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21: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十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溃退(kuì) 遗嘱(shǔ) 颁发(bān) 仲裁(cái)
B.刹那(shà)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屏息(bǐng)
C.凛冽(liè) 着舰(zhuó) 娴熟(xián) 镌刻(juān)
D.巨额(é) 咆哮(páo) 轨迹(guǐ) 舰艉(wēi)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和修辞运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战斗机着舰的惊险)
B.“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里鲁迅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
C.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的凶狠)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吕伟跳水技术的高超)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歇息)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D.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B.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C.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大赛前夕,教练员喋喋不休地嘱咐参赛选手赛场上的注意事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除了生活琐事,傅雷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文本,又名《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根据他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
C.《儒林外史》以范进中举开篇,极力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D.《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科普作品,被称作“昆虫的史诗”。
二、基础知识综合
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jū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沸腾 ______
②飞迸______
③jū击手 ______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慢慢爬行”相同的一项是( )
A.战士中弹
B.河流上空
C.抓住铁索
D.慷慨激昂
(3)选文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景,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战争的一项是( )
A.万里长征人未还
B.醉卧沙场君莫笑
C.猎马带禽归
D.都护在燕然
(4)以上文段节选自美国记者 ______(人名)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本书曾易名为《______》。选文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文中“红军战士”______的精神感人至深。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日前,一则名为“空间站真的要来了”的话题登上了网络热搜,在某网站“千秋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以下为部分帖子。
帖一 【转发《中国青年报》张柏楠答记者问(2019—04—15)】(南山)
记者: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
张柏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设计师):空间站的主要定位就是国家未来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长期在空间飞行的关键技术。除此以外,空间站的技术应用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要将航天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依靠新的科学发现,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个方向是通过空间站积累探索太空的经验。
记者:为什么现在人类还不能像科幻片中一样在太空中长期飞行?
张柏楠:这是因为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目前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的纪录是俄罗斯人创造的——437天。对一名航天员来说,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是,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空间站后续还担负很多重要的任务。
记者: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张柏楠: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我国载人航天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指航天员安全是第一位的。中国航天站不去盲目地比大小、比规模。我们一直坚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实事求是。
【网友跟帖】
千秋客:我觉得中国航天人大概是中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了。大家都知道登月探测叫“嫦娥”,月球车叫“月兔”。而且你看,“嫦娥4号”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背顺利软着落的探测器,向全世界传回了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而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真是浪漫得不像话啊!
帖二 【原创: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阿饼)
2018年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先不说火星上是否存在不明的危险,抵达火星需要200天左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输,也就无法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不只是火星,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也不友好。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至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就算解决了在宇宙中的生存难题,人类也可能最终只得到一个“最糟的宇宙”。《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认为,如果宇宙中有任何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它将很快被消灭,所以宇宙一片寂静。这个结论被中国读者称为“黑暗森林猜想”。
再退一步说,即使人类顺利进入“太空大航海时代”、实现星际开拓大业,也要面对一个大问题:时间。试想,你坐上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奥德赛之旅,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巡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飞船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又死去,地球成为上古时代虚无缥缈的梦幻。
而你——星辰宇宙中的蜉蝣,当年对地球投以最后一瞥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高维度的造物主?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漂移一米。与蜉蝣相比更为不幸的是,你现在就能想象到自己“朝生暮死”的图景。
那么,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呢?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远征19号”任务的巴拉特称,俯瞰地球时让他颇感震撼。他说:“毫无疑问,当你从这里俯视地球时,你就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有两件事你会立刻醒悟,一件是你曾对它有多忽略,另一件是你多么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呵护它。”
现在,请重新认识一下地球给予我们的种种特权——磁场和大气层对太阳的双层防御、适温气候、一倍的大气压强、重力、食物遍地……这些因素全部都刚刚好,你才能够不穿宇航服普普通通地过着每一天。
当然,几分钟后,我们很快就会将这些恩惠忘得一干二净。
【网友跟帖】
风行:是啊,地球上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西部要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还有贫困人口问题没解决……到太空瞎折腾什么?实际一点好不好。
7.以上材料均来自某网站“千秋论坛”。根据帖子内容,你觉得最有可能出自哪个版块?( )
A.书林一叶 B.影画苑 C.文化茶座 D.家园
8.张柏楠在回答记者第二问时提到:“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根据阿饼的帖子,你认为可能是哪些问题?
9.刚到中国的法国留学生苏菲对网友千秋客所说的“中国航天人的浪漫”不太理解,请你以“中继通信卫星”的取名为例,向她作出解释。
10.在张柏楠眼里,太空探索是一项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而在阿饼看来,这是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人类不要总想着逃离地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B.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高妙
C.是日更定矣 是:这
D.客此 客:客居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为天下唱
B.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云归而岩穴暝
D.问其姓氏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B.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D.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14.下面表格中,对两文理解和分析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选文 所叙之事 所描之景 所寓之情 点睛之笔
甲 ①月夜寻友游承天寺 ②幽静迷人,似真似幻 ③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④“乐”
乙 ⑤雪夜约友游湖心亭 ⑥寂静空旷,色彩明丽 ⑦看雪的愉悦,淡淡的故国之思 ⑧“痴”
A.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④⑧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5.本文被公认为新闻写作的典范作品,首先体现在标题上。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16.文章的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
17.文中第⑧、⑨句运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8.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在写法它们上有什么异同点,请简要比较一下。
19.下面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不料正是汤思伯到芜湖的那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亲爱的同学,人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带上你喜欢的书,约上你要好的同学,一起研学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共“一大”诞生地——嘉兴南湖,领略南湖美景,寻访先贤行踪,感受革命圣地的卓越与辉煌。
小舟打开百度搜索,看到了《南湖晚报》的一个网页。
被铭记他们值得 他们是我们的父老前辈,是前贤;是无悔的殉道者,无我的奉献者;是不被曾远去的坚毅背影,是无言的精神柱石。他们闪亮的名字永远值得被人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行。
(一)王会悟:革命家“立身”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她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 由于受到特务的干扰,王会悟提议到嘉兴继续召开会议,并先行赶往嘉兴安排一切。为了确保安全,她让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200米左右比较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让代表们在中舱的客堂间里安心开会。她自己则装扮成歌女模样,坐在船头望风放哨,一旦有别的游船靠近,就哼起嘉兴小调,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 记者感言:她是一代女中豪杰,英勇果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幕后功臣。
(二)步鑫生:_____________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步鑫生等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他被评价为“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20世纪30年代,步鑫生出生于海盐的一个栽缝世家。凭借聪明才智和超人技艺,而立之年的他就获得了八级裁剪师的最高技术职称。对于步鑫生而言,一生的荣耀与辉煌正是从剪刀开始的。他大胆改革,使海盐衬衫总厂成为海盐县首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神州大地,由此掀起了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推动了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记者感言:他用剪刀裁出了最流行的款式,剪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正是先行者的“开疆拓土”,才有了改革的新时代。
(三)程开甲:科学家“立功”2000年10月,秀州中学百年校庆。毕业63年后,程开甲第一次返回母校。在校庆典礼上,面对济济一堂的学弟学妹,他想起自己的中学岁月:[甲]“我一生事业的基础是在这里打下的,正是在这里开始懂得了爱国爱校爱科学……” 1931年,13岁的程开甲考入秀州中学。秀中6年,他谨记校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还担任学生干部。1937年,他从秀州中学毕业,成为浙江大学的优秀学子。在攀登科学高峰和为祖国奉献的征程中,他始终铭记母校的教诲,成为祖国人民心目中的“核司令”。2018年11月17日,获悉杰出校友程开甲离去,秀州中学第一时间发去唁电,师生们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纷纷用文字表达自己送别杰出校友的心情。 记者感言:默默奉献一生,勤勉刻苦勇攀高峰。越伟大越质朴,致敬我们的“核司令”!
(四)金庸:文学家“立言”[乙]“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回忆小时候在这里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丽的。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2003年,金庸回到故乡海宁时说。 1924年3月10日,金庸生于浙江海宁,一生写作武侠小说共15部。其作品风靡全球华人世界,也使中国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金庸的故乡情很重。嘉兴府,烟雨楼、南湖菱……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写进了小说里。金庸还多次为家乡挥毫题词,曾为《南湖晚报》题词:“南湖之美,天下驰名,有此晚报,其美相同。向《南湖晚报》读者们问好致意。”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终年94岁。 记者感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是文学大师,开创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他情系家乡,是家乡人值得骄傲的儿子。
20.浏览网页,请你把文段(二)的标题补全。
21.文段(一)(二)的开头引起了小嘉和小舟的争论,小舟认为文段(一)的开头好,小嘉认为文段(二)的开头好,你赞同谁的看法?说说理由。
22.引用别人的话,叫作“引语”。请你从[甲][乙]两处引语中任选一处进行点评。
23.小舟在《嘉兴日报》上看到一句话:“坚决破除裹足不前的‘嘉兴粽子’思维,摒弃不敢冒尖的‘南湖菱’心态,转变不温不火的‘文虎酱鸭’风格。”他不是很理解,请你阅读下面的小贴士,结合文本帮助小舟理解这句话。
小贴士嘉兴粽子:嘉兴特色传统名点。用料为糯米,鲜肉等,用粽叶包裹,捆扎严实。 南湖菱:嘉兴南湖特产。以不长菱角著称,也称“元宝菱”。 文虎酱鸭:嘉兴的地方特产。用文火慢慢烹煮而成。
24.小嘉翻阅报刊,发现《嘉兴日报》《南湖晚报》上的很多标题颇有文化气息。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A.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B.院士专家桐乡行,“望闻问切”助发展
C.叶落归“嘉”——吴云心的桑梓情
D.“网红”只是激动一阵子,“心红”才能幸福一辈子
六、作文
25.生活中处处有新闻,就你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消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C
6.(1) fèi bèng 狙
(2)B
(3)C
(4) 埃德加 斯诺 西行漫记 飞夺泸定桥 不怕牺牲、紧密团结、顾全大局
7.D 8.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送;地球文明暴露后可能面临被消灭的危险;极端环境下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人生短暂与旅途漫长之间的矛盾等。 9.“鹊桥”出自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恩爱夫妻牛郎织女被王母以天河分开,后来成千上万的喜鹊搭成一座“鹊桥”,使两人在七夕得以相会。中继通信卫星引导“嫦娥四号”在月背着陆,它和鹊桥一样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用。所以这个命名贴切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0.示例一:我赞同张柏楠对太空探索所持的观点。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许也将推动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太空探索满足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外太空的浪漫幻想。所以太空探索是一项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
示例二:我赞同阿饼的观点。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人类进军宇宙面临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太空探索显得虚无缥缈;我们的地球家园那么美丽,又为我们提供了适合生存的种种条件。由此可见,宇宙是糟糕的,地球才是我们永远的家园,我们不要总想着逃离地球。
示例三:我认为我们既要珍惜地球家园,也要发展太空事业。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寻找新家园困难重重,而地球为我们提供了适合生存的种种条件,所以我们不要总想着逃离地球。当然,发展太空事业,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的可能性,能推动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同时太空探索还满足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外太空的浪漫幻想,所以发展太空事业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1.B 12.C 13.A 14.C
15.标题中“百万大军”强调渡江人数之多,气势之大;“横渡长江”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所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明确醒目,“百万”“横渡”二词气势磅礴,极富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16.中路军发动进攻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二十四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17.议论。阐释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证明我军发动渡江战役的正确性,增强了消息的思想深度。(意思对即可) 18.相同点:无论是写哪路大军,都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不同点: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之前已做过报道;西路军写得较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东路军写得更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要战果和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19.过渡(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对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叙写,又开启下文对我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的叙写。(意思对即可)
20.企业家“开路”/企业家“立业”/改革家“立志” 21.(示例1)我赞同小舟的看法。文段(一)开门见山介绍人物的生平。主要事件,突出王会悟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大会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示例2)我赞同小嘉的看法。文段(二)先交代人物的突出成就,引出下文对他生平事迹的具体介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示例1)[甲]引用程开甲的话,写出了中学时代对程开甲一生事业的影响,表达出程开甲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使新闻的内容更加丰富,读来真实可信。(示例2)[乙]引用金庸的话,表现了金庸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使新闻的内容更加丰富,读来真实可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3.(示例)这句话以嘉兴粽子,南湖菱、文克酱鸭的特点为喻,用来形容为人处世的做法和心态,是针对社会中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敢创新,不敢冒尖,不思进取这种现象的一种形象表述,旨在希望我们每个人要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大胆开拓,英勇果敢,勇攀高峰。其实,古往今来,在嘉兴的大地上不乏敢作敢为,勇于进取的仁人志士。如文中的王会悟在“中共一大”受到特务干扰时,能果断做出决定,使会议顺利召开,体现了一代女性的智慧和果敢。步鑫生敢于创新,大胆改革,使一个濒临倒闭的衬衫厂起死回生,闻名全国。程开甲敢于攀登科学高峰,在科学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金庸开创新派武侠小说先河。这些人都证明了只要敢于破除裹足不前的思维,摒弃不敢冒尖的心态,转变不温不火的做事风格,就能开创另—方天地。 24.(示例1)A:标题中的“七十二变”“八十一难”借用了名著《西游记》中的有关典故,说明只有拥有扎实的功底,才能克服困难。(示例2)B:“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脉,借用了古代中医用语表达院士专家对桐乡发展情况的全方位了解。(示例3)C:标题借用典故“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用“桑梓”指代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25.八年级(1)班举行“好消息奖”推选活动
本报讯 5月5日上午,为激发同学们对好消息的关注热情,八年级(1)班成功地举行了一次“好消息奖”推选活动。通过交换阅读、现场打分等形式,根据消息要素的完整性、时效性、角度的新颖性等标准,最终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共 30 篇。
本次活动,由该班班委会、团支部发起,得到了学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的大力支持。活动中,共收到来自全班同学提供的各类消息48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卫生、教育等方面。整个评选活动分为三部分:一是由各位同学现场展示自己从网络、报纸上选取的好消息,并简要陈述选择该消息的理由。二是将这些好消息进行交换阅读,在阅读中互相评价。三是对48篇好消息进行现场打分,并当场公布结果。
活动持续了近三节课,最终经过老师、同学们的认真评
选、严格筛选,有30篇好消息获得等级奖。分别是:《让青春
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5日01版)等两篇消息喜获一等奖,《孤寡老人“儿孙满堂”》 (《中国教育报》2014年04月22日01版)等8篇消息获得二等奖,另有20篇获得三等奖。
整个活动,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自始至终,同学们的热情高涨,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正如有位同学所言:这次“好消息奖”推选活动意义非凡,必将极大地激发我们对新闻的关注热情,衷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