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06 15: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讨论: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讨论: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答:手指被刺扎,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到了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脊髓中的中枢,然后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上肢的肌肉,肌肉的协同收缩与舒张,使手缩回。同时,脊髓会将信号送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并意识到手被扎。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讨论: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答: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轻轻叩击膝盖下韧带,小腿前踢
物体飞来时,不自觉眨眼
反射
一、反射
(1)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草履虫躲避食盐,游向肉汁
手碰到烫东西会缩回
适用范围
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
一、反射
(1)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过程:
感受内外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
作出规律性应答
传入信号
传出信号
讨论:
(1)完成上述反射需要那些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反射弧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二、反射弧
(1)组成:
都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
判断反射弧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1)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简称“小角进大角出”
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感受器
(2)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
刺激
能够接受外界刺激后并产生兴奋。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效应器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感受器
(2)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
刺激
产生反应
能够接受外界刺激后并产生兴奋。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
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导至肌肉或腺体。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可以对刺激做出规律性应答反应。
(3)反射完成的条件:
①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②需要适宜的刺激。
注意: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判断以下描述是不是反射,若不是,请说出判断依据。
1.针扎后缩手 _____________
2.针扎后产生痛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摄入盐分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渴觉,并喝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刺激传出神经,肌肉收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滴加NaCl溶液,鞭毛虫会远离滴加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缩手反射
不是,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是,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
不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反射
不是,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不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反射
手被扎并缩回来后,为什么还会感觉疼痛?这说明兴奋还可以在哪里传导?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完成“大本”探究1对点训练。
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特点:先天性、终身性,不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有限。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2)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渐形成的反射。
特点:后天性、可建立、可消退,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谈虎色变
条件反射建立过程
1.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
1.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
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
4.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
思考:
1.该实验说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果后续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食物,狗的唾液分泌会如何变化?
3.是否可以建立其它条件刺激与狗分泌唾液之间的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2.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
3.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
2.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
思考: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不是代表条件反射的丧失?
条件反射消退的机理: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条件反射消退的实质: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条件反射的建立对生物有何适应意义?
答: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意义
持续时间
反射数量
联系
先天具有,遗传获得
大脑皮层以下
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
一般是永久的
有限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
大脑皮层+其他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 适应性,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可以消退的(反复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几乎是无限的
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1.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 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
(2) 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
(3) 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
×
×
×
2.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
3. 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C. 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
D.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 有关的问题。
(1) 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 。
(2) 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 )。
(3 ) 从该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 从以上实验结果 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填“能”或”不能”)。
不能
不能
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就不能完成
不能
如果你家里养了猫或狗,要让它在固定的地点大小便,你该怎样训练它呢
提示:通过奖励或惩处,使猫、狗建立定点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例如,在猫、狗将要大小便的时候,将它转移到固定大小便的地点,完成大小便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随意大小便,便给予一定的惩罚。多重复,直到建立起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