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共31张PPT)+素材+导学案(含答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共31张PPT)+素材+导学案(含答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7 11:25: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庐(lú) 东篱(lí) 塞上(sài) 花溅泪(jiàn)
B. 殷勤(yīn) 烽火(fēng) 梦魂(hún) 不胜簪(zān)
C. 提携(xié) 角声(jiǎo) 燕脂(yān) 铁未销(xiāo)
D. 霜重(chòng) 折戟(jǐ) 谩有(màn) 嗟日暮(cuō)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 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 浑欲不胜簪(简直)
C.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 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5.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 九万里风鹏正举。
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后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8. 下面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9. 下面对《春望》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破”“深”二字触目惊心,残破的城池、草木杂生的春景,为全诗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
B. “感时”“恨别”两词,凝聚着他为国事而伤怀的沉重忧愁。
C. 诗人曾因战乱而辗转避难,也曾困居长安,与家人音讯隔绝。战火平息后,他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获知了妻子儿女的音信,怎能不无比惊喜!
D. 白发疏稀难簪,是因为内心的愁苦焦虑难以排解,这首诗忧国、伤时、思家、自哀,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10. 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压”和“摧”两个字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 诗人将“黑”“金”“紫”“红”等颜色融入诗中,给人以沉重感。
C.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D. 第六句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11. 选出对《赤 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12.下列关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词人范仲淹在这首词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B.“九万里……”一句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既展示了词人的理想与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心愿,又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秩序的不满。
C.在这首词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这是在词人幻想的境界中。
D.这首词大半以人神对话组成,同时结尾“三山”与起句“云涛”暗接,“蓬舟”与“千帆”相应,“我报”与“问我”结合,章法缜密。
13.文学常识填空。
(1)《饮酒(其五)》的作者 ,字 , (朝代)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2)《春望》的作者 ,盛唐时期伟大的 ,被世人尊为“ ”,其诗被称为“ ”。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 ,字 ,唐代诗人,有“ ”之称。
(4)《赤壁》的作者 ,字 ,唐代诗人,与 并称“小李杜”。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 ,号 , (朝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4.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 。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 , ”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 。
(6)李清照在《渔家傲》中运用典故,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
(7)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诗歌鉴赏
15.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逃离官场的欣喜之情。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 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爱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D. 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2)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的诗句是: 、 、
、 、 、 。
(3)“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 。
(4)你是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的?
答: 。
(5)诗中哪个词能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中的心情?
答: 。
1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2)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________”字写出了触目惊心之景,“________”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3)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写到了①____ __ _的景象,抒发了②_____ ___的情感。
(4)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本诗“感时花测泪、恨别鸟惊心”都写到了鸟。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
(5)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 。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首句中“压”字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体现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B.诗歌第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呜的号角声,格调悲壮,意境苍凉。
C.诗中“半卷红旗”运用借代写敌军趁夜偷袭守军之状,“霜重”加剧悲凉的氛围。“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暗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D.这首诗歌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颇有震撼力。
(2) 本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此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4)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 。
(5)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黄金台”与“幽州台”同指战国燕昭王所建招贤台,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各异,请指出其不同之处。
答: 。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赤壁》的作者与李商隐合称“___ __”,诗中的“东风”指____ _____; “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___ ____ 。“前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3) 试简要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答: 。
19.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这首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 “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中的“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作者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D. 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2)这首词写的是 ,其实是 的折射。
(3)“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__ ____,“学诗谩有惊人”传达处作者_____ __的苦闷心情。
(4)简析“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 。
(5)这首词的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 。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诗人所见,寄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B.甲诗颈联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代指战争。
C.乙诗首联简要叙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D.乙诗颔联两“出”和两“归”重复对照,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
(2)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
【部编版】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庐(lú) 东篱(lí) 塞上(sài) 花溅泪(jiàn)
B. 殷勤(yīn) 烽火(fēng) 梦魂(hún) 不胜簪(zān)
C. 提携(xié) 角声(jiǎo) 燕脂(yān) 铁未销(xiāo)
D. 霜重(chòng) 折戟(jǐ) 谩有(màn) 嗟日暮(cuō)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中的霜重(chòng)正确读音是(zhòng),“嗟”读音应为“jiē”。 故答案为:D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中的错别字。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背诵、默写古诗文时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别。B.“贱”应改为“溅”;C.“锋”应改为“烽”;D.“消”应改为“销”。故答案为:A。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的朗读节奏应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划分诗句的节奏。按音节划分的话,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每句大多三个节拍,然后我们再结合意思进行划分。据此可划分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 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 浑欲不胜簪(简直)
C.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 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注意结合句子,注意一词多义的辨析。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分析关键词语的含意即可。“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将”是“拿起”的意思,不是将来。“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所以“举”是“飞,飞起;飘动”的意思。故答案为D。
5.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 九万里风鹏正举。
【答案】 B
【解析】【分析】A.采薇: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C.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人水化为龙;
D.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
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判断正确,C判断错误,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因此,这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应是用典。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后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答案】D
【解析】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8. 下面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诗歌主题思想的掌握。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来理解,不可只看字词望文生义。C项中“地自偏”不是指环境的偏僻。此句意在说明只要内心宁静,远离尘嚣,就不会受外界的干扰。故正确答案:C。
9. 下面对《春望》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破”“深”二字触目惊心,残破的城池、草木杂生的春景,为全诗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
B. “感时”“恨别”两词,凝聚着他为国事而伤怀的沉重忧愁。
C. 诗人曾因战乱而辗转避难,也曾困居长安,与家人音讯隔绝。战火平息后,他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获知了妻子儿女的音信,怎能不无比惊喜!
D. 白发疏稀难簪,是因为内心的愁苦焦虑难以排解,这首诗忧国、伤时、思家、自哀,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答案】C
【解析】C.错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这一句是写诗人对家书的期盼,并没有真正收到家书。故选C。
10. 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压”和“摧”两个字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 诗人将“黑”“金”“紫”“红”等颜色融入诗中,给人以沉重感。
C.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D. 第六句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答案】D
【解析】D项“斗志难振”表述有误。“寒”是突出塞外天气的寒冷恶劣,声不响是突出冷到鼓都没法敲响。以环境的恶劣,天气的寒冷衬托出战斗的残酷和战士们的毫不气馁的大无畏精神。故选D。
11. 选出对《赤 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答案】D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作者并没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故D项“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的理解有误。
12.下列关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词人范仲淹在这首词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B.“九万里……”一句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既展示了词人的理想与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心愿,又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秩序的不满。
C.在这首词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这是在词人幻想的境界中。
D.这首词大半以人神对话组成,同时结尾“三山”与起句“云涛”暗接,“蓬舟”与“千帆”相应,“我报”与“问我”结合,章法缜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A表述不正确,这首词的作者是李清照而非范仲淹。BCD表述正确。故答案为:A。
13.文学常识填空。
(1)《饮酒(其五)》的作者 ,字 , (朝代)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2)《春望》的作者 ,盛唐时期伟大的 ,被世人尊为“ ”,其诗被称为“ ”。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 ,字 ,唐代诗人,有“ ”之称。
(4)《赤壁》的作者 ,字 ,唐代诗人,与 并称“小李杜”。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 ,号 , (朝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答案】(1)陶渊明;元亮;东晋(2)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3)李贺;长吉;诗鬼(4)杜牧;牧之;李商隐(5)李清照;易安居士;宋代
14.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 。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 , ”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 。
(6)李清照在《渔家傲》中运用典故,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
(7)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6)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7)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有“篱”“燕脂”“凝”等。
二、诗歌鉴赏
15.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逃离官场的欣喜之情。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 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爱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D. 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B.“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不是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所以说法错误;故选B。
(2)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的诗句是: 、 、
、 、 、 。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后完成此题不难。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南山的景色,山、夕阳、飞鸟等构成美丽的图画。诗人沉浸其中,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诗人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故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 。
【答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字词的鉴赏能力。“尔”在这里是代词,这样。指代上句的内容。
(4)你是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的?
答: 。
【答案】此句强调人的精神应超脱一些,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或较少受到外界烦乱事物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作者的写作情感来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5)诗中哪个词能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中的心情?
答: 。
【答案】悠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赏析情感的理解能力。诗歌中体现诗人陶醉自然的心情的词是:悠然。
1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逐项研读选项,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A.有误,首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不是家悲己的感情。BCD.正确。故选:A。
(2)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________”字写出了触目惊心之景,“________”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答案】破;深
【解析】本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3)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写到了①____ __ _的景象,抒发了②_____ ___的情感。
【答案】山河破败人烟稀少(荒凉) 忧国(爱国)的情感
【解析】空一:考查诗句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描写了山河破败,人烟稀少的景象。
空二:考查诗句表达的情感。“国破”点明背景,国都沦陷,长安城遭受安史之乱,流露出诗人的忧国之情。
(4)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本诗“感时花测泪、恨别鸟惊心”都写到了鸟。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
【答案】《饮酒》中作者笔下的是飞鸟,表达了作者追求恬淡、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春望》中作者笔下的是惊悸的鸟,表达了作者伤感、忧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探究情感。本诗中,“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感时伤别,鸟也“惊心”,即内心惊悸,因此“鸟”是惊悸的鸟。诗人借“鸟”来表达自己的伤时、忧国之情。
《<饮酒>其五》中“飞鸟相与还”描写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飞鸟结伴而还的美好画面。此句中的鸟是“飞鸟”,自在的鸟。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宁静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恬淡、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5)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 。
【答案】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忧愁苍老、神形憔悴的诗人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在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首句中“压”字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体现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B.诗歌第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呜的号角声,格调悲壮,意境苍凉。
C.诗中“半卷红旗”运用借代写敌军趁夜偷袭守军之状,“霜重”加剧悲凉的氛围。“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暗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D.这首诗歌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颇有震撼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赏析。ABD.正确;C.有误,诗中“半卷红旗”写的是部队夜袭敌军。故选:C。
(2) 本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答案】视觉 听觉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这里从声来写。“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此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答案】①“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只答到“招揽贤士的地方”就可得分)②“玉龙”:指宝剑。③情感:赞扬了将士们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依据文学常识积累解释“黄金台”的含义,“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玉龙”是宝剑的名字,代指宝剑。依据“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诗人借此诗句赞扬了将士们为报效国家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4)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 。
【答案】示例一:炼字角度:①“压”字,本意为“逼近”/“压迫”。②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③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④衬托守军将士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示例二:修辞角度: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②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③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或炼字角度入手进行分析鉴赏。炼字方面,“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把敌兵比作黑云,把阳光照耀下的铠甲比作鱼鳞,金光闪闪,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城欲摧”,运用夸张修辞方法,突出了敌军来势凶猛,情势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语言生动形象。
(5)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黄金台”与“幽州台”同指战国燕昭王所建招贤台,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各异,请指出其不同之处。
答: 。
【答案】①《雁门太守行》表达将士们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②《登幽州台歌》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孤寂。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重要典故的理解及用意的分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诗人引用这个故事、报效朝廷的决心,而只是写登台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A
【解析】A.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BCD.正确。故选:A。
(2)《赤壁》的作者与李商隐合称“___ __”,诗中的“东风”指____ _____; “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___ ____ 。“前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李杜;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本诗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联系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古战场时所作,联系作者后两句生发的议论,如果上天不给周瑜提供便利,孙刘联军就会失败。可知诗中的前朝指的是赤壁之战的时代,即三国时期。
(3) 试简要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答: 。
【答案】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表现战争的不同结局,别出心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诗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19.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这首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 “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中的“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作者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D. 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答案】A
【解析】A. 理解不正确。这首词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画卷,“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恢宏境界,“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磅礴气势,表现出明显的豪放词风格,是李清照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故选A。
(2)这首词写的是 ,其实是 的折射。
【答案】梦境 现实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对诗歌内容要认真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要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来解答。“梦魄”指梦境;作者借梦境来表达作家怀才不遇,对现实的不满情感。
(3)“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__ ____,“学诗谩有惊人”传达处作者_____ __的苦闷心情。
【答案】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 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诗歌表达的感情。“我报路长嗟日暮”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嗟”,叹息的意思。“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意思是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4)简析“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 。
【答案】这四个动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转”“舞”则将时间的转换传递给了读者。
【解析】本题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考查考生对字词的赏析,考生在炼字时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所以,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诗词的鉴赏要注意方法的掌握。坚持整体性原则和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
(5)这首词的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 。
【答案】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找幸福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是纯粹的语言赏析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在赏析诗句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情思、艺术境界,从遣词、造句、色彩、动静、修辞等方面来体会。此外,考生要由表及里,充分挖掘诗歌表情达意的内涵。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诗人所见,寄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B.甲诗颈联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代指战争。
C.乙诗首联简要叙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D.乙诗颔联两“出”和两“归”重复对照,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
【答案】D
(2)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
【答案】要点与评分:写出“思念亲人、为自己的衰老而感伤”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写出“以死明志的决心”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答案示例:《春望》(甲诗)表达了诗人思亲、悲己之情,《南安军》(乙诗)体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以身许国)的决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音韵美;背诵默写诗歌。
2.品读诗歌的意境美,探究诗中的"真意",理解诗歌所寄予的情感。
3.感悟诗人回归自然,闲适淡雅,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有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及诗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酒文化渊源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一起感受作者酒后的情感。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 写作背景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 lěi sì 】(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躬自劳作。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诗人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为酒后即兴而作,大多直抒胸臆,对世事的感慨。《饮酒》其五是组诗中最广为后世传诵的佳作。
3.文体知识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韵律特点: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4. 《饮酒》大意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预习设计
1.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名 ,字 ,一字 ,东晋时期著名的 诗人、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别号 ,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 ”。散文首推《 》。
2.给加点字注音
结庐( ) 车马喧( ) 东篱( ) 悠( )然
四、朗读诗歌
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结庐( )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⑵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
⑶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⑷山气( )日夕( )佳( ),飞鸟相与( )还。
⑸此中( )有真意( ),欲辨( )已忘言。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 有何深刻意义 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3.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5.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七、拓展延伸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八、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填空:
⑴诗中蕴含着只要精神高尚,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表明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悠游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诗中描写山野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诗中表明诗人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陶渊明《饮酒》,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
⑵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九、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预习《春望》
参考答案
三、1.潜 渊明 元亮 山水田园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
2.lú xuān lí yōu
五、1.⑴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在这里意为“居住”。喧嚣扰攘的尘世,人世间。⑵如此,这样。僻静。⑶闲适淡泊的样子。⑷山间的云气。傍晚。美好。相伴。⑸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指人生的真正意义。辨识。
2.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忘了怎样表达。
六、1.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世俗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①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②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 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 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相伴”,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③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应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返璞归真”。而这个“理”,正好为前两句“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3.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4.“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5.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总结全篇、点明主旨。
6.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尘俗的人生追求。
七、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八、1.答案: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⑵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⑷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⑸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⑴心远 悠然⑵不能。“见”表现诗人对山不是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⑶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见到了悠远的南山。⑷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26课《唐诗五首》导学案
第一阶段 课前自学质疑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了解诗词作者及作品简况,背诵默写五首诗词。2.品味诗歌语言,感知诗歌意境,体会诗句的感情。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陶渊明,字 ,又名 ,私谥“靖节”,世称 。浔阳柴桑人。他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被称为“ ”。杜甫,字 ,自号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 、 。李贺,字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 。有“ ”之称。杜牧,字 ,号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 ”。李清照,号 ,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 词派代表,有“ ”之称。 (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杜牧区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饮酒(其五)》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春望》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诗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一个十分具体而动人的英雄人物形象,格调浓丽而壮烈。以“报君黄金台上意”作结,反映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渔家傲》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满,词中多为爱情的歌颂,离别相思与伤春悲秋的叹息虽时有流露,但情调仍是欢快的,风格是爽朗的。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她举家南逃,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无疑,她的生活面扩大了,阅历加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很明显,贯穿这一时期词创作的主线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早期明快、爽朗的情调已经消失,而代之以浓厚的感伤情绪。但是,这首《渔家傲》却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干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作者在梦中横渡天河,直入天宫,并大胆地向天帝倾诉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后象鹏鸟一样,磅礴九天,或者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词风豪迈奔放,很近似苏轼、辛弃疾。
解释下列词语《饮酒》(1)结庐: (2)车马喧: (3)君: (4)何能尔: (5)悠然: (6)见: (7)南山: (8)日夕: (9)相与还: 《春望》(1)国破: (2)草木深: (3)感时: (4)恨别: (5)烽火: (6)三月: (7)抵: (8)浑: 《雁门太守行》(1)黑云: (2)金鳞: (3)甲光: (4)角: (5)凝夜紫: (6)临: (7)声不起: (8)报: (9)黄金台: (10)玉龙: 《赤壁》(1)折戟: (2)销: (3)将: (4)磨洗: (5)认前朝: (6)东风: 《渔家傲》(1))星河: (2)帝所: (3)天语: (4)殷勤: (5)嗟: (6)谩有: (7)蓬舟: (8)三山:
《饮酒》大意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春望》大意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雁门太守行》大意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大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磨洗掉铁锈以后辨认出这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小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渔家傲》大意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第二阶段 课堂探究拓展
《饮酒其五》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春望》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雁门太守行》
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赤壁》
作者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却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作者认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饮酒》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2.从《饮酒(其五)》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诗的诗意 4.“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是指什么 5.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春望》6.学生朗读这首诗,概述全诗大意。 7.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8.学生朗读这首诗,概述全诗大意。 9.诗歌描写了军旅生活的哪三个画面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赤壁》1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样写有何作用 1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所传诵的最后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蕴。 《渔家傲》14.学生朗读,概述全词大意。 15.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16.列举几个词中的动词,分析其作用。 17.词人梦中看到了天帝,并和天帝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8.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19.该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具体体现在哪里 20.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 这是否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表现
21.品评《饮酒》诗句,感受哲理美。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有的版本作“望”,你能说出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 有何深刻意义 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春望》
22.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23.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 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24.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有很多古人通过诗词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请写出几句爱国诗句。
25.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进行扩写。
要求:(1)展开想象,适当地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2)150字左右。
第三阶段 课后达标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浑欲不胜簪(简直)
C.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D.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3.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下列对《饮酒(其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出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5.下列对《春望》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首联即扣住“望”字,所望之景“国破”和“城春”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C.诗歌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
D.尾联写诗人“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这种愁情皆因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诗人忧愤难解。
6.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全诗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衬托了悲壮的英雄气概。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前句从听觉的角度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半句从视觉上表现边塞风光的秀美。
D.尾联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宛然在目,表现了主将不惜为国捐躯的志气。
7.下列关于《赤壁》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一首咏史诗。
B.“折戟沉沙铁未销”,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C.“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人磨洗干净,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前朝的遗物进一步引发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铺垫。
D.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要效仿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8.下列关于《渔家傲》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1分)
A.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B.“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茫茫无际的境界。
C.“星河欲转千帆舞”,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奠定了基调。
D.“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意的天帝,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
9.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2分)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5分)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3分)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二、课内精读(20分)
(一)(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12.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作简要评析。(2分)
(二)(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1分)
14.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分)
1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三)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2分)
16.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2分)
(四)(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2分)
18.“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9.初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分)
20.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1分)
2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三、课外精练(10分)
(一)(5分)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①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 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22.“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3.“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2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二)(5分)
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消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 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厨: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指菊花。
25.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___________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2分)“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___________的情感。
26.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兼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字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描绘写出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饮酒》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春望》
(1)国破:国都(今陕西西安)陷落。
(2)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4)恨别:怅恨离别。
(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6)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7)抵:值,相当。
(8)浑:简直。
《雁门太守行》
(1)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2)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4)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5)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6)临:逼近,到,临近。
(7)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8)报:报答。
(9)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10)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赤壁》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6)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渔家傲》
(1))星河:银河。
(2)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3)天语:天帝的话语。
(4)殷勤:关心地。
(5)嗟,慨叹。
(6)谩有:空有。
(7)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8)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第二阶段
1.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世俗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唯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3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 ”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4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3.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4.人的自然本性(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具体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深刻地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这种“真意”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后来多用来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5.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6.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城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落泪;伤心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比一天少,简直要插不住束发的簪子了。
7.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8.敌军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鳞片状的铠甲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小股部队半卷着红旗抵达易水边,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高举宝剑,甘愿为君王拼死。
9.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10.作者通过这首诗赞颂了戍边将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11.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12.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愤懑之情。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13.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14.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像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天帝恳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回答天帝说,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仙岛去。
15.上部分描写梦中场景,下部分叙述人生经历和向往追求。
16.“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二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17.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了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很温暖!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阕,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8.她要像大鹏那样乘风高飞,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19.(1)一开始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海天相接、星空苍茫的辽阔壮美景象。
(2)丰富奇异的想象。
(3)宏大的志愿出自阔大的胸怀,表现出高远的理想和精神世界。
20.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是消极避世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21.(1)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2)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地注视,“见”是无意识地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3)①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②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 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 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相伴”,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③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应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返璞归真”。而这个“理”,正好为前两句“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22.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23.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5.示例:秋高气爽,万木摇落,军中的号角声呜呜咽咽地响满天空。暮色中,刚经过白天酣战的沙场上,一片沉寂。有几只灰色的秃鹰在低低地盘旋,眼中射出贪婪之光。在尸身堆积如小丘的地方,半卷红旗斜倒着,一匹瘦马在主人的尸体前徘徊,不时发出凄惨的嘶鸣。土地已被鲜血浸透,就像胭脂一般浓艳,在夕阳的掩映下,呈现出一片紫色。
第三阶段
一、1.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正确;B.“贱”应改为“溅”;C.“锋”应改为“烽”;D.“消”应改为“销”。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分析关键词语的含意即可。D.“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所以“举”是“飞,飞起;飘动”的意思。
3.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错误,应断为: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A
【解析】A“‘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闹市。
5.D
【解析】D项“这种愁情皆因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这种愁情不仅因为与亲人书信中断,也因为战祸连连。
6.C
【解析】C项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燕脂凝夜紫”形容战场上的血迹,从视觉上表现了战争的惨烈,而不是边塞风光的秀美。
7.D
【解析】D项“表现了诗人要效仿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说法不恰当。诗人想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慨叹。
8.D
【解析】D项说法不合理。“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说法不妥。现实是黑暗的,现实社会是龌龊的。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寄寓着作者美好的理想。
9.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 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学生在作答时,只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对题干特点的分析及理解题目中的要求,即可作答。分析例句,明确仿写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的具体体现,句式是“……在……”。据此仿写即可。
10.(1)(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东篱采菊 悠然见南山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主题学习内容、专题学习任务的设定。回答此题时,一要仿照格式回答,二是要选取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因为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一是酒,二是菊花,我们可以选取菊花来回答此题。第(2)小题考查学生补充对联的能力。补写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例句为: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其结构为:人名加地点加诗句,补写的句子也应符合这个格式。
二、(一)1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12.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描写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结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这两句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用“见”字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这样突出作者的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据此可作答。
1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的理解。解答是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思考。一、二句的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这两句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三、四两句的意思是“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这两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四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这两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二)13.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
14.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5.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诗歌题目的理解。“望”到的景物可以从文中找到。《春望》题目中的“望”字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是眼睛望到的景色,是国家破败、荒草丛生;而“望”又可以理解为“希望”,面对安史之乱后的残破不堪的国家和在战争中痛苦挣扎的人民,作者感时伤世,希望国家能摆脱战乱,离散对亲人可以得以团聚,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14.本题考查诗中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5.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诗人这一年只有45岁,但已白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三)15.示例一: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示例二: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示例三: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报效朝廷、忠君报国的决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16.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报效朝廷、忠君报国的决心)
【解析】
15.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可抓住重点词“压”进行赏析,品析大军压境的压抑、紧张的气氛。也抓住修辞手法进行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16.本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一定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黄金台”是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要点明使用典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四)17.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8.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具有大鹏高飞之志。
【解析】
17.此题考查了理解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词人借助对梦境的描写,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的情感。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典故及其作用的能力。“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也要像这只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脱离自己困顿的生活,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的生活状态。
(五)19.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0.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21.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解析】
19.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所以这是一首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0.本题考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21.本题考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三、(一)22.住宿(住);过夜。
23.示例: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意对即可)
24.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
【解析】
22.此题考查的诗中字词的意思。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事件。根据“七盘岭”一词为地点,即可理解“宿”为“住宿;过夜”的意思。
23.此题考查诗歌的形象,阅读诗歌,根据其中描写的景象,发挥想像,从声、色、形等方面描摹诗中所写景色,可运用修辞手法对景物的状态加以形容修饰。本题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
24.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注意抓住诗中关键词语,“独游”,说明独自一人,“子规啼”“ 闻曙鸡”等意象,再著一“空”,就将诗人内心的“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失意),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二)25.愁闷、百无聊赖 豪壮
26.孤独、凄凉 消瘦、憔悴
【解析】
25.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东篱把酒黄昏后,中“酒”是借酒消愁;酒酣胸胆尚开张,是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因此是“乐”。
26.此题考查词语的品味,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 诗词五首
陶渊明
《饮酒》(其五)
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有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及诗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酒文化渊源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一起感受作者酒后的情感。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音韵美;背诵默写诗歌。
2.品读诗歌的意境美,探究诗中的"真意",理解诗歌所寄予的情感。
3.感悟诗人回归自然,闲适淡雅,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写作背景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 lěi sì 】(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躬自劳作。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诗人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为酒后即兴而作,大多直抒胸臆,对世事的感慨。《饮酒》其五是组诗中最广为后世传诵的佳作。
知识链接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韵律特点: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结庐( ) 车马喧( )
东篱( ) 悠( )然,
飞鸟相与还( )

xuān

yōu
huán
整体感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点我放诗文朗读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朗读时也可按照“二三”式来停顿,语调宜舒缓。前四句宜读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疏通诗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喧嚣扰攘的尘世
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如此,这样。
偏远,偏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中的“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远”指的是远离官场,远离世俗,超凡脱俗。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无求名逐利之心,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赏 析
疏通诗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边的篱笆
闲适淡泊的样子
(我)在东篱下随手摘摘菊花,闲适淡泊地欣赏南山胜景。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归巢。
山间的云气
傍晚
相伴
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
赏 析
疏通诗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自然之趣,人生真谛
分辨
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点明了全诗主旨。
赏 析
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合作探究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合作探究
2、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田园风光?此时诗人的心境如何?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云、日、鸟,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回归自然后悠闲自得的心境。
合作探究
3、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见”字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抬头,秀丽的南山之景一下子映入眼帘,这种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表现了诗人的心与山的自然相遇,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合作探究
4、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
一品用词美——“见”与“望”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
二品--意境美
“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
合作探究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用了哪些意象?有何深意?
用了日夕之山气与归林之飞鸟两个意象,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美好和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言下之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为什么要奔波于官场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投入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合作探究
6、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结,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如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一样,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人生真谛:人生应当远离官场的追名逐利,远离世俗的阿谀奉承,亲近自然,返璞归真,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合作探究
7、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虚伪和奸诈,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看到了一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心志高远、闲适豁达的诗人形象。
拓展延伸
结合本诗内容及下面的两则材料,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有一次,郡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郡守面前汇报时,工作的好坏全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他听后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的官俸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材料一】
拓展延伸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示例】我看到了一个顺应天性、坚守本真、洒脱恬淡 、崇尚自然 的诗人形象。
文章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志趣,以及闲适淡泊、物我两忘的心境。
课堂检测
⑴诗中蕴含着只要精神高尚,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表明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悠游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诗中描写山野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诗中表明诗人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理解默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课堂检测
2.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 、 。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远
悠然
不能。“见”表现诗人对山不是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A
课堂检测
5.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C
课堂检测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A
课堂检测
7.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B
板书设计
闲适心境
恬静生活
山间美景
人生真意
饮酒(其五)
结庐人境
心远地偏
采菊东篱
悠然见山
山气佳
飞鸟还
此中真意
欲辨忘言
热爱自然 淡泊名利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