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9: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怀民亦未寝(qǐng) 夕日欲颓(tuí)
B.遂至承天寺(suí) 沉鳞竞跃(lín)
C.藻、荇交横(xìng) 能与其奇者(yù)
D.盖竹柏影也(bái) 相与步于中庭(yǔ)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 欲:打算
B.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
C.念无与为乐者 念:思念
D.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交错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与他做伴,有意慰藉这位失意的作者。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几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 )为乐者,遂( )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 ),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细读《记承天寺夜游》,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 欲:想要 B.月色入户 户:这里指门
C.遂至承天寺 至:至于 D.欣然起行 然:……样子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
B.遂:遂至承天寺。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盖:盖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欲:解衣欲睡。 可汗问所欲。
(3) 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A.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B.怀民还没有睡觉,我们在院子里漫步时相遇。
C.怀民也没有睡觉,我步行到院子里和他相见。
D.怀民还没有睡觉,我们便相约在院子中间散步。
(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二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三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末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竟为雨雪阻 念无与为乐者
B.四时俱备 时欲登舟至沙市
C.盖以诱敌 盖竹柏影也
D.自叹每有欲往 有朋自远方来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ii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
(4) 【甲】文中“ ”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
(5) 【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分别体现在哪里?
1. C
2. C
3. B
4. 想要;考虑,想到;一起;于是;到;睡;共同,一起;好像;交错;纵横;大概是;地方;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翻译略,见早读材料。
5.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为乐者”:可见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6.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澄澈和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7.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8. 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寓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9.
(1) C
(2) C
(3) A
(4) C
10.
(1)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 C
(3) i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ii 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我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夜的寂静
(5) 【甲】文趣在作者内心虽然充满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但仍在月色入户时,寻找好友张怀民,一起悠闲地赏月漫步。【乙】文趣在作者在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随意地翻看几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