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在第一时间紧急动员,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防控工作。
B.《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C.阅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后,使我感知到了富有哲理的语言,了解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剖 (pāo) 联袂(mèi) 剔透(tì) 谆谆教诲(zhūn)
B.寒噤(jīn) 细菌(jūn) 祈祷(qí) 得陇望蜀(lónɡ)
C.氛围(fēn) 折本 (shé) 恣睢(zì) 鲜为人知(xiǎn)
D.胚胎(péi) 脊梁(jǐ) 污秽 (suì) 扣人心弦(xián)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歇息)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D.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4.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喻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了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C.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
D.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5.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2)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3)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A.拟人 比喻 比喻 设问 B.比喻 拟人 比喻 反问
C.比喻 拟人 拟人 设问 D.比喻 排比 拟人 反问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①____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②________;家庭suǒ屑便往往③________。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滢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里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suǒ( )屑 情郁( )于中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将“触他之怒”“触目伤怀”“发之于外”分别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横线上。
三、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关于“信”的名言。请简要概括“信”的含义。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修身》)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中和乐九章 总歌第九》)
【主题活动话诚信】
8.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策划者,请设计两项主题活动。
【班级演讲论诚信】
9.某班级准备用下面两幅漫画证明当今社会中“信”的重要性,请你分别用100字以内的简洁语言,叙述下面两幅漫画的内容。
【甲】 【乙】
四、对比阅读
寺名同“承天”,文意各不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承天寺
泉州承天寺,异迹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畜①异志,欲掘百井以为兆,后功亏其一而止。井上筑石塔数处,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影一枝。每年梅树开花时,影上亦有花;生叶时,影上有叶;遇结子时,影上有子;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则影上惟存枯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至天将雨时,石上绽出水珠,亦俨然结一魁星形也。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节选)
【乙】
记承天寺②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①畜:同“蓄”。②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后功亏其一而止 止:__________
(2)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 俱:__________
(3)月色入户 户: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B.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C.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D.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3.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小明从标题看出了两文写作内容的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不同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草根募捐晚会
胡玲
①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②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③老街,城之一隅,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水性尤佳。老街边上是东江河。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④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他决定放弃治疗。老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⑤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翻看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⑥“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 ”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清洁工陈老太说。
⑦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菜的丁妈奶说;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校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
⑧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晌,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
⑨方姨,你会唱歌 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 ”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观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⑩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晚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舞台简陋,节目也不是很专业,但依然引来观众无数,人们通过晚会了解到老李的爱心事迹,纷纷慷慨解囊。
晚会临近尾声,观众渐渐散去,这时只见方姨身穿洁白演出礼服,神采奕奕地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方姨亮嗓,蓦地,观众们呆了。她的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
“天啊,这完全是专业歌手的水平,方姨真是深藏不露啊!”老街人连连惊叹。
哎,这声音听着好耳熟啊!很像当年文工团的歌手安妮。对,她是安妮,我想起来了。20年前,安妮可是小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销声匿迹了……台下有不少人高声议论着。
方姨唱毕,台下掌声雷动,她眼神闪光,娓娓道来:“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曾经的歌手安妮,当年文工团改制后,我下岗了,我去酒吧唱歌,去农村跑商演,做婚庆歌手。后来,有人说我老了,唱法过时了,生活一落千丈,那时,我又生了一场大病,身材变形。为了生存,我只能改行,隐姓埋名,来到老街,开了间包子铺。老街人不知道我是谁,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老李,救起了我落水的儿子,他是个好人,希望好人有好报。”
方姨接着说:“其实,我已经20多年没唱歌了,为了这次登台,我偷偷练声……我说这些,只想告诉台下的老李,我都能重新站上舞台,重新唱歌,你也可以从病床上站起来。”好!好!台下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草根募捐晚会结束了,余热未了,引发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4月8日,有删改)
14.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老李患病,牵动人心→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媒体报道,引起关注
1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方姨的形象。
16.结合全文按要求赏析。
(1)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品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17.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极为巧妙,试结合⑧— 段进行分析。
18.有人给文章添加了一个结尾:“半月后,老李的手术在中心医院进行……”。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 说出你的理由。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9.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根据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另外两件事。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0.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此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21.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2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六、作文
23.微写作
请从以下书目中任选一本你喜欢的名著向同学推荐,从作品的语言、情节、形象、情感或主题等角度说说推荐的理由。150字左右。
《红星照耀中国》 《傅雷家书》 《名人传》 《西游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B
6.(1) 琐 yù
(2) 晶滢 晶莹
(3)触目伤怀 发之于外 触他之怒
7.诚信、信誉;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8.例:举办诚信故事会;开展诚信人物专访活动;举办诚信图片(书画)展览会。(两项即可) 9.【甲】示例:失信像拴在腿脚上的铁链一样拖累你,又会像牢笼一样禁锢你,你将被禁止乘坐飞机和列车软卧,被限制贷款,面临资金缺乏的困境。
【乙】示例:有人经常拖延信用卡还款时间,违背与银行订立的信用,在银行信用系统中留下不良信用记录,需要贷款时就会因欠款不良信用记录而无法获得银行批准。
10. 停止 全,都 门 只是 11.A 12.(1)在近处看,没见什么东西,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幅用淡淡的墨水画成的魁星图。(2)张怀民也还没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3.甲文标题点明写作对象,文章内容围绕写作对象介绍其中景物的来历、数量、特点等。乙文标题交代文体和时间、地点、事件,文章内容侧重叙写作者和友人夜游承天寺的所见所感。
14. ①草根献策,等划晚会; ②举行晚会,方姨演唱(或:方姨演唱,激励老李) 15.①知恩图报:登台唱歌,感谢并鼓励老李,也感谢老街人对她的帮助;②性格坚强:勇敢面对下岗失业、病痛等打击,改行开包子铺;③唱功专业:歌声清亮高亢,宛如天籁。 16.(1)形象生动地写出老李患病的消息带给老街人的震撼之大、影响之广。(2)侧面描写,通过人们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方姨歌声动听,演唱精彩。 17.可从悬念、铺垫和反转中任进一方面作答。悬念:前文写方姨的犹豫和艰难抉择,给读者留下疑惑,后文写方姨自述经历,揭示谜底,吸引读者,引人入胜。铺垫: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怀疑,以及对方姨上台前晚会情形的叙述,都是为方姨出场作铺垫,这样能更好地塑造方姨的形象。反转(或突转):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疑惑,后文写观众沉醉于方的精彩演唱中,与前文形成强烈的反转,使情节跌宕起伏。 18.选文结尾更好。理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或:加后的结尾更好。理由:结构上,首尾期应,结构完整;内容上,结果圆满,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
19. 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0.(1)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 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2)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21.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22.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
23.示例:我向同学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魅力十足的纪实作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采访和考察数月,根据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写了堪称中华民族脊梁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故事。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我们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博大的胸襟气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