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单选题
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2.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且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78%
C.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有机材料的是( )
A.尼龙书包 B.纯羊毛手套 C.塑料直尺 D.塑胶跑道
4.下列有关说法:①CO2是污染空气的成分之一;②为减少“水华”现象发生,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③为防止酸雨产生,建高烟囱排烟;④使用含碳量低的物质生活就是“低碳”生活;⑤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⑥合金、塑料、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⑦“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引起的。正确的组合是( )
A.②⑤⑦ B.①③④ C.③④⑦ D.②④⑥
5.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秸秆露天焚烧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
6.2020年3月17日,甘肃新能源发电首次突破1100万千瓦。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氢能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7.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炼钢、宇宙航行都要用到氧气
B.使用乙醇汽油能减缓温室效应加剧
C.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我国已经在南海海域对可燃冰进行试验性开采
8.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9.“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一定条件下,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
A.甲醛(CH2O)
B.甲醇(CH4O)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10.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的主题。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 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
11.“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从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
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12.第47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塑战速决”。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将塑料垃圾就地焚烧 B.将塑料垃圾随意丢弃
C.将塑料垃圾就地填埋 D.回收利用各种废弃塑料
13.阳明滩大桥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上,桥梁长度6466米,主跨和两侧锚跨桥面梁采用钢混梁结构,过渡跨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大桥的建成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桥的拉索是由钢丝和钢筋等组成一种强度非常高的合成材料
B.制造预应力箱梁的钢筋混凝土是常用的复合材料
C.每到夜晚,桥上点亮的霓虹灯中充填的是稀有气体
D.桥两侧的钢制护栏属于金属材料
14.巴西里约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在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乱扔
B.人走不往关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
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D.同学间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
15.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汽车轮胎 B.纯棉T恤
C.可降解饭盒 D.尼龙连衣裙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为某地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的模式简图。
(1)蚕丝属于______(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常用______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
(2)桑叶茶中富含Ca、F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______。
(3)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相当于______(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的作用。
(4)桑树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转化为化学能。
17.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目前,践行“新时尚”的垃圾分类工作已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
(1)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等。
①空饮料瓶、废旧报纸应放置于贴有标志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的垃圾箱中。
②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镉、汞等有害金属,如果将其随意丢弃,这些金属渗出会造成土壤及________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应将其放入废旧电池专用收集箱。
③餐厨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餐厨垃圾沥干水分后放入家用垃圾袋
b.部分餐厨垃圾可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
c.外出就餐提倡“光盘行动”
18.西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海底蕴含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CO和H2又可化合成液体燃料CH3OH,则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
19.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①碳酸钠 ②甲烷 ③一氧化碳 ④碳酸,属于有机物的
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______。
(2)木炭可以做燃料,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请写出一例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一般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相对于B装置,实验室使用C装置制取氢气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氢气在点燃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21.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1)用下图探究燃烧条件。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相同条件下,n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___________;
②CO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
③有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
22.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_____天(结果保留整数)。
23.有CO和CH4的混合气体4.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混合气体和氧气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若每一步反应均完全,则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A
6.A
7.B
8.C
9.C
10.B
11.A
12.D
13.A
14.A
15.B
16.(1) 天然 灼烧闻气味
(2)Fe
(3)氮肥
(4)光能
17.(1) N 地下水(2) abc
18. (1) 不可再生 (2) 1:2
19. (1) ② ④ (2) (3) CO2 绿色出行
20. (1) 长颈漏斗 (2) Zn+H2SO4=ZnSO4+H2↑ 置换反应 (3)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
21.(1) 步骤一中,b中红磷不燃烧,步骤三中,b中红磷燃烧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 CH4 CO有毒 Si+O2 SiO2 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或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合理即可)
22.(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消耗甲烷的质量为x,
解得x=1.28kg
(2)3.52kg=3520g,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需要的天数为 ,
答:(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1.28kg;(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70天。
23.20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