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十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十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21: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十四)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和修辞运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战斗机着舰的惊险)
B.“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里鲁迅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
C.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的凶狠)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吕伟跳水技术的高超)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B.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临沂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3.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 了一夜。
(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滞留 管束 掌握
B.停滞 约束 支配
C.滞留 管束 支配
D.停滞 约束 支取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歇息)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D.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B.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D.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滞留:停滞留下。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xī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zèng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辟。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ī利( )   zèng亮( )   甲胄(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_”,其正确写法是“____”。
(3)语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今年“十一黄金周”,台儿庄古城招聘“景区解说员”志愿者,作为应聘者,需要阅读下面文段,勇闯两关。
“十一黄金周”期间,涌进山东台儿庄古城的游客数量约46万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人数的八成。古城内一面弹痕累累的墙壁前,众多游客驻足凝神,抚今追昔,感溉颇深。
“义丰恒”杂货铺,是战后台儿庄古城内留存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房屋墙面上的累累弹孔至今仍清晰可见。幼时居住在此的李敬善,已将近90岁。战争留给他的童年记忆是古城的惨景,“仗打完后,树也被烧了、房也被毁了,全城一片废墟。老人们都说城里‘无墙不饮弹,无土____________’”。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当年在台儿庄战场上拍摄了近百张照片,部分发表在美国《生活》杂志上。他写道:“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城镇的名字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1)【第一关:文字关】根据语境和语言特点,在文段画横线处补写三个字,使语意衔接得当,结构对称,表述完整。
(2)【第二关:故事关】结合文段和自己对台儿庄古城的了解,对驻足在“弹痕累累的墙壁”前的一群游客,讲述台儿庄古城的“弹壁”故事,不少于60字。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B.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高妙
C.是日更定矣 是:这
D.客此 客:客居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为天下唱
B.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云归而岩穴暝
D.问其姓氏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B.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D.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11.下面表格中,对两文理解和分析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选文 所叙之事 所描之景 所寓之情 点睛之笔
甲 ①月夜寻友游承天寺 ②幽静迷人,似真似幻 ③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④“乐”
乙 ⑤雪夜约友游湖心亭 ⑥寂静空旷,色彩明丽 ⑦看雪的愉悦,淡淡的故国之思 ⑧“痴”
A.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④⑧
五、现代文阅读
胡 记 面 馆
马苏玥
(1)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
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14)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18)胡良回了老街。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选自《齐鲁晚报》2017-03-02.有删改)
12.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13.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4.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15.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发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6.“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个标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两个标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则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18.文中导语部分是第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19.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第几句?其作用是什么?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D
6.(1) 犀 锃 zhòu
(2) 躲辟 躲避
(3)比喻
7.(1)不沃血
(2)1938年3月,中日台儿庄大战异常激烈,火力凶猛,台儿庄硝烟弥漫,流弹纷飞,“义丰恒”杂货铺高约2米的墙壁是火力聚焦点,墙壁弹痕累累,弹孔密集。
8.B 9.C 10.A 11.C
12.承接上文表现胡记面馆口碑好,引出下文对胡记面馆工艺精细的描写;突出了老胡坚守规矩的形象特点;为后文写老胡反对破坏规矩做铺垫。 13.示例:(1)运用一系列动词,详写拉面过程,表现了胡良手艺高超,做面工艺精细。(2)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表现了胡良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湛。 14.示例:(1)胡良开分店前期生意红火,后来入不敷出,回归传统后生意仍然红火,前后对比,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也凸显了主题。(2)胡良破坏规矩经营失败,老胡坚守优良传统生意兴隆,两个人物形成对比,暗示了主题。 15.老胡对儿子的手艺感到欣慰;希望儿子守好底线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16. 示例:标题 人物 地点 事件 数量 气势 准确、简洁 17.示例: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18.示例:第①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19.示例:②③句,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
20.例文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纯真的向往,却感动那些有着渴望的人去寻找一片自己的天空,安放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人是感性的动物,总易被周围的事物引起心中的波澜,许多纯真与美好会在某一瞬间像烟花一样绚烂绽放,善心就此被唤起。
“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平凡却伟大的事迹震撼心灵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唤起了人们被物质生活遮盖住的那颗善良之心。坚守岗位的清洁大妈,拾金不昧的退休大爷,用生命航行的舰艇工作者……这些让人们在眼泪中铭记的故事,带着压抑的沉重,却在生活中绽放出许多美好。我们可以看到,并且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变自己,在迷途中寻找丢失的自己,寻找那片心中的安宁。
一位轻狂不羁的少年在叛逆的青春岁月里曾经犯下不少错事,但是他被送进劳教所后,每天虔诚祈祷,做义工,渐渐的,他的叛逆之气没有了,说话做事也变得友善了。在被释放之后竟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还组织和参与了许多慈善活动。这就是善心的力量,这就是人性中的善良重生后的绚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善的镜子,只是我们过于匆忙,只想着如何追求现世中物质的幸福,却忽略了心中那片海的宁静。
拥抱心中的那片海,找回心底最真的自己。当今社会需要真诚,需要宁静,现在的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别人,沉淀下浮华的世事纷乱。忽然想起,为什么有些人一直默默地做着慈善工作,整日奔波劳累,却从不放弃,因为一个人的善行可以唤起另一个人的善心,这种影响是无形的,却也是强大的。
陈坤的“行走的力量”,从最初一个简单念想,以实际的“行走”让人们感受到了善的力量,唤起了许多人早已淡化了的善心,现在的行者仍在不断增加。姚晨的“难民之行”更是募到了很多人的善款。但随着现在的信息网络化,或许不再只有明星效应才能有这么大的影响,普通人也可以做到。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关怀……都能触动他人的心弦。某贫困地区来了一位支教老师,她用真诚给每个孩子以未来的期待,她把自己的经历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发到网上,不少人被她的善心打动,为山区孩子寄去了自己的心意,跨越山沟,也寻回了那久违的宁静。
善心是可以被唤起的,所以请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真诚的微笑去迎接每天的朝阳吧,或许你不经意的善意行为就可以帮助别人拥抱心中的那片海,回归最纯真的本质,寻回最初的平静和美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