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他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文章随物赋形,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创作了无数名篇佳作。
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希冀;
挥洒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限豪情;
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悲怆。
他是谁呢?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他写出了被学术界认为是神品的《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朗诵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2.借助联想和想象,仔细品读课文,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领略写景手法,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
3.结合写作背景等助读资料,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 读美
1.听读:正字音,听节奏、语气变化。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2.自读:
3.指读:请两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
学习任务一:读“神品之文”
2 解意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信达雅
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学习任务一:读“神品之文”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
可用于写景、叙事、写人、状物,用以抒发情感,表明观点。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记中都记了哪些内容?
叙夜游之事
写月色之景
抒闲人之情
学习方法点拨
朗读和诵读有助于我们初步感知文章,感受文章的神韵。
积累一些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有助于提升我们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了解文章的体裁,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内容。
是什么值得苏轼与张怀民在寒冷的初冬夜游承天寺呢?
月色怡人,景色优美
文中哪些句子是表现“月色怡人,景色优美”的,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月色入户
赏析:“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月亮的温柔多情。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在作者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情况下主动来慰藉他那颗孤独的心灵。作者顿时睡意全消,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水——月色
藻荇——月影(竹柏影也)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疏影摇曳清丽淡雅
奇特的想象 新奇的比喻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学习方法点拨
联想和想象,品析,赏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领略写景手法,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澄明的月光,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何理解“闲人”二字呢?请揣摩苏轼当时的情感。
资料1.苏轼所任团练副使,实则是宋代闲散不管事的官职,而且规定他不准擅离该地,并无权签署公文,没有薪俸。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以“闲”自嘲。
政治上遭受打击、不被重用的闲官,会有怎样的心情?
资料2.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忙”。
具有闲情雅致、热爱生活、热爱美,懂得自我排遣、自我释放。
生活如此艰难忙碌,为何还称自己是“闲人”呢?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自我排遣的达观
学习方法点拨
了解背景,知人论世,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坎坷人生 豁达胸襟
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
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
乐观积极、坦荡豁达的胸襟
恬静安详、纯净无尘的情怀
随缘自适、自得其乐的心态
推荐阅读
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轼《东坡志林》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学习方法点拨
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与作者有关的图书,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作者,并从作者身上汲取能量。
1. 比较《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2. 扩写文中描写月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