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二十)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和修辞运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战斗机着舰的惊险)
B.“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里鲁迅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
C.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的凶狠)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吕伟跳水技术的高超)
3.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B.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除了生活琐事,傅雷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文本,又名《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根据他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
C.《儒林外史》以范进中举开篇,极力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D.《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科普作品,被称作“昆虫的史诗”。
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qiáo( )首而望,屏( )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 】飞天【 】。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 )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liáo( )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6.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 bǐn bēn 撩 B.跷 bǐng bēng 撩
C.翘 bǐng bēng 缭 D.跷 bǐn bēn 缭
7.填入文中【 】的标点符号,最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双引号 B.《》书名号 C.着重号 D.不放标点符号
三、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走进红色经典,完成以下活动。
(1)【走进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填写。
①【辨人物】“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指的是___________(填人名)。
②【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了两次战役,一次是“___________”另一次是“_______________ ”。
③【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___________
(2)【走进影院】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在庆祝新中国72华诞的重要时刻,电影《长津湖》上映,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电影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
电影的开篇就用简洁的篇幅和生动的情节告诉观众,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在家休假的连长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归队,本已复员的指导员梅生长途骑车终于与集结北上的队伍会合,领袖之子毛岸英坚决要奔赴前线战场……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捍卫和平,中国军人别无选择,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影片中,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浙江湖州、摄人心魄巍峨庄严的万里长城,与美军飞机炸下的边陲城市安东形成强烈反差。绝不能让战火烧到祖国大地,不能让敌人夺走我们的土地,不能让敌人剥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影片借梅生的话说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长津湖》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战争戏,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无情,更生动诠释了志愿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血性胆魄,让人看了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①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②《长津湖》的导演团来盐城为影片做宣传,你将以学校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导演,请结合上述材料确定采访目的并设计两个问题。
(3)【走进精神】抗美援朝老战士观看影片《长津湖》后,激动万分,提笔写下一副对联,下联是“保家卫国显英雄本色”,横批“中国精神”,请你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补充上联。
横批:中国精神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保家卫国显英雄本色
四、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视野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俱庐南面之山 天之骄子 不毛之地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览不能兼收 嫉贤妒能 难能可贵
C.实是欲界之仙都 始知是山之阴 实事求是 物是人非
D.自康乐以来 则五峰排列自掩 泰然自若 妄自菲薄
1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
理解:此句描写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
【乙】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翻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
理解:写出了到达五老峰路途遥远,无近路可抄,为下文描写五老峰做铺垫。
11.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中陶弘景通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而乙文中徐霞客则通过“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甲乙两文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发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个标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两个标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则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14.文中导语部分是第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15.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第几句?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回答问题。
16.这则消息的导语是哪一句?
17.文中一一列举了获奖者的资料及其主要成就,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玩,是人的天性。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
请以“会玩,才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C
6.C 7.A
8.(1) 周恩来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示例: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
(2)①《长津湖》诠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②采访目的: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认识到抗美援朝的重要意义。
问题一:请问您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问题二:作为导演,您觉得《长津湖》的拍摄中,哪些细节能够体现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3)忠肝义胆表赤子之心
9.A 10.【乙】 11. 美 险 实是欲界之仙都 真雄旷之极观也
12. 示例:标题 人物 地点 事件 数量 气势 准确、简洁 13.示例: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14.示例:第①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15.示例:②③句,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
16.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17.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的特点。
18.会玩,才好
小昆虫,小动物是我的最爱,平时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和他们玩,这不我又要和蚱蜢玩了。可别小看了这玩,这玩可以增长知识呢!
你知道蚱蜢长的怎么样吗?你知道蚱蜢吃些什么吗?你知道怎样捕捉蚱蜢吗?哈哈,我知道!而且是我在“玩”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蚱蜢。
平时,我对昆虫很感兴趣,也喜欢收集介绍这方面的书。
去年的国庆节,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位于太仓市的艳阳山庄度假。那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深深地吸引了我,“花、草、虫”生活得多么和谐、自在呀!
“我们捉蚱蜢去吧!这里一定有许多欢蹦乱跳的蚱蜢!”刚到目的地,哥哥就指着一片杂草丛生的草地对我说。我一听,有自己喜欢的蚱蜢,立刻放好行李,跟着哥哥扑向那片郁郁葱葱的野草地。
哥哥说得果真没错﹣﹣我们刚走进去,一些受到惊吓的蚱蜢立刻连蹦带跳地飞开了,吓得我抱头鼠窜。哥哥连忙拉住我说:“别怕,有我在!”在哥哥的保护下,我又兴致勃勃地钻进了草丛。但我一时却看不清蚱蜢。原来,蚱蜢为了保护自己,身上的颜色和青草很接近,长得宛如一片对折的小树叶。刚开始,我怎么也捉不住这些机灵的蚱蜢,我向哥哥求助,哥哥一边做着示范一边对我说:“弟弟,你看,像我一样﹣﹣看准了以后,把两个手并起来,像一个倒扣的碗,一下子罩下去。动作一定要快!”我按照哥哥的方法去做果然有效,不一会儿就逮到了好几只。我自己也“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当蚱蜢落在树叶上休息时,你悄悄的走过去,看准了,快速捏住它的翅膀,可谓是手到擒来。
回家了,可我的“玩”兴未尽。就把几只蚱蜢放在瓶中带回了家。我又对其进行了仔细观察,并通过上网知道蚱蜢是益虫,专吃蚊子,一只蚱蜢每天最多可以消灭掉10多只蚊子。它就是靠着两支修长的翅膀和三对有力的大腿捕捉蚊子的。于是,我赶紧把这几只蚱蜢﹣﹣人类的朋友,放进了小区院子的花草中…
这样,我们既玩得开心,又获得了知识,我只想说:会玩,才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