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条件
优势条件表现在:
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③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表现在:
①水资源短缺;
②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
③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为农业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说明影响因素主要是什么?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海陆位置与地形
年均温:从南向北递减。纬度位置。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热量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纬度位置
地形
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水稻
玉米
小麦.大豆
辽河、松花江流域,东部河谷地带
普遍,由南向北减少
由南向北增加
积温
降水
林业
和特产区
林业
和特产区
兴安落叶松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鹿茸、人参
长白山
苹果、梨
延边
柞蚕茧
辽东丘陵
苹果
辽南
积温
降水
林业
和特产区
林业
和特产区
兴安落叶松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积温
降水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畜牧业区
三河牛、三河马
东北红牛
呼伦贝尔
松嫩平原西部
畜牧
业区
积温
降水
东北地区的牧区水草条件好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降水量相差不大,但松嫩平原耕作业和畜牧业都有分布,而三江平原只有耕作业,为什么?
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河流汇合,低洼过湿,不适合牧草的生长和牧业的发展。
舍饲养畜业
广大农区 / 猪、鸡、牛、奶、乳制品
积温
降水
区域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地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
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年一熟。
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答: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特点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劳动力少,耕地集中连片;机械化。
特点
地区专业化生产
专业化生产才能形成竞争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已形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专业化生产地区
河南的小麦
新疆的棉花
长江中下游的稻谷
河南和山东的花生
云南的烟叶
广西的桑蚕
教材66页活动
1.答: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农业发展方向
东北农业发展
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问题 原因 对策
耕地 黑土退化 土地沙化 盐碱化 人口激增 高强度农林开发 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保持水土
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湿地
增施有机肥
林地 草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 草场退化
沼泽 开垦沼泽地 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
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
农业发展方向
西部草原区
农业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与重点
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
农产品的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
延长产业链
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结合退耕,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建设人工草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开发特色农产品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a.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c.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a.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b.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配套加工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教材68页活动
教材68页活动
2.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手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地联系在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 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地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密切相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明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法的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屎饲鱼),成功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相的小大环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