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溃退(kuì) 遗嘱(shǔ) 颁发(bān) 仲裁(cái)
B.刹那(shà)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屏息(bǐng)
C.凛冽(liè) 着舰(zhuó) 娴熟(xián) 镌刻(juān)
D.巨额(é) 咆哮(páo) 轨迹(guǐ) 舰艉(wēi)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剖 (pāo) 联袂(mèi) 剔透(tì) 谆谆教诲(zhūn)
B.寒噤(jīn) 细菌(jūn) 祈祷(qí) 得陇望蜀(lónɡ)
C.氛围(fēn) 折本 (shé) 恣睢(zì) 鲜为人知(xiǎn)
D.胚胎(péi) 脊梁(jǐ) 污秽 (suì) 扣人心弦(xián)
4.下面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阐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结构必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这五个部分组成,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概括性)是它的基本特征。
B.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C.新闻六要素指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它与记叙文的六要素完全相同,因此,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
D.《一着惊海天》这篇消息报道了我国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新闻事件。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他原名沈德鸿,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该文开篇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
二、基础知识综合
6.下面一段文字是刘倩同学所整理的有关作者的档案,阅读后回答问题。
汪曾祺(1920-1997),江苏________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七年,他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
(1)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据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 3月6日,一男子将共享单车扔入海河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天津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属地公安和平分局迅速行动,与市局相关部门协作,启动合成作战机制,投入精干警力,连夜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确定了视频中的嫌疑人王某某(男,21岁,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拍摄并上传视频的嫌疑人许某(男,20岁,辽宁省葫芦岛市人),遂对该二人立即实施抓捕。3月7日16时许,在当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将刚刚潜回原籍的嫌疑人王某某、许某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火车站成功抓获。
在此,平安天津、天津网警对一直关注此案以及积极提供线索的广大网友、媒体和公众表示衷心感谢。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开展案件的审理工作,坚决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1)阅读上面材料,为消息拟一个标题。
(2)下面是该男子扔共享单车的视频截图,请就图片里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3)为“保护单车,文明出行”拟一条标语。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B.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高妙
C.是日更定矣 是:这
D.客此 客:客居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为天下唱
B.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云归而岩穴暝
D.问其姓氏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B.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在水中,掩盖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D.庭院中如果有积水就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一起横在水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11.下面表格中,对两文理解和分析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选文 所叙之事 所描之景 所寓之情 点睛之笔
甲 ①月夜寻友游承天寺 ②幽静迷人,似真似幻 ③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④“乐”
乙 ⑤雪夜约友游湖心亭 ⑥寂静空旷,色彩明丽 ⑦看雪的愉悦,淡淡的故国之思 ⑧“痴”
A.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④⑧
五、现代文阅读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2.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13.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我”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
朱鸿达
①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10年前的事。
②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莘县第一中学。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的路口等长途汽车。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
③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在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那时的父亲正值不惑之年,和我今日的年龄相仿,但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进县城。
④老家距县城较远。当时道路很差,长途汽车也未更新换代,途中随时上下旅客,5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漫长的路途,我和父亲并排坐着,彼此没有交流,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风景。偶尔,匆匆一瞥间能看到父亲清癯的脸颊、额头的皱纹和双鬓花白的头发,几次想和父亲说话,却欲言又止。
⑤时光匆匆,短短的三年,父亲的黑发却变成了村北河沟里花白的芦苇荡,而额头则被岁月用无情的刻刀刻满皱纹,脸颊变得更加黧黑和清瘦。三年后,我到济南上大学。从未去过济南的父亲依旧和我在村东头坐上了开往济南的长途车。在省城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我,变得自以为是,对父亲的言语或行为颇有微词,常常打断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气壮地反驳。而父亲无奈的目光总是默默地从我视线中移开,然后低下头缄默不语。
⑥年少轻狂的我,从未真正体会过父亲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以致很多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这段往事,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
⑦大学毕业后,我坐着长途汽车从济南回到故乡,母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村东头,站在瑟瑟的秋风中等我。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是依稀记得她见到我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把行李放到三轮车上,然后和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望去,故乡已在眼前,而未来的路却一片迷茫。转身望着渐行渐远的长途汽车,心想,再次远行不知道是何时?
⑧经历了峰回路转,经历了辗转流离。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生命的脚步早已沿着村口那辆长途汽车走遍了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脉仍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
⑨后来,每次远行仍是父亲送我,而每次迎接我的永远是母亲慈祥的笑容。曾经我从未在意,为何每次都是父亲送行,母亲接我?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父亲默默地带我走上更远更广阔的路,母亲则迎接我回到故乡,回到温暖的家。
⑩记忆中,在农村生活大半辈子的母亲,除去种地做饭,几乎没有机会去县城,也没机会坐长途汽车,她的生命植根在故乡的院落,植根在故乡的土地上,把生命最灿烂的时光留给了子女,留给了庄稼,以致她生命活动的半径在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很久,母亲几次较远的车程便是附近的舅妈家、伯父家和姨妈家,这里安放着她的亲情与牵挂。
时光如长途汽车一去不返,只留下蹉跎的岁月。今天,我有了自己的汽车,想带父母出去转转,却发现二老如故乡那株斑驳衰老的老榆树已经没有力气前往更远的地方了,而仅存不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儿孙,他们正乘着一辆破烂不堪的长途汽车摇摇晃晃地驶向生命的终点。
去年的秋末,家里添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购买前我征求父母的意见,他们坚定地说,不用买,买了也没用。而当我把三轮车骑到他们面前,他们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时至今日,每次远行,望着满头白发和满脸皱纹的父母而心酸。他们曾带我走过人生的四季,领着我走过生命的十字路口,最后走向人生的春天,我却只能看着他们一天天衰老,渐渐地离我而去。而我也会送走我的儿女,依依不舍的望着他们坐上长途汽车,渐行渐远的消失在我泪眼模糊中。
(选自《散文选刊》2021年3月,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回忆了父亲送我坐长途汽车上学和远行而母亲总是在村头接我回家的事,引发了我对生活、对亲情的思考。
B.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是这样变化的:从高中时的依赖到大学时的不屑,很多年后深感自责,而现在是满怀感恩之情。
C.文章第⑤段加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衰老沧桑的形象。
D.文章第⑧段中说我生命的脚步走过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脉仍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这里的意思是说我在外面闯荡不容易,还是要回到故乡发展。
15.文章第⑥段中说“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请结合上文,说说我的“幼稚和无知”表现在哪里?
16.文章第⑩段写了母亲生命活动的半径很小,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7.结合文章,探究一下题目“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的含义。
六、作文
18.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电视、报纸、广播能够了解到许多新闻。那么你能针对班级、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件事写一则消息吗?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D
6.(1)高邮 受戒 大淖记事
(2)将“理解”改为“了解”。
7.(1)天津一男子将共享单车扔入海河,刚潜回原籍即被抓获
(2)这种行为是不文明的行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共享单车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的公共资源,更是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的重要设施,每个市民有责任保护和爱护它,同时这也是市民文明素养的标志,我们应该发挥好共享单车的作用,文明出行,健康出行。
(3)节约资源,共享单车,文明礼让,健康出行!
8.B 9.C 10.A 11.C
12.写法一:双线结构。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我”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爱国主义”主题得以深化。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写法二(侧重人物塑造):外貌描写(白描);衬托(正衬、反衬);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13.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也是他后来弃医从文的思想起点。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并决心不学医学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14.D 15.上大学后,我自以为是地打断父亲的言行,我却不知道此举深深地伤害了父亲,我也没有体会到父亲内心的难受,更不明白父亲不予计较的宽容与苦心。 16.内容上反映了母亲将全部心血付给了家庭,表现了母亲甘心付出,重视亲情,牵挂亲人的品质;结构上为下文写我想带父母远行、为他们买电动三轮做铺垫。 17.“春天”比喻美好灿烂的人生,“生命之车”比喻父母的关爱呵护。表面意思是我在父亲的陪伴下坐着长途汽车读书、远行,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天地;深层含义是儿女一路上在父母的呵护下,沐浴着亲情,学习成长,追求着美好的生活,走向灿烂的人生。
18.齐心协力 追逐梦想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9月28日,光明中学举办了2018年秋季运动会。
上午八点,队列表演开始。七年级(1)班第一个经过了主席台,随后,各班级方阵依次通过主席台并绕场一周。整齐的步伐、洪亮的口号、激昂的音乐——这既是同学们展示自我的时刻,也是即将展开竞争的序幕。许多班级在经过主席台的时候,变换着队列,充分展示了自己班级的特色与风采。有的班级喊着口号鼓舞士气,有的班级挥动旗帜激发斗志……他们别具匠心的方阵设计和铿锵整齐的队形,博得了全体观众的阵阵掌声。
方阵表演结束,学校领导陈校长致开幕词。陈校长希望全体运动员发挥“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本届运动会上奋勇拼搏、敢于争先,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并预祝本次运动会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上午九点,比赛正式开始。径赛赛场上,运动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听“砰”的一声,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们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跑去。这时,跑道两边的同学们齐声高喊:“加油!加油!”在一片片“加油”声中,运动员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不一会儿工夫,场上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领先者竭力扩大优势,落后者毫不气馁。到终点了,全场一片欢呼,既是对优胜者的鼓励,又是对不弃者的赞赏。田赛赛场上,一圈圈的观众将掷铅球的运动员围在中间。只见运动员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伸胳膊动腿,有的双手握拳,有的仰头望着天空,有的挥舞着手臂……轮到自己出场了,运动员便大吼一声使出吃奶的劲将手中的铅球抛了出去,这模样,像极了国际赛场上的运动健将。取得了优异成绩,围观的同学们大声欢呼;不小心失败了,全场一片惋惜声。没有参赛项目的同学比参赛者还紧张,激动。他们摇着彩旗,喊着口号,为他们心中的英雄呐喊助威。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勇拼搏,赛场外,拉拉队员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下午4点,运动会在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中落下了帷幕。获得好名次班级的同学奔走相告,笑颜写在他们脸上,成绩落后的班级,运动员相互鼓劲,誓言下届比赛再决雌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