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昆虫记》经典名著阅读练习题目(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昆虫记》经典名著阅读练习题目(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2 15:5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目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它拥有华丽的外表,但内心丑恶。它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有‘青铜’和‘黄金’条纹,尾部有一条蓝色的丝带。”句中它的名字是 ;有一类昆虫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事,那就是能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这一类昆虫叫 。
(2) “几乎每次进餐后,它(蓝图拉毒蛛)都要整理一下仪容。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扫干净”,此段文字选自《 》,描写了蓝图拉毒蛛进食后的生活习性,说明了昆虫也同人类一样有着 的良好习惯。
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 ,他关注的是昆虫 。他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 ,对 的赞美。这种 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第二天清晨,我们带了一把锄头和一把铁铲,重新又回到了老地方。在孔道之前,芦管依然还插在那边,我和小保罗挖了一条壕沟后,再从沟道的两边开始挖,后来,挖了差不多二十寸深,蜂巢便暴露出来了。
②这真是一个壮观美丽的建筑啊!它大得简直像一个大南瓜,除去顶上的一部分以外,各方面全都是悬空的,顶上生长有很多的根,其中多数是茅草根,穿透了很深的“墙壁”进入墙内,和蜂巢结在一起,非常坚实。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软的,它的形状就成圆形,各部分都会同样的坚固。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沙砾的,那黄蜂掘凿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蜂巢的形状就会随之有所变化,至少不会那么整齐。
③在低巢和地下室的旁边,常常留有手掌宽的一块空隙,这块面积是宽阔的街道。这些建筑者,在这里可以行动自由,继续不停地进行它们各自的工作、用它们自己的双手,使它们的窠果更大更坚固,通向外面的那条孔道,也通向这里,在蜂巢的下面,还有一块更大一些的空隙,其形状是圆的,就如同个大圆盆,在蜂巢扩建新房时,可以增大其体积。这个空穴,还有另外一个用途,那就是盛废弃物品的垃圾箱。看来这里的基本设施还是较为齐全的。
④这个地穴是黄蜂们用自己的“双手”亲自挖掘出来的。然而,事实上,没有一点挖出的泥土堆积在蜂巢的大门之外。黄蜂们挖出的泥土被搬运到哪里去了呢?答案是:它们已经被弃散在不引人注意的广阔的野外去了。这干百万只黄蜂,飞到外面来的时候,每一个身上都附带着一粒土屑,抛散在离开窠巢很远的各处土地上。因此,挖出的泥土的痕迹一点儿也看不到了。所以,蜂巢看上去像一片净土一样。
⑤黄蜂的巢是用一种薄而柔韧的材料做成的。这种材料是木头的碎粒,很像-一种棕色的纸。它的上面有一条条的带,其颜色视所用木头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蜂巢是用整张“纸”做的,就可以稍稍抵御寒冷,起到保暖的作用。但是,黄蜂就像做气球的人一样,它们懂得温度可以利用各层外壳中所含有的空气来保持。所以,黄蜂把它们的低巢做成宽的鳞片的形状,一片一片松松的铺起来,显出很多的层次来,整个蜂巢形成一种粗粗的毛毯状,厚厚的,而且多孔,其内部含有大量的空气,这样一来,外壳里的温度,在天气很热时,一定是很高的。
⑥黄蜂们的动作常常与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定理相吻合。它们可以利用空气——这个不良导体来保持它们家里的温度。它们早在人类还未曾想到做毛毯之前就已经做出来了,而且技艺还很高,它们在建筑窠巢的外墙时,只要极小的外围,就足以造出很多的房间,它们的小房间也同样如此,其面积与材料都非常经济。
(1) 这则材料节选自 (作者)的科普作品《 》。如果要为这则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你会拟成“ ”。
(2) 这则材料的作者曾说,“黄蜂就像一个聪明智慧的建筑家”,细读文章,梳理黄蜂建筑“蜂巢”聪明智慧的表现。
(3) 分析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
这干百万只黄蜂,飞到外面来的时候,每一个身上都附带着一粒土屑,抛散在离开窠巢很远的各处土地上。
(4) 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黄蜂们的动作常常与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定理相吻合。
(5) 这则材料第一段说“在孔道之前,芦管依然还插在那边”,请你结合名著阅读,说说“芦管的作用。除了“芦管”之外,作者还带了什么材料来帮助探究黄蜂的蜂巢?
名著阅读。
(1) 《昆虫记》的作者是 国的 ,他被誉为 ,他的这部著作被誉为 。
(2) 下列关于《昆虫记》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食粪虫为“清道夫”。
B.在作者笔下,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用了拟人的修辞,读起来情趣盎然。
C.作者详写了自己坚持弄明白象态橡栗象的产卵方式及过程,是为了告诉读者探索的过程常常是曲折而且困难重重的,但是坚持下去终将探明真相的道理。
D.《昆虫记》十大卷,语言幽默风趣,其中的《蝉》和《猫》,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1) 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 》。
(2) 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 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 的特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为了迎接全国科普日,××中学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开展了“小昆虫,大世界”的科普周活动。小张刚读完法布尔《昆虫记》,对多彩的昆虫世界深感兴趣。
(1) 以下是“小记者团”的通讯报道,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包括世界名蝶展、铁甲雄风展,科普报告“飞天刀螂”“虫鸣私语”,昆虫知识竞答、蝴蝶贺卡 DIY 体验活动等。
②希望同学们能认识更多昆虫,了解它们并开始喜欢它们、爱护它们。
③在主题展览中,我们将见到 200 余种精美的蝴蝶标本和精美甲虫标本 265 个,其中不乏金斑喙风蝶、中华虎凤蝶、长戟大兜虫等精品。
④从而更加关心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之家。
⑤本次科普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为学校提保了丰富的主题展览和科普讲座等活动。
A.①②④⑤③ B.①③②④⑤ C.⑤②④③① D.⑤①③②④
(2) 小张收集了四张宣传海报,发现“铁甲雄风”海报上缺少一句活动推介语,请你补上: 。
(3) 小张打算在科普周活动中介绍《昆虫记》,包含四个环节:
A.法布尔及《昆虫记》简介
B.生动有趣的“昆虫档案袋”
C.《昆虫记》蕴含的科学精神
D.《昆虫记》洋溢的生命赞美
他设计了一张流程图,来展示法布尔探究昆虫“假死”现象的实验过程,你认为这张图应该放入上面哪个环节?并陈述理由。
应该放入 环节(填字母),理由是 。
(4)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道:“再看更远的未来,一切迹象似乎都表明,随着自身的日益进步,将来终有一天,人类会灭亡,被过度的所谓‘文明’所扼杀。”结合这句话和你阅读《昆虫记》的体会,谈谈本次科普周主题“小昆虫,大世界”的意义(80 字左右)。
【文段一】
蝉的卵(节选)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节选自《昆虫的故事》)
【文段二】
金步甲(节选)
金步甲只有在屠杀比它弱小的毛毛虫时才占上风。而且,它不善攀援,只在地面捕食。不会上树,使它明显地失去了优势。我从没见过它爬上树冠捕食,哪怕是最小的灌木,它根本不去注意哪些待在一拃高的百里香树枝上令人垂涎的猎物,这是很大的遗憾。如果金步甲能爬高,能离开地面去远足,三四只金步甲组成的小分队,将会以怎样迅猛的速度歼灭甘蓝上的菜青虫啊!
金步甲什么都吃,甚至还吃比较胖的带棕色斑点的灰色鼻涕虫。在三四个屠夫的进攻下,肥胖的鼻涕虫很快就被制服了。金步甲最爱吃鼻涕虫背部有一层壳保护的部位,外壳像一层珍珠盖在鼻涕虫心脏和肺的位置上。那个部位有硬颗粒物,比别的部位更香,这种含矿物质的作料好像很合金步甲的口味。常在夜里爬行偷吃嫩生菜的鼻涕虫,应该是金步甲经常吃的一种食物。
(节选自《昆虫记》)
【文段三】
绿蝇(节选)
我们再举最后一个例子,证明蛆虫预先将食物液化的事实。如果我将鼹鼠、游蛇,或者其他动物的尸体置于露天的沙罐里,套上金属纱罩以防双翅目昆虫入侵,那么尸体就会在烈日的暴晒下变干、变硬,而不会像预料的那样把下面的沙土浸湿。尸体肯定会渗出液体,任何一具尸体都像一块吸满了水的海绵,尽管水分的散发是那样缓慢,也会被干燥的空气和热气蒸发掉;因此尸体下面的沙土能保持干燥,或者说基本干燥。尸体变成了木乃伊。
相反,如果不用纱罩,让双翅目昆虫随便进入,情形就不同了,三四天后在尸体下面出现了脓液,大片沙土被浸润了,这是液化的开始。
我将会不断地看到那种曾令我震惊的实验结果。这次实验对象是一条神医游蛇,长一点五米,有粗瓶颈那么粗,由于它比较庞大,超出了沙罐的容量,我把它盘成双层螺旋状。当它处于分解旺盛期时,沙罐成了沼泽,无数只绿蝇蛆虫和麻蝇蛆虫在沼泽里涌动。
容器里的沙土被漫润了,变得泥泞不堪。液体从罐子底部那个盖着一块扁卵石的小孔滴下来,这是蒸馏釜在运作,那条游蛇正在死尸蒸馏釜中蒸馏。一两周之后,液体将消失,被泥土吸干,在黏糊糊的沙土上只会剩下一些鳞片和骨头。
总之,蛆虫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能量,它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死者的遗骸归还给生命,将体进行蒸馏,分解成一种提取液,然后植物的乳母大地汲取了它,变成了沃土。
(节选自《昆虫记》)
【文段四】
萤火虫(节选)
还有更令人信服的例子,有时我幸运地看到一些蜗牛正在爬行,脚蠕动着,完全伸出,这时它们受到了萤火虫的进攻。蜗牛乱动了几下流露出不安的情绪,接着一切都停止了,脚不爬行了,身体的前部也失去了像天鹅脖子那种优美的弯曲形状,触角软塌塌地垂下来,弯曲得像断掉的手杖。
蜗牛真的死了吗?根本没有,我可以使表面上已死的蜗牛复活过来。在两三天半死不活的状态之后,我把病人隔离开来,给它洗一次澡,虽然这对于实验取得成功并不是绝对必须的。两天后,那只被阴险的萤火虫伤害的蜗牛恢复了正常。它可以说是复活了,它又能活动,又有感觉了。如果用针刺激它,它有感觉;它蠕动,爬行,伸出触角,仿佛什么不愉快的事都没发生过似的。全身酩酊大醉般的昏昏沉沉都彻底消失了,它死而复生了。这种暂时不能活动、不觉得痛苦的状态叫作什么呢?我想只有一个适当的名称,那就是麻醉状态。
许多捕食性膜翅目昆虫吃虽然未死却无法动弹的猎物。通过它们的丰功伟业,我了解了昆虫令对方浑身瘫痪的奇妙技术,它用自己的毒液麻痹其神经中枢。在人类的科学实践中还没有发明这种技术现代外科学最奇妙的一种技术之前,在远古时代,萤火虫和其它昆虫显然已经了解这种技术了。昆虫的知识比我们早得多,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外科医生让病人嗅乙醚或者氯仿,昆虫通过大颚的弯钩注射一种极其微量的特殊毒药。人类有朝一日会不会利用这种知识呢?如果我们更好地了解小昆虫的秘密,那么我们在将来会有多少卓绝的发现啊!
(节选自《昆虫记》)
(1) 关于观察,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明白蝉是如何用前足挖掘泥土,藏身地穴保全弱小的自己,“我”使用了放大镜,看清了幼虫几分钟就挖好了土穴,完成了全过程。
B.“我”从没见过金步甲爬上树冠捕食,哪怕是最小的灌木。可见“我”是经过长期的观察,才得出金步甲不善攀援,只在地面捕食的结论。
C.“我”发现金步甲喜欢吃常在夜里爬行、偷吃嫩生菜的鼻涕虫,也就是说我除了观察金步甲的进食,还常在夜里观察鼻涕虫的行为习性。
D.在蜗牛被萤火虫攻击后,“我”分别在用针扎它和给它洗澡的两个状态下,细致观察了它的脚和触角的变化,得出它会死而复生的结论。
(2) 阅读文段三,下面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将鼹鼠、游蛇或其他动物的尸体置于露天的沙罐里,不管是否盖金属纱罩,结果相同,由此可见法布尔严谨求真的实验精神。
B.为了把道理说明白,法布尔把尸体比作是“吸满了水的海绵”,水分被缓慢蒸发而变干变硬,由此可见法布尔笔法的客观平实。
C.从“不断地看到”可以推断,法布尔不止一次地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由此证明,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多次实验和反复验证之上。
D.在举“神医游蛇”为例进行说明时,法布尔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游蛇因为体积庞大,所以分解会更加旺盛的结论。
(3) 法布尔的《昆虫记》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要分析。
如果金步甲能爬高,能离开地面去远足,三四只金步甲组成的小分队,将会以怎样迅猛的速度歼灭甘蓝上的菜青虫啊!
(4) 法布尔曾经反驳过质疑他的人“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阅读以上文段,你认为法布尔对生命抱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你和小奇、小霞本学期阅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请你完成各题。
【材料一】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是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节选自课文《蝉》)
【材料二】
儿童是效果极佳的存储系统。习惯和传统一旦存入他的记忆档案,就再也无法销毁。蝉能如此出名,应归功于儿童。儿童在最初尝试背诵东西时,就结结巴巴地念叨了蝉的不幸经历。有了儿童,构成寓言基本内容的那些浅薄无聊的东西,便将长久保存下去:蝉将永远是在严寒袭来的时候忍饥挨饿,尽管冬天本来不会有蝉;蝉将永远乞求几颗麦粒的施舍,实际上那食物与它的吸管是根本不相容的;蝉还将总是一位乞讨者,所乞求的却是自己从来不吃的苍蝇和小蚯蚓。
出现这些荒唐的谬误,责任究竟在谁?拉 封丹的大部分寓言,确实因为观察精细而引人入胜;然而在上述的问题上,他的确颇欠思虑。拉 封丹早期故事中的主题形象,诸如狐狸、狼、猫、山羊、乌鸦、老鼠、黄鼠狼,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动物,拉 封丹自己是了如指掌的;它们所做的事情和动作,都描写得准确细腻,惟妙惟肖。这些故事人物就生活在当地,出没于附近一带,甚至与作者朝夕相处。这些动物的公共生活和私生活,都发生在他眼皮底下。不过,在他那个“兔子雅诺”蹦跳的地方,蝉是看不到的,属于外乡人;蝉的声音他闻所未闻,蝉的模样他见所未见。他的心目中,那名声蜚然的歌唱家,肯定就是螽斯这类东西。
……
寓言家讲给我们的事情,被事实真相当做一种“肆意杜撰”而摈弃。有时候,蝉和蚂蚁之间是有关系,但都不是较为确定的关系;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它们的关系恰恰与人们所说的相反。并不是蝉主动与蚂蚁建立关系,它活在世上,从来无需别人的援助,这关系是由蚂蚁的主动造成的,他是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在自己的粮仓里囤积一切可吃的东西。任何时候,蝉都不会到蚂蚁的窝门前乞讨食物,也不会保证什么连本带利一起还;正相反,正是缺食慌神的蚂蚁,向歌唱家苦苦哀求。请注意,我说它是苦苦哀求!借还之事,绝不会出现在掠夺者的习俗当中。它剥削蝉,而且厚颜无耻地把蝉洗劫一空。
(选自《昆虫记 蝉和蚂蚁的寓言》,王光译,作家出版社)
(1) 请根据材料一,梳理蝉的鱼形幼虫从出孔到隐身的过程,完成填空。
出孔—— ——悬挂——落地—— ——藏身
(2)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蝉的幼虫落地后,面临着哪些“危险”?
(3) 根据材料二,小霞发现下面拉封 丹的寓言有一些描述并不符合蝉的真实习性,请你分点加以概括。
蝉和蚁
蝉在整个夏天,
日日唱歌消闲,
北风终于来到,
它可样样缺少,
没有一点苍蝇,
蚯蚓更不见影。
它找邻居蚂蚁,
前去叫饿喊饥,
恳求蚂蚁宽容,
借给几粒麦种,
捱到春天来临:
“动物一言为定,
明年秋收以前,
连本带利还清。”
蚂蚁不爱出借,
算它较小缺点。
它对借债者说:
“热天你没干活?”
“请您不要见怪,
逢人唱个痛快。”
“唱歌?真是舒服;
何不现在跳舞!”
(4) 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请以上面两则材料为例,从科学性和文学性两个角度说说鲁迅为什么给予《昆虫记》这么高的评价?
1.
(1) 金蜂;蝇
(2) 昆虫记;讲卫生
2. 昆虫的生活;活生生的生命过程;尊重;自然万物;敬畏生命
3.
(1) 法布尔;昆虫记;黄蜂筑巢。
(2) ①黄蜂掘凿土地遇到阻碍时会改变蜂巢的形状;②在蜂巢内留有空隙便于活动和扩建,基本设施较为齐全;③将挖出的泥土抛到野外,使蜂巢看上去像一片净士;④利用空气这个不良导体来保持它们家里的温度;⑤建筑蜂巢的面积与材料都非常经济。
(3) 作诠释。本句通过对前一句“它们已经被弃散在不引人注意的广阔的野外去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者更能理解黄蜂如何处理挖出的泥土,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4) “常常”表示经常、不止一次,但并不是全部,用在这里说明黄蜂们的动作与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定理有很多是相吻合的,但井不是全部吻合,使说明更加准确可信。
(5) “芦管”的作用就在于避免石油被泥土吸收;作者还带了半品脱的石油、一块有一定坚实度的粘土,用石油来闷住黄蜂蜂巢,使里面的黄蜂窒息而死,避免自己被蛰;粘土用来把入口堵死,以截断黄蜂的逃跑路线。
4.
(1) 法;法布尔;“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的史诗”
(2) D
5.
(1) 昆虫记
(2) 准备捕食蝗虫;机警从容
6.
(1) D
(2) ①观甲壳虫英姿;②铁甲风云起,勇士属我强。
(3) C;实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流程图从提出假设,到反复实验获取数据,最终证明假设成立。这是一个严密的科学研究过程,反映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4) ①小昆虫的命运和大世界的命运密切相关,保护昆虫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②我们从小就要接受环保教育和生命教育,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联系现实,感受人类的生存危机,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性有一定的认识,不要让过度的物质追求破坏自然环境;从《昆虫记》阅读谈到昆虫的种类很多,昆虫的世界有很多丰富有趣的现象,和人类的世界一样精彩。
7.
(1) D
(2) C
(3) 从所给句子可以看出,法布尔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如句中将金步甲爬高比喻成“远足”,将成群结队的金步甲比喻成“小分队”,而将金步甲捕食菜青虫的活动用“歼灭”描述,在法布尔笔下,琐碎平常的昆虫活动被生动的笔触描绘得饶有趣味。
(4) 文中法布尔对金步甲、绿蝇、萤火虫等昆虫习性加以细致而耐心的观察,从而探究出各类昆虫的习性,并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之描绘,可见法布尔对于探究昆虫的生命活动有着由衷的热情,他对生命抱持着好奇、尊敬、欣赏的态度,“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这是法布尔最好的人生写照。
8.
(1) 脱皮;掘土
(2) ①被风吹到没办法掘土隐藏的地方;②寒冷的天气。
(3) ①冬天本来不会有蝉;②蝉将永远乞求几颗麦粒的施舍,实际上那食物与它的吸管是根本不相容的(蝉不吃麦粒)/蝉还将总是一位乞讨者,所乞求的却是自己从来不吃的苍蝇和小蚯蚓(蝉不吃苍蝇和小蚯蚓);③是蚂蚁剥削蝉,而且厚颜无耻地把蝉洗劫一空。
(4) 科学性:示例一,使人们获得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比如材料一,让人们了解了幼虫从出孔到藏身的过程。示例二,他注重观察。比如材料三不随意相信流传久远的寓言故事,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证明蚂蚁才是蝉的剥削者(从法布尔关注、尊重昆虫生命的角度也可)。文学性: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任选一方面归纳)。材料一中“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幼虫悬挂时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