣王拉的弓力度不超过三石,他到死都以为力度是九石。三石的力度是真相,九石的力度是夸说的虚名,宣王喜欢夸说的虚名,而埋没了事情的真相。
13.示例:(1)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2)在惩罚里听诗。(3)在门联、门楹上听诗。
14.(1)示例:“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读、多积累,补充精神食粮,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示例:“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15.示例: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精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16.示例:①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②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附加题答案
十 法布尔
2.(1)蛛网中用来作螺旋圈的丝非常特别:空心;里面有粘液;粘液能从线壁渗出来,使线的表面有粘性。(2)圆蛛捕捉猎物靠的是粘性的网。
3.示例一: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喜欢的理由:螳螂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
示例二: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蟋蟀,喜欢的理由: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