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练案系列》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同步练测(4份,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新练案系列》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同步练测(4份,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28 15:36:32

文档简介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革命”一词的古义是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俄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2.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3.孙中山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4.“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5.《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6.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见右图)。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灭亡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7.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相符的是( )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变,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8.下列著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了说明的是( )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11.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1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主要论证了( )
A.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3.“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①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下列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国内外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发表的 ②它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它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它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比,它们的相同点是(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④立足于中国国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6.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中共十五大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中共十四大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
18.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21题22分,22题18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 在《国事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李维汉选集》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文选》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1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绝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
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出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4分)
(2)材料二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献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8分)
(4)说明材料一和材料四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怎样的个人品质。(4分)
答案与解析1.B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民权主义就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主要解决财富分配问题,故B项正确。
2.B 解答本题可对孙中山先生早年对社会主义学说的观点作一了解。孙中山先生早年对社会主义倾注了深切的热情,并将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观点纳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作出了“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等结论。结合本题,孙中山先生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选B项。
3.D 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高举的民族精神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四万万人效忠”和所学史实可知,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的“忠”并不是对君主的愚忠,而是号召中国民众要忠于祖国,爱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的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民族意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4.D 题中所指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相比,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同时革命所依赖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全体民众。故D项为正确答案。
5.D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A、B两项是国内的民族关系、政策,C项中说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是工农,不符合孙中山的阶级立场,故排除A、B、C三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
6.C 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可知“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中,孙中山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而辛亥革命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7.A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终生为民主革命而奋斗,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革命策略的转变,而非放弃其革命目标。
8.B 本题旨在考查对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掌握,关键是准确再现各个时期代表其思想内容的著作。④是其走向成熟时期的著作,排除含④的选项。①②③均符合题意。
9.A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10.B 抓住材料中“革命失败以后”以及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毛泽东论述的是井冈山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1.B 百日维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但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故A项的表述正确;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实行计划经济,故C项表述正确;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故D项表述正确。孙中山的议会民主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但不具备权威整合能力,故B项符合题意,本题选B项。
12.D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
13.B 本题主要考查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从材料看,这次讲话指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作的讲话,故排除①。
14.C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④均符合史实。③为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应排除。
15.D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邓小平最早提出和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者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对中国革命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16.D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
17.D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主要原则是适应国情,由此排除A项;B项表述本身不正确;C项表述不正确,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并未发生变化。
18.B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C 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0.B 毛泽东思想主要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经验的理论总结。
21.(1)民权主义。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体: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原因: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3)共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讲求实事求是。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写进党章。认识:党章的修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
22.(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论十大关系》。(3)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4)体现了两人的高风亮节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品格;摆正了个人与党组织、党的领导集体的关系;反对个人崇拜之风。
解析:(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问从时间判断可知是《论十大关系》。(3)问首先要明确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问从两人大公无私的品格方面回答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民主义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所起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
④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制 D.实行新三民主义
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新探索包括( )
①人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②节制资本 ③承认“耕者有其田” ④核定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
A.反对民族压迫 B.主张民族平等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清朝统治
5.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伟大功绩不可磨灭,其依据不包括( )
A.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对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了指导作用
C.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D.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联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主张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1分)
(3)为了实现材料四所说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10分)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的哪些革命精神?(9分)
1.C 解答本题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五四运动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排除④,①②③都是三民主义作用的表现。
2.D 本题主要从时间上判断答案。1924年孙中山已经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决定联合革命的各阶级,实行新三民主义。
3.B 此题考查对知识的再现能力。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在民生问题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承认“耕者有其田”。
4.C 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5.B 中共二大根据当时社会性质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与孙中山发展三民主义没有关系。
6.(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方式:从改良到革命。(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革命派急于求成;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4)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转变。(1)问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目的。(2)问失败原因应结合材料从内外因分析。(3)问结合新三民主义的知识回答。(4)问从孙中山坚韧不拔的革命历程中分析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D.“南方谈话”中的讲话
3.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上
B.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了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4.下列最能说明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是( )
A.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B.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英雄战士孟祥斌舍己救人
D.党中央号召众志成城,加强地震救灾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 )
①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②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③我们党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最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7.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人物的思想理论名称、核心内容及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人物
思想理论名称
核心内容或精髓
主要影响
1.C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一九九二年”可知,“诗篇”指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其阐述的核心内容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D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邓小平对原来的观点进行了完善,进一步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由此分析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期间的讲话。
3.C 改革开放既是党的方针政策,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关于如何建设国家的理论的发展。
4.B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A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④在语言叙述上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不符合事实,应排除。
6.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史实。
7.
人物
思想理论名称
核心内容或精髓
主要影响
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
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指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解析:解答此题,一是进行人物判断,上表所列人物自上至下依次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二是注意语言要精练,不要展开论述;三是“主要影响”可结合四位人物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来组织答案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探索,作出了初步的理论总结,包括( )
①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③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④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某位同学在解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特点时写下了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和政策
D.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某同学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5.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相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体现在( )
A.独立开展武装斗争 B.建立农村人民政权
C.形成完整革命理论 D.适时实行战略转移
6.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
7.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发展”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刘少奇
材料三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人民日报》
材料四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晚年犯有严重错误,比如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9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对毛泽东思想分别持怎样的态度?(12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9分)
答案与解析
1.A ①②③④都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探索的理论总结。
2.C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故A、B、D三项是正确的,C项是错误的。
3.B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出现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C、D两部著作分别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4.C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诞生、成熟、进一步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篇文章分别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本题选C项。
5.C 抗战时期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相比,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体现在C项。
6.D 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A、B、C三项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的革命,其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
7.A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中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理论、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理论分别体现了③②①。④是毛泽东思想中民主革命的内容,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8.(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2)材料三对毛泽东思想持教条主义、完全照搬的态度。材料四混淆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概念,有些人想以此来否定毛泽东思想。(3)一要肯定“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二要正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吸取教训;三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解答问题的能力。(1)问由材料二中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知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2)问抓住材料三中的“两个凡是”可知是完全照搬。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正确的,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很显然是混淆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