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4 11:0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孙子兵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今民与上同意也。
第22课
《孟子》三章
《列子》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4 .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学习目标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作品简介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朗读节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得道者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女”同“汝”,你
通假字
字词释义
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 )
父命之( )
与民由之( )
古义:男子;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生命
古义:遵循;今义:介词,从
一词多义

妾妇之道也( )
不得志,独行其道( )
法则,规律
道路
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 )
省略句:
以居天下之广居( 省略主语“大丈夫”)
细节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天时




地利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攻城
守方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米粟多
地利
委而去之


人和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守城
攻方
战争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主张(结论)
施行“仁政”
(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排比
论点范围
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孟子提出的“人和”,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有借鉴意义。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是君主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写作特色
1.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作者从战争的角度出发,思路从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2.语言简练,善用排比;骈散结合,节奏感强。
文章多次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的排比句式,意在说明防御者占有极为有利的条件,结果他们仍不得不“委而去之”,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文中还运用了一些骈句,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板书设计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类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结论
得道者多助——天下顺之
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
施行仁政
战争需要人和
治国需要人和
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