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小学科学期末复习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册
实验探究题复习
复习目标
1.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2.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3.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4.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5.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6.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7.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8.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9.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10.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1.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2.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1.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2.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3.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作业本等。
复习课时
第四课时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1.物质检验要熟记:
2.探究目标要明确:
3.方案设计要排干扰:
4.操作用量要写明:
5.现象结论要对应。
1.小刚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刚发现,水在( )℃出现沸腾。在沸腾的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C、实验结束后,要迅速用手把烧杯等器材移开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那么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100
吸收
100℃
B
(3)请帮小刚完善活动记录
水沸腾时的温度 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 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 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
100℃
有大量气泡出现,并往上升
泛起水花,气泡破裂
水蒸气遇冷形成大量“白汽”
2.下面是某小组探究冰块在什么条件下能融化成水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冰块在什么条件下能融化成水的实验记录
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
冰块的温度 0℃ 0℃ 0℃ 0℃ 0℃ ……
盛冰块的烧杯中空气的温度 18℃ 16℃ 12℃ 8℃ 6℃ ……
紧靠烧杯外壁空气的温度 20℃ 18℃ 13℃ 10℃ 8℃ ……
远离盛冰块烧杯处空气的温度 23℃ 23℃ 23℃ 23℃ 23℃ ……
(1)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盛冰块的烧杯中空气的温度逐渐( ),直至冰块完全融化。
(2)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紧靠烧杯外壁空气的温度逐渐( ),直至冰块完全融化。
(3)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远离盛冰块烧杯处空气的温度( )。
(4)当冰块融化变成冰水混合物时,温度( )。
(5)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 )吸收热量。
(6)由此可知,要使冰块融化得快,我们可以把冰块放在温度( )的地方;要使冰块融化得慢,我们可以把冰块放在温度( )的地方。[填“较高”或“较低”]
下降
上升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周围
较高
较低
3.肥皂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使肥皂溶解得更快一些?阅读下面的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溶解的过程 溶解的快慢 是否搅拌 搅拌快 不搅拌快□
水的温度 热水快 冷水 快□
物质的颗粒大小 颗粒大快□ 颗粒小 快
(1)这个实验用到了哪些材料?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方框内画“√”。
两块大小一样的肥皂□ 两个烧杯□ 注射器□ 橡胶塞□ 搅拌棒□ 小刀□ 冷水□ 热水□ 食盐□ 酒精灯□
(2)观察记录表,可以加快肥皂溶解的方法有( )。(多选)
A.搅拌 B.升高水的温度 C.将肥皂切成小块
(3)在做“水的温度是否影响溶解的快慢”实验时,相同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A、B、C
肥皂块的大小
水量
水的温度
4.混合在一起的铁屑、木屑、沙子和食盐,怎样才能把它们分开呢 快想出最简单、最方便的步骤来吧!
(1)先用_________从混合物中吸出铁屑。
(2)再把混合物倒入水中,这样,_________就会浮起,用纱布将其打捞上来,就只剩沙子和溶解的食盐了。
(3)把剩余的水倒人杯子中,就可以捞出水底部的_________。
(4)倒入蒸发皿中,再加热至水完全蒸发后,就还原出_________了。
磁铁
木屑
沙子
食盐
5.用海水晒盐
我国古代沿海居民主要利用“查田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这一古老的方法沿用至今。
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水越来越少,就会逐渐出现白色颗粒一一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
人们可以从母液中提取很多化工原料,它也是很有价值的哦!
盐田法”制盐的主要过程是:海水——( )——( )——( )和( )。
A.粗盐 B.结晶池 C.母液 D.蒸发池
D
B
C
A
6.阅读选择 《找空气》
一天,科学老师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回家找空气。
回家后,小红向爸爸求助。爸爸说:“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想办法让它现原形!”瞧,小红先拿了一把扇子扇一扇。接着,小红拿来一个空塑料袋,往空中一套,然后扎紧袋口,用手捏一捏“空袋子”。最后,小红还端来一盆水,往水里投入了几块砖和泥土。哈哈,小红真的再一次找到空气了!
(1)小红扇扇子时能感受到空气,这主要说明了空气具有( )的特点。
A.很轻 B.会流动 C.无固定形状
(2)“空袋子”里其实装的是空气,用手触摸时,小红能感受到的是( )。
A. 袋子鼓鼓的,摸起来有点软 B.袋子里的空气是无色的
C.袋子里的空气有气味
(3)把砖块和泥土投入水中,下列现象能说明砖块、泥土里也有空气的是( )。
A.水变色了 B.水变浑浊了 C.有气泡冒出
C
A
C
7.学完了本课后,小明认为课堂上做的这个“热气球”还升得不够高,于是,他找来了下面的材料,打算重新自制一个“热气球”。
塑料袋 细铁丝 蜡烛
(1)请在下面方框中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画出“热气球”的设计图,要求“热气球”升空的高度更高一些。
(2)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完成后点燃蜡烛,一会儿后,用手摸塑料袋会感觉到_______,此时松开手后,“热气球”会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3)当蜡烛熄灭后,“热气球”会( )。
A.继续上升 B.上升一段时间后会下降 C.马上下降
用铁丝在袋口处做一个固定蜡烛的位置。
热
上升
B
8.课外拓展
中国古代著名的“孔明灯”就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孔明灯起源于三国时代,由诸葛亮(孔明)首创。当时为了在城内传递军情,利用热气球原理制成孔明灯,用于联络。这是现今世界上热气球的先躯,也足见中国古人高超的智慧。
(1)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雏形的发明者是( )。
A.孟格菲兄弟 B.诸葛亮 C.莱特兄弟
(2)最初,“孔明灯”的作用是( )。
A.照明 B.祈福 C.传递军事信号
(3)孔明灯升空的原理和( )是一样的。
A.风筝 B.热气球 C.普通气球
B
C
B
9.科学书上,我们研究了风是怎样形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下图所示,在纸箱里放入一根点燃的蜡烛,可以观察到上方的纸条会__________。
(2)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制造风。
摆动
盒子里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扇扇子
打开电风扇
(4)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点燃蜡烛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方法中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是( )。
A.换用火焰更小的蜡烛 B.缩短风管的长度 C.换用更重的风叶
风叶转动起来
B
10.课外拓展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风前进的速度叫做风速,可以用不同等级的风力大小来表示。当中心风力达到每秒约32.7米时,形成台风。台风是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台风是可以被预测的,气象台根据台风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路径向市民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红色预警的等级最高。台风来临时,需要转移沿海地区的人们到达安全的区城,以免人身安全受到伤害。
(1)下列关于风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
B. 风速达到每秒约32.7米时可以形成台风
C. 风速就是风力
(2)下列台风预警中,等级最高的是( )。
A.蓝色预警 B.橙色预警 C.红色预警
C
C
11、下面是某小组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实验记录,根据记录回答问题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实验记录
水的初始温度 10℃
保湿杯中碎冰的温度 -15℃
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0℃
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 变大
(1)水的初始温度比保温杯中碎冰的温度( ) [填“ 高”或“低”]。
(2)保温杯中碎冰的温度是( ),比0℃( )[填“高”或“低”]。
(3)当环境温度( )[填“高于”或“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水开始结冰。
(4)水变成冰时.温度( )[填“降 低”或“升高”了],说明水向周围(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高
-15℃
低
低于
0℃
降低
放出
12、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1) 把一团纸紧紧塞在塑料杯的底部,将塑料杯倒立压入水底
(如图所示)。我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少量水进人到杯子里去,纸一直都是干的。
(2)在杯底扎一个孔,再把杯子压入水底,这一次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打气筒从小孔往杯子里打气,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请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在下面的方框中。
杯子里水面慢慢升高,杯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据了纸团湿了。
杯子里水面慢慢降低杯子里的空间又被空气占据了。
13、一天,小华同学运用科学课学到的知识,制作了一面简易的风旗和一个风向标准备去操场测验。
(1)来到操场,小华看到地上的落叶被风吹着一直往南跑,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判定这时的风向时_________。她拿起风向标测量,此时的风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___。
(2)小华拿起风旗,看见风旗微微被风吹动,根据此时的风速判断风为_________(填“无风”“微风”“大风”),并用数字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记为_________(填“1”“2”或“0”)级。
北方
北
微风
1
14、请根据小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云的统计 各种天气状况 晴天18天;阴天2天;多云6天;其它4天
常见的天气 晴天□
出现过哪些类型的云 大团、堆积的云 纤维、羽毛状的云□
风的统计 风向统计(方位) 西南风5次
风速范围(0、1、2) 1~2
(1)在小明的记录中,有_______天是晴天,_______天是阴天,_______天是多云。
(2)根据小明的记录,将“常见的天气”一栏补充完成,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方框里画“√”。
①这个月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云出现最多。
②这个月主要是_______________方向的风。
18
2
6
堆积的云
西南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