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沪科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4.2 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沪科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4.2 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11:58:4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沪科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4.2 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C.组成酶的化学元素一定有C、H、O、N
D.酶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细胞代谢中起调节作用
2.(2022高一下·湖北期中)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有几项(  )
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③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④酶具有多样性
⑤细胞中酶的催化作用发挥后会被及时降解
⑥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仍能发挥作用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3.(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关于人体内的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季节体内酶的活性不同
B.人体不同部位的酶最适pH相同
C.酶与底物结合后,形状发生改变
D.不同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
4.(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在探究“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的实验中,pH和气泡产生速率分别属于(  )
A.因变量、自变量 B.自变量、无关变量
C.自变量、因变量 D.因变量、无关变量
5.(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如图为某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R表示酶,可以为酶促反应提供活化能
B.温度、pH过高或过低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通过催化图示反应,洗去各种污渍
D.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仍然具有催化活性
6.(2022高一下·三明期中)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能被唾液淀粉酶催化水解。下列关于唾液淀粉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淀粉酶能催化纤维素水解
B.唾液淀粉酶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C.低温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
D.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7.(2022高一下·三明期中)绝大多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蛋白质 B.核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苷酸
8.(2022高二下·昆明期中)探究pH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变量是不同的pH
B.无关变量有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等
C.可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体积判断果胶酶的最适pH
D.pH过低时,果胶酶活性变小,但不失活
9.(2022·龙江模拟)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下列有关酶特性及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反应物的种类
B.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可设置加酶组和加等量蒸馏水组作为相互对照
C.探究酶的最适pH时,至少要设置过碱、中性和过酸三组实验作为对照
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将淀粉与淀粉酶混匀后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浴保温
10.(2022高一下·丽水月考)下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条件下该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与b结合后,b的形状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B.图甲中,如果a是单糖,那么c是蔗糖或麦芽糖
C.若适当增加酶量,图乙中的e点会向左移动
D.若适当提高温度,图乙中的M值会变小
11.(2022高一下·哈尔滨开学考)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12.(2022高三下·湖北开学考)为了测定某种酶的最适温度,兴趣小组以温度为自变量设置了多个实验组,其他条件各组均保持一致。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反应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无法确定酶的最适温度。关于实验的设置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反应时间设置太长 B.各组pH设置太小
C.温度范围设置太广 D.底物浓度设置太低
13.(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作为对照
B.将温度由0℃升至100℃的过程中,肠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C.将pH值由12降低至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不会发生改变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14.(2022·浙江选考)用果胶酶处理草莓,可以得到比较澄清的草每汁;而利用稀盐酸处理草莓可以制得糊状的草莓酱。果胶酶和盐酸催化果胶水解的不同点在于(  )
A.两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产物片段长度不同
B.两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单糖不同
C.两者催化果胶主链水解断裂的化学键不同
D.酶催化需要最适温度,盐酸水解果胶不需要最适温度
15.(2021高一上·牡丹江期末)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表明,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若将温度提高10 ℃进行实验,B点将降低
C.若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B点会升高
D.BC段反应速率不变,说明随反应物浓度增加,酶已经耗尽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玉溪月考)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H2O2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在温度降低时,e点    (填“上移”或“下移”或“不移”),d点   (填“左移”或“右移”或“不移”)。
(2)若其他条件不变,H2O2量增加时,f点移动方向是   。
(3)图乙能解释酶的什么特性?   。酶还有哪些特性?   。该酶促反应不能代表麦芽糖水解的过程,为什么?   。
17.(2021高三上·贵州月考)肉类中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是人类获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肉制品加工中,酶能改善组织、嫩化肉类和转化废弃蛋白质,从而提高肉制品的质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蛋白酶X能降解肉类加工时产生的下脚料中的蛋白质,使资源最大化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蛋白酶X一般从植物中提取,该酶在细胞中合成时以   为原料。
(2)为确定蛋白酶X的最适用量和最适pH,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蛋白酶X添加量应控制在   %,pH应控制在   。偏酸、偏碱会降低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的原因是   。
(3)若要探究蛋白酶X的最适温度,则实验的基本思路是   。
18.(2021·吉林模拟)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认为这是一种能促使淀粉分解的酶,就尝试以下实验:
(1)为鉴定该物质的化学成分,研究人员将此种有催化功能的物质与   试剂混合后,结果出现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是   ,若没有颜色变化,则该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   。
(2)研究者发现该物质是在种子的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则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
(3)为探究pH值对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实验时,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无关因素如   、   等因素。
(4)探究温度对该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选用   作为鉴定试剂。不宜选用   作为鉴定试剂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并非只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A错误;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不能从食物中获得,B错误;
C、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组成酶的化学元素一定有C、H、O、N,C正确;
D、酶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起调节作用的是激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2.【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①正确;
②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比如蛋白酶能催化淀粉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分解,此时淀粉酶就是底物,②正确;
③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化学本质为RNA的酶不能,③错误;
④自然界中酶的种类很多,因此酶具有多样性,④正确;
⑤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细胞中酶的催化作用发挥后不会立即被分解,能多次重复利用,⑤错误;
⑥胃蛋白酶的最适pH呈酸性,进入小肠后,pH不适合,导致酶活性丧失,不能发挥作用,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酶:
(1)来源:活细胞产生。
(2)功能:具有催化作用。
(3)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6)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等。
(7)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人属于恒温动物,不同季节人体的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A错误;
B、不同酶的最适pH值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5,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B错误;
C、酶与底物发生结合后,形状发生改变,反应完后恢复原状,C正确;
D、由于细胞分化同一个体内的各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各个细胞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种类和速率不同,因此不同体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酶:
(1)来源:活细胞产生。
(2)功能:具有催化作用。
(3)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6)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等。
(7)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8)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会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4.【答案】C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H2O2在H2O2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和O2,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人为改变的是pH的大小,因此pH是自变量,气泡产生速率可以反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为因变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生成氧气的多少。
(2)实验分析:①自变量为:pH。②因变量:气泡数量的多少或卫生香燃烧的情况③无关变量: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的量、溶液所处的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5.【答案】D
【知识点】酶的特性
【解析】【解答】图示中R反应前后不变表示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温度过低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通过催化图示反应,可洗去油渍和血渍,不是所有污渍,C错误;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仍然具有催化活性,D正确。
【分析】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6.【答案】D
【知识点】酶的特性
【解析】【解答】A、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纤维素水解,只能催化淀粉水解,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B错误;
C、低温不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C错误;
D、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7.【答案】C
【知识点】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有极少数酶是RNA,因此绝大多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C。
【分析】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8.【答案】D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pH,A正确;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等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正确;可通过测定滤出果汁体积判断果胶酶最适pH,C正确;pH值过低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其变性失活,D错误。
【分析】1、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2、自变量是指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自变量一般是对所研究现象的一种解因变量是指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因变量一般是我们所希望解释的现象。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9.【答案】A
【知识点】酶的特性
【解析】【解答】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以用同一种底物、不同种酶进行相互对照实验,也可以用同种酶、不同的底物进行相互对照实验,A正确;
B、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可设置加酶组和加等量无机催化剂组作为相互对照,探究酶具有催化作用时,可设置加酶组和加等量蒸馏水组作为相互对照,B错误;
C、探究酶的最适pH时,应该设置多组接近最适pH的组别而且梯度差越小越准确,即至少应设置低于最适pH、等于最适pH、高于最适pH的3组实验(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C错误;
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应将淀粉、淀粉酶分别置于不同水浴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将相同温度下的淀粉与淀粉酶混匀进行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酶的专一性实验验证:此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不同酶溶液,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2、酶的高效性实验验证:对照组为反应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实验组为反应物+等量酶溶液底物分解速率。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率。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鉴定淀粉分解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4、探究酶的最适pH实验时,由于酸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并且碘—碘化钾能与碱反应,所以一般不宜选用淀粉和淀粉酶做实验材料,常选用过氧化氢酶和H2O2。
10.【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由图甲可知,a是底物。b是酶,c是生产物,酶的性状并没有改变,A错误;
B、如果a是单糖,两个a是不同的分子,那么形成的c是可能是蔗糖或半乳糖,B错误;
C、酶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当底物浓度一定时,酶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
D、题干中没有说明图乙的关系曲线是否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那提高温度后的M值可变大,也可变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
(2)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3)酶的活性:
①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 ②过酸 、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③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 11.【答案】A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B、曲线图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高于或者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都会降低,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空间结构,故由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升高,A正确,B错误;
C、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因此与t2相比,t1时更适合酶的保存,C错误;
C、t2为酶的最适温度,t1时温度较低抑制了酶的活性,此时酶的结构比t2时稳定,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2)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
② 过酸 、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③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④酶制剂适于在低温、最适pH下保存。12.【答案】C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若反应时间设置太长,各小组反应均全部完成,无法进行比较,A正确;
B、各组pH设置太小 ,酶活性受无关变量影响,B正确;
C、温度范围设置太广,温度过低时酶活性较低,温度过高时酶开始失活,C错误;
D、底物浓度设置太低,检测底物前后差异较小,或底物被完全分解,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13.【答案】D
【知识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作为对照,A不符合题意;
B.将温度由0℃升至100℃的过程中,肠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因为高温使蛋白质失活,B不符合题意;
C.胃蛋白酶在pH为12时已经失活,再将pH由12降低至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不会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只能证明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不能证明淀粉酶不能使蔗糖分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温度升高后,酶仍能恢复活性。但高温会导致酶变性,使其永久失去活性。
3.pH对酶活性的影响:每一种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才有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永久失去活性。
14.【答案】A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用果胶酶处理草莓,可以得到比较澄清的草每汁;而利用稀盐酸处理草莓可以制得糊状的草莓酱,二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产物片段长度不同,A错误;
B、果胶酶和稀盐酸都是催化剂,两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单糖相同,B正确;
C、果胶酶和稀盐酸都是催化剂,两者催化果胶主链水解断裂的化学键相同,C正确;
D、酶是有机催化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需要最适温度,盐酸是无机催化剂,水解果胶不需要最适温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2、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
15.【答案】D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正确;
B、本曲线是最适温度下所得到的,温度提高,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降低,B点将降低,B正确;
C、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加快,B点上移,C正确;
D、BC段反应速率不变说明酶已饱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①底物浓度: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快,但达到一定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变化.
②酶浓度: 反应速率随酶浓度的升高而加快。
③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④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注意: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
16.【答案】(1)不移;右移
(2)右上
(3)专一性;高效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麦芽糖水解生成两个葡萄糖,图中产物C、D不同
【知识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H2O2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在温度降低时,使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变长,但是e点平衡点不变,故e点不移,d点右移。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H2O2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若其他条件不变,H2O2量增加时,即底物量增加,那么反应继续进行,产物的量增加,因此平衡点改变会上移,f点移动方向是向右上方移动。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酶A催化底物B反应时,首先与底物结合,解释了酶的专一性特点。除外,酶还具有高效性、发挥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麦芽糖是由2分子的葡萄糖缩合形成出,而图乙中B物质分解后形成了C、D两种不同的小分子物质。
【分析】酶:
17.【答案】(1)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氨基酸
(2)0.020;6.5;偏酸、偏碱会使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3)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蛋白酶X对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
【知识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蛋白酶X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的单体是氨基酸,故该酶在细胞中合成时以氨基酸为原料。
(2)据题图分析可知,蛋白酶X添加相对值为0.020%时,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出现最大值,超过0.020%,再添加蛋白酶X,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不再增加;pH控制在6.5时,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达最大值,即酶活性最高。偏酸、偏碱会降低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因为偏酸、偏碱会使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3)探究蛋白酶X的最适温度,自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因变量为蛋白酶X的活性,故可设置一定梯度的系列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测定蛋白酶X对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高温、过酸或过碱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18.【答案】(1)双缩脲;蛋白质;RNA
(2)胞吐
(3)温度;反应时间、酶溶液的浓度、底物溶液的浓度(体积)
(4)碘液(碘);斐林试剂;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知识点】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1)为鉴定该物质的化学成分,研究人员将此种有催化功能的物质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结果出现紫色,根据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可知,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没有颜色变化,则该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RNA,因为酶的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研究者发现该物质是在种子的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该酶为淀粉酶,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据此可知,该酶从糊粉层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
(3)为探究pH值对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因变量是淀粉酶的活性,在设计该实验时,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无关变量的设置应该相同且适宜,通常还需要考虑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反应时间、酶溶液的浓度、底物溶液的浓度(体积)等。
(4)探究温度对该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选用碘液作为鉴定试剂,一般不选择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试剂,因为斐林试剂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经过水浴加热,而在水浴加热的过程可能会导致低温条件下的实验继续进行,从而使实验结果变得不准确。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沪科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4.2 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C.组成酶的化学元素一定有C、H、O、N
D.酶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细胞代谢中起调节作用
【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并非只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A错误;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不能从食物中获得,B错误;
C、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组成酶的化学元素一定有C、H、O、N,C正确;
D、酶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起调节作用的是激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2.(2022高一下·湖北期中)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有几项(  )
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③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④酶具有多样性
⑤细胞中酶的催化作用发挥后会被及时降解
⑥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仍能发挥作用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①正确;
②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比如蛋白酶能催化淀粉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分解,此时淀粉酶就是底物,②正确;
③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化学本质为RNA的酶不能,③错误;
④自然界中酶的种类很多,因此酶具有多样性,④正确;
⑤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细胞中酶的催化作用发挥后不会立即被分解,能多次重复利用,⑤错误;
⑥胃蛋白酶的最适pH呈酸性,进入小肠后,pH不适合,导致酶活性丧失,不能发挥作用,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酶:
(1)来源:活细胞产生。
(2)功能:具有催化作用。
(3)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6)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等。
(7)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关于人体内的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季节体内酶的活性不同
B.人体不同部位的酶最适pH相同
C.酶与底物结合后,形状发生改变
D.不同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
【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人属于恒温动物,不同季节人体的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A错误;
B、不同酶的最适pH值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5,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B错误;
C、酶与底物发生结合后,形状发生改变,反应完后恢复原状,C正确;
D、由于细胞分化同一个体内的各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各个细胞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种类和速率不同,因此不同体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酶:
(1)来源:活细胞产生。
(2)功能:具有催化作用。
(3)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6)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等。
(7)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8)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会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4.(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在探究“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的实验中,pH和气泡产生速率分别属于(  )
A.因变量、自变量 B.自变量、无关变量
C.自变量、因变量 D.因变量、无关变量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H2O2在H2O2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和O2,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人为改变的是pH的大小,因此pH是自变量,气泡产生速率可以反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为因变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生成氧气的多少。
(2)实验分析:①自变量为:pH。②因变量:气泡数量的多少或卫生香燃烧的情况③无关变量: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的量、溶液所处的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5.(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如图为某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R表示酶,可以为酶促反应提供活化能
B.温度、pH过高或过低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通过催化图示反应,洗去各种污渍
D.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仍然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D
【知识点】酶的特性
【解析】【解答】图示中R反应前后不变表示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温度过低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通过催化图示反应,可洗去油渍和血渍,不是所有污渍,C错误;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仍然具有催化活性,D正确。
【分析】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6.(2022高一下·三明期中)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能被唾液淀粉酶催化水解。下列关于唾液淀粉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淀粉酶能催化纤维素水解
B.唾液淀粉酶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C.低温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
D.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答案】D
【知识点】酶的特性
【解析】【解答】A、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纤维素水解,只能催化淀粉水解,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B错误;
C、低温不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C错误;
D、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7.(2022高一下·三明期中)绝大多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蛋白质 B.核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苷酸
【答案】C
【知识点】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有极少数酶是RNA,因此绝大多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C。
【分析】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8.(2022高二下·昆明期中)探究pH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变量是不同的pH
B.无关变量有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等
C.可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体积判断果胶酶的最适pH
D.pH过低时,果胶酶活性变小,但不失活
【答案】D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pH,A正确;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等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正确;可通过测定滤出果汁体积判断果胶酶最适pH,C正确;pH值过低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其变性失活,D错误。
【分析】1、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2、自变量是指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自变量一般是对所研究现象的一种解因变量是指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因变量一般是我们所希望解释的现象。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9.(2022·龙江模拟)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下列有关酶特性及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反应物的种类
B.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可设置加酶组和加等量蒸馏水组作为相互对照
C.探究酶的最适pH时,至少要设置过碱、中性和过酸三组实验作为对照
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将淀粉与淀粉酶混匀后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浴保温
【答案】A
【知识点】酶的特性
【解析】【解答】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以用同一种底物、不同种酶进行相互对照实验,也可以用同种酶、不同的底物进行相互对照实验,A正确;
B、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可设置加酶组和加等量无机催化剂组作为相互对照,探究酶具有催化作用时,可设置加酶组和加等量蒸馏水组作为相互对照,B错误;
C、探究酶的最适pH时,应该设置多组接近最适pH的组别而且梯度差越小越准确,即至少应设置低于最适pH、等于最适pH、高于最适pH的3组实验(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C错误;
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应将淀粉、淀粉酶分别置于不同水浴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将相同温度下的淀粉与淀粉酶混匀进行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酶的专一性实验验证:此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不同酶溶液,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2、酶的高效性实验验证:对照组为反应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实验组为反应物+等量酶溶液底物分解速率。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率。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鉴定淀粉分解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4、探究酶的最适pH实验时,由于酸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并且碘—碘化钾能与碱反应,所以一般不宜选用淀粉和淀粉酶做实验材料,常选用过氧化氢酶和H2O2。
10.(2022高一下·丽水月考)下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条件下该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与b结合后,b的形状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B.图甲中,如果a是单糖,那么c是蔗糖或麦芽糖
C.若适当增加酶量,图乙中的e点会向左移动
D.若适当提高温度,图乙中的M值会变小
【答案】C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由图甲可知,a是底物。b是酶,c是生产物,酶的性状并没有改变,A错误;
B、如果a是单糖,两个a是不同的分子,那么形成的c是可能是蔗糖或半乳糖,B错误;
C、酶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当底物浓度一定时,酶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
D、题干中没有说明图乙的关系曲线是否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那提高温度后的M值可变大,也可变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
(2)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3)酶的活性:
①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 ②过酸 、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③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 11.(2022高一下·哈尔滨开学考)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B、曲线图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高于或者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都会降低,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空间结构,故由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升高,A正确,B错误;
C、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因此与t2相比,t1时更适合酶的保存,C错误;
C、t2为酶的最适温度,t1时温度较低抑制了酶的活性,此时酶的结构比t2时稳定,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2)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
② 过酸 、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③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④酶制剂适于在低温、最适pH下保存。12.(2022高三下·湖北开学考)为了测定某种酶的最适温度,兴趣小组以温度为自变量设置了多个实验组,其他条件各组均保持一致。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反应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无法确定酶的最适温度。关于实验的设置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反应时间设置太长 B.各组pH设置太小
C.温度范围设置太广 D.底物浓度设置太低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若反应时间设置太长,各小组反应均全部完成,无法进行比较,A正确;
B、各组pH设置太小 ,酶活性受无关变量影响,B正确;
C、温度范围设置太广,温度过低时酶活性较低,温度过高时酶开始失活,C错误;
D、底物浓度设置太低,检测底物前后差异较小,或底物被完全分解,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13.(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作为对照
B.将温度由0℃升至100℃的过程中,肠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C.将pH值由12降低至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不会发生改变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D
【知识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作为对照,A不符合题意;
B.将温度由0℃升至100℃的过程中,肠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因为高温使蛋白质失活,B不符合题意;
C.胃蛋白酶在pH为12时已经失活,再将pH由12降低至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不会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只能证明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不能证明淀粉酶不能使蔗糖分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温度升高后,酶仍能恢复活性。但高温会导致酶变性,使其永久失去活性。
3.pH对酶活性的影响:每一种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才有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永久失去活性。
14.(2022·浙江选考)用果胶酶处理草莓,可以得到比较澄清的草每汁;而利用稀盐酸处理草莓可以制得糊状的草莓酱。果胶酶和盐酸催化果胶水解的不同点在于(  )
A.两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产物片段长度不同
B.两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单糖不同
C.两者催化果胶主链水解断裂的化学键不同
D.酶催化需要最适温度,盐酸水解果胶不需要最适温度
【答案】A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用果胶酶处理草莓,可以得到比较澄清的草每汁;而利用稀盐酸处理草莓可以制得糊状的草莓酱,二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产物片段长度不同,A错误;
B、果胶酶和稀盐酸都是催化剂,两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单糖相同,B正确;
C、果胶酶和稀盐酸都是催化剂,两者催化果胶主链水解断裂的化学键相同,C正确;
D、酶是有机催化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需要最适温度,盐酸是无机催化剂,水解果胶不需要最适温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2、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
15.(2021高一上·牡丹江期末)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表明,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若将温度提高10 ℃进行实验,B点将降低
C.若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B点会升高
D.BC段反应速率不变,说明随反应物浓度增加,酶已经耗尽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正确;
B、本曲线是最适温度下所得到的,温度提高,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降低,B点将降低,B正确;
C、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加快,B点上移,C正确;
D、BC段反应速率不变说明酶已饱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①底物浓度: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快,但达到一定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变化.
②酶浓度: 反应速率随酶浓度的升高而加快。
③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④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注意: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玉溪月考)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H2O2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在温度降低时,e点    (填“上移”或“下移”或“不移”),d点   (填“左移”或“右移”或“不移”)。
(2)若其他条件不变,H2O2量增加时,f点移动方向是   。
(3)图乙能解释酶的什么特性?   。酶还有哪些特性?   。该酶促反应不能代表麦芽糖水解的过程,为什么?   。
【答案】(1)不移;右移
(2)右上
(3)专一性;高效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麦芽糖水解生成两个葡萄糖,图中产物C、D不同
【知识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H2O2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在温度降低时,使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变长,但是e点平衡点不变,故e点不移,d点右移。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H2O2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若其他条件不变,H2O2量增加时,即底物量增加,那么反应继续进行,产物的量增加,因此平衡点改变会上移,f点移动方向是向右上方移动。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酶A催化底物B反应时,首先与底物结合,解释了酶的专一性特点。除外,酶还具有高效性、发挥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麦芽糖是由2分子的葡萄糖缩合形成出,而图乙中B物质分解后形成了C、D两种不同的小分子物质。
【分析】酶:
17.(2021高三上·贵州月考)肉类中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是人类获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肉制品加工中,酶能改善组织、嫩化肉类和转化废弃蛋白质,从而提高肉制品的质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蛋白酶X能降解肉类加工时产生的下脚料中的蛋白质,使资源最大化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蛋白酶X一般从植物中提取,该酶在细胞中合成时以   为原料。
(2)为确定蛋白酶X的最适用量和最适pH,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蛋白酶X添加量应控制在   %,pH应控制在   。偏酸、偏碱会降低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的原因是   。
(3)若要探究蛋白酶X的最适温度,则实验的基本思路是   。
【答案】(1)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氨基酸
(2)0.020;6.5;偏酸、偏碱会使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3)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蛋白酶X对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
【知识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蛋白酶X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的单体是氨基酸,故该酶在细胞中合成时以氨基酸为原料。
(2)据题图分析可知,蛋白酶X添加相对值为0.020%时,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出现最大值,超过0.020%,再添加蛋白酶X,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不再增加;pH控制在6.5时,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达最大值,即酶活性最高。偏酸、偏碱会降低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因为偏酸、偏碱会使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3)探究蛋白酶X的最适温度,自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因变量为蛋白酶X的活性,故可设置一定梯度的系列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测定蛋白酶X对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高温、过酸或过碱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18.(2021·吉林模拟)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认为这是一种能促使淀粉分解的酶,就尝试以下实验:
(1)为鉴定该物质的化学成分,研究人员将此种有催化功能的物质与   试剂混合后,结果出现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是   ,若没有颜色变化,则该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   。
(2)研究者发现该物质是在种子的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则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
(3)为探究pH值对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实验时,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无关因素如   、   等因素。
(4)探究温度对该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选用   作为鉴定试剂。不宜选用   作为鉴定试剂的原因是   。
【答案】(1)双缩脲;蛋白质;RNA
(2)胞吐
(3)温度;反应时间、酶溶液的浓度、底物溶液的浓度(体积)
(4)碘液(碘);斐林试剂;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知识点】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解答】(1)为鉴定该物质的化学成分,研究人员将此种有催化功能的物质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结果出现紫色,根据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可知,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没有颜色变化,则该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RNA,因为酶的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研究者发现该物质是在种子的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该酶为淀粉酶,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据此可知,该酶从糊粉层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
(3)为探究pH值对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因变量是淀粉酶的活性,在设计该实验时,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无关变量的设置应该相同且适宜,通常还需要考虑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反应时间、酶溶液的浓度、底物溶液的浓度(体积)等。
(4)探究温度对该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选用碘液作为鉴定试剂,一般不选择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试剂,因为斐林试剂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经过水浴加热,而在水浴加热的过程可能会导致低温条件下的实验继续进行,从而使实验结果变得不准确。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