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6 22:3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四)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味(xìng) 牛犊(dú) 凋谢(diāo)
B.茸毛(ròng) 洗涤(tiáo) 深渊(yuān)
C.卑微(beī) 消逝(shì) 濒临(bīn)
D.星辰(chén) 繁殖(zhí) 遏制(y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B.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C.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大赛前夕,教练员喋喋不休地嘱咐参赛选手赛场上的注意事项。
3.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2)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3)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A.拟人 比喻 比喻 设问 B.比喻 拟人 比喻 反问
C.比喻 拟人 拟人 设问 D.比喻 排比 拟人 反问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曦月(xī) 襄陵(xiāng) 追溯(sù) 抵御(yù)
B.长啸(xiào) 荇草(xìng) 颓败(tuí) 急湍(tuān)
C.轩邈(miǎo) 鸢飞(yān) 横柯(kē) 缥碧(piǎo)
D.东皋(gāo) 驱犊(dú) 萋萋(qī) 戾天(lì)
5.《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6.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1)耸( )起 (2)发jì( )
7.阅读上面文字,给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B.但 C.由于 D.所以
8.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9.文段中“油光可鉴”中“鉴”的意思是______,“实在标致极了”中“标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0.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寻家风]以下是活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1)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幅作品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 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 )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_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视野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俱庐南面之山 天之骄子 不毛之地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览不能兼收 嫉贤妒能 难能可贵
C.实是欲界之仙都 始知是山之阴 实事求是 物是人非
D.自康乐以来 则五峰排列自掩 泰然自若 妄自菲薄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
理解:此句描写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
【乙】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翻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
理解:写出了到达五老峰路途遥远,无近路可抄,为下文描写五老峰做铺垫。
1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中陶弘景通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而乙文中徐霞客则通过“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甲乙两文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五、现代文阅读
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
朱鸿达
①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10年前的事。
②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莘县第一中学。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的路口等长途汽车。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
③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在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那时的父亲正值不惑之年,和我今日的年龄相仿,但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进县城。
④老家距县城较远。当时道路很差,长途汽车也未更新换代,途中随时上下旅客,5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漫长的路途,我和父亲并排坐着,彼此没有交流,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风景。偶尔,匆匆一瞥间能看到父亲清癯的脸颊、额头的皱纹和双鬓花白的头发,几次想和父亲说话,却欲言又止。
⑤时光匆匆,短短的三年,父亲的黑发却变成了村北河沟里花白的芦苇荡,而额头则被岁月用无情的刻刀刻满皱纹,脸颊变得更加黧黑和清瘦。三年后,我到济南上大学。从未去过济南的父亲依旧和我在村东头坐上了开往济南的长途车。在省城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我,变得自以为是,对父亲的言语或行为颇有微词,常常打断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气壮地反驳。而父亲无奈的目光总是默默地从我视线中移开,然后低下头缄默不语。
⑥年少轻狂的我,从未真正体会过父亲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以致很多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这段往事,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
⑦大学毕业后,我坐着长途汽车从济南回到故乡,母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村东头,站在瑟瑟的秋风中等我。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是依稀记得她见到我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把行李放到三轮车上,然后和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望去,故乡已在眼前,而未来的路却一片迷茫。转身望着渐行渐远的长途汽车,心想,再次远行不知道是何时?
⑧经历了峰回路转,经历了辗转流离。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生命的脚步早已沿着村口那辆长途汽车走遍了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脉仍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
⑨后来,每次远行仍是父亲送我,而每次迎接我的永远是母亲慈祥的笑容。曾经我从未在意,为何每次都是父亲送行,母亲接我?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父亲默默地带我走上更远更广阔的路,母亲则迎接我回到故乡,回到温暖的家。
⑩记忆中,在农村生活大半辈子的母亲,除去种地做饭,几乎没有机会去县城,也没机会坐长途汽车,她的生命植根在故乡的院落,植根在故乡的土地上,把生命最灿烂的时光留给了子女,留给了庄稼,以致她生命活动的半径在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很久,母亲几次较远的车程便是附近的舅妈家、伯父家和姨妈家,这里安放着她的亲情与牵挂。
时光如长途汽车一去不返,只留下蹉跎的岁月。今天,我有了自己的汽车,想带父母出去转转,却发现二老如故乡那株斑驳衰老的老榆树已经没有力气前往更远的地方了,而仅存不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儿孙,他们正乘着一辆破烂不堪的长途汽车摇摇晃晃地驶向生命的终点。
去年的秋末,家里添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购买前我征求父母的意见,他们坚定地说,不用买,买了也没用。而当我把三轮车骑到他们面前,他们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时至今日,每次远行,望着满头白发和满脸皱纹的父母而心酸。他们曾带我走过人生的四季,领着我走过生命的十字路口,最后走向人生的春天,我却只能看着他们一天天衰老,渐渐地离我而去。而我也会送走我的儿女,依依不舍的望着他们坐上长途汽车,渐行渐远的消失在我泪眼模糊中。
(选自《散文选刊》2021年3月,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回忆了父亲送我坐长途汽车上学和远行而母亲总是在村头接我回家的事,引发了我对生活、对亲情的思考。
B.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是这样变化的:从高中时的依赖到大学时的不屑,很多年后深感自责,而现在是满怀感恩之情。
C.文章第⑤段加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衰老沧桑的形象。
D.文章第⑧段中说我生命的脚步走过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脉仍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这里的意思是说我在外面闯荡不容易,还是要回到故乡发展。
15.文章第⑥段中说“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请结合上文,说说我的“幼稚和无知”表现在哪里?
16.文章第⑩段写了母亲生命活动的半径很小,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7.结合文章,探究一下题目“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竞没有寄过一封信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②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③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19.理解下面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及作用。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20.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藤野先生"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想象一下,藤野先生可能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试写出几句。
21.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六、作文
22.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确定立意;符合文体;②不要套写,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A
6. (1)sǒng (2)髻 7.B 8. 比喻 夸张 9. 照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10. (1)先人留下的祖训和直接向父母学习。 (2) A项, 理由:贫穿不可怕,可怕的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家人齐心,相互爱护,关心支持,有事共担当,才是家。 (3)上联:身教 下联:家风
11.A 12.【乙】 13. 美 险 实是欲界之仙都 真雄旷之极观也
14.D 15.上大学后,我自以为是地打断父亲的言行,我却不知道此举深深地伤害了父亲,我也没有体会到父亲内心的难受,更不明白父亲不予计较的宽容与苦心。 16.内容上反映了母亲将全部心血付给了家庭,表现了母亲甘心付出,重视亲情,牵挂亲人的品质;结构上为下文写我想带父母远行、为他们买电动三轮做铺垫。 17.“春天”比喻美好灿烂的人生,“生命之车”比喻父母的关爱呵护。表面意思是我在父亲的陪伴下坐着长途汽车读书、远行,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天地;深层含义是儿女一路上在父母的呵护下,沐浴着亲情,学习成长,追求着美好的生活,走向灿烂的人生。
18.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和鼓舞。 19.最:表示程度极高,表明藤野先生给“我”鼓励最大,让“我”感激的程度最深,从而突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20.符合心理描写就可以。 21.他是一个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的学者,是一个为人善良、诚恳,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22.范文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又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目送着列车远去,我已站在这宽敞明亮的站台上,望着站牌上那清晰的字迹,我不禁小声的喃喃道:“又是一年毕业季!”
毕业了!这三个字不知何时已悄然出现在我的心头。六年光阴,就此匆匆而过,心中的惆怅、苦涩以及种种说不出的情感已交杂在一起,内心,波涛滚滚。
夜幕下的校园,却似乎比过往更冷清了,只依稀看到几道熟悉的身影在操场上匆匆而过,随即消失在教学楼的层层阴影中。缓缓地穿过走廊,推开熟悉的木门,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日常的欢声笑语好似依旧在耳畔,只是现在只有无尽的沉默在教室中徘徊。昏白的灯光下,笔尖划过同学录的“窸窸窣窣”代替了每个人的心声。重新坐在那熟悉的位置上,望向漆黑的星空,回忆起三年的点点滴滴,不免百感交加。回过神,愣愣的望着桌上不知何时多出来的一张张同学录,心,沉,沉……
往日巧舌的老师们在此时也失去了往日的尊严,仅有干涩的微笑及眼中欣慰的泪珠,寂静在昏暗的教室中蔓延,沉默让人窒息。
许久,班主任率先开口:“同学们……”话未毕,他的泪水却先流了出来,泣不成声。哦,原来,老师也有这么脆弱的一面。断断续续,鼓励与道别的话语再次钻入我们的耳畔,抽泣声终是在各个角落中响起,再听,已是泪落心头……
阳光再次带来了新的开始,而我已站在了候车区,回想起昨日的点点滴滴,望着呼啸而来的列车,我知道我已告别了青涩的青春。但,结束了吗?不,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带着这段美好的风景再次踏上征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