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
课文梳理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两百千米中,两岸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叠的山峰,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正面描写】开篇写三峡两岸的连山,突出山的长、多。“七百里”足见其长,“无 阙”足见其多。这是从正面具体描绘出山峦绵延不断的景致。【侧面烘托】此句写山陡、高及江面的狭窄。“重”“叠”“隐”“蔽”四个字,形象地突 出三峡山势雄伟峻拔。“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 自非夜分,不见月”,从侧面烘托出山峰之高、江面之窄。这一段文字扣住了山的特点,句句突出了峰的连绵峭拔,只字未提水,但明 处写山,暗处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 水的迅猛做了铺垫。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 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内容概括:本部分介绍三峡总的特点:山高。岭连
实词意义
(1)略无阙处: (2)略无阙处:
(3)重岩叠嶂: (4)自非亭午夜分:
(5)自非亭午夜分亭午: (6)自非亭午夜分:
(7)不见曦月: (8)至于夏水襄陵: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部分是怎样从侧面表现三峡“山高”的特点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答:
3.语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答: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正面描写】正面落笔,极写夏天水势迅猛。“夏”点出所写季节,“阻绝”写江水暴 涨之快。。【比喻、烘托】作者抓住山势陡峭的特点,采用烘托的手法,通过“朝发”“暮到”的 航行描写以及“乘奔御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夏天三峡江水的凶猛之势。一 泻千里的江水,使人惊心动魄。
内容概括:本部分写三峡夏水———急猛奔放。
实词意义
①至于夏水襄 陵 襄:( ) ②沿 溯 阻绝 沿:( ) 溯:( ) ③或王命急宣 宣:( )
④虽乘 奔御 风 乘:( ) 奔: ( )御( )(5)不以疾也。疾:( )
问题探究
1.写水为什么先从夏水写起 请简要分析。
答:
2.为什么详写三峡夏季的流水
答: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则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水清,树荣(茂盛),山峻,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总领句】以“春冬之时”领起,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出现 了另外一种景象。【俯视】“素湍),回清倒影”实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这是俯视江中 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用“回清”描写“素湍”的动态,用“倒 影”描写“绿潭”的动态。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仰视】此处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树,“绝” “怪” 相映,尽显三峡的自然特征。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 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 然。作者写此,还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语言精练】“清荣峻茂”,富有趣味、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了四种景物,各具特 色,又由景境导出了诗人的心境。
内容概括:本部分写三峡春冬的景色———有很多趣味。
实词意义
(1)则【素】【湍】绿潭,( )( )(2)【飞漱】其间:( )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问题探究
(1)为何将春冬之水合在一起写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2)本部分怎样写三峡春冬之景色的
答: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关键词】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展现了三峡秋天的景致。【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修饰“啸”,暗示 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呼应首段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猿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使人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山 猿哀鸣则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引用】文末引用渔歌做结,一言峡长,一言声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景的悲凉 气氛这一段与前面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形象地描写出秋景的特 征$在“寒”“肃”的气氛中,响起了凄凉怪异的猿啼,再加上空旷山谷里久久不 绝、悲哀婉转的回声,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用当地的渔歌做结,闻 声而悲,催人泪下
内容概括:本部分写哀婉凄清的三峡秋景。
实词意义
(1)晴初霜旦: (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属引凄异:
(5)空谷传响: (6)哀转久绝: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是怎样突出三峡秋景的气氛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2.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答: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峡的自然景观
答:
课文总结
通假字
字 例句 释义
阙 略无阙处 通“缺”空缺
词类活用
词 例句 释义
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湍 素湍绿潭 形容词做名词,急流
朝、暮 观发白帝,专到江陵 “朝”“暮”都是表时间 的名词做状语,分别译 作“在早晨。在傍晚”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三峡的地貌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 一幅壮丽的山水长卷$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 奇险、清秀,表现了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
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一一紧扣三峡雄伟秀丽的总特征和 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 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 谷空旷的氛围,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 重,互相映衬,互相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沿溯 阻绝”,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又形象地表现出夏天奔腾湍急 的水势;春冬之时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 美丽的倒影;到了秋天又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总之,诗人以凝练生动的笔墨,以清丽准确的词句,写出了急中有缓、壮中有秀的四季景象。
2.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首先,诗人采取先大后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 次,写得起讫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境界全出,让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文章 后面的三段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三峡总的特点来写。总之,文 章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3.语言精练,句式灵活。
本文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百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 万千气象尽收笔底$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 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 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 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 貌,有摹声拟音;有自己立言,有他人代语$文章虽短,却概括 百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凄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 万语,尺素罗千里。
难点突破
课文在写三峡的四时风光时,没有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你觉得妥当吗?
诗人是为《水经》作注,重点是写水,于是根据三峡江水的 特点,依水势的涨落来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 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课文在写四时风光时,主要的还是写水(三季写水:夏、春、 冬),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 迅疾,最具特点$把秋天放在最后写,是因为它是描写三峡之 秋的悲凉气氛。没有写秋水,目的是让读者感受到三峡寒静肃 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考点精练
【2022★株洲】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 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 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 ①林寒洞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8. 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2022★天津】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 9~11 题。
三 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C.良多趣味 良:甚,很
D.林寒涧肃 肃:严肃,严厉
10.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
C.清荣峻茂 D.空谷传响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2021·安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潮阻绝 沿:______________ (2)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
(3)发大溪口 发:_____________ (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答: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2020年中考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_________
(3)沿溯阻绝 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 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优化学案解析版
课文梳理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两百千米中,两岸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叠的山峰,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正面描写】开篇写三峡两岸的连山,突出山的长、多。“七百里”足见其长,“无 阙”足见其多。这是从正面具体描绘出山峦绵延不断的景致。【侧面烘托】此句写山陡、高及江面的狭窄。“重”“叠”“隐”“蔽”四个字,形象地突 出三峡山势雄伟峻拔。“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 自非夜分,不见月”,从侧面烘托出山峰之高、江面之窄。这一段文字扣住了山的特点,句句突出了峰的连绵峭拔,只字未提水,但明 处写山,暗处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 水的迅猛做了铺垫。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 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内容概括:本部分介绍三峡总的特点:山高。岭连
实词意义
(1)略无阙处: (2)略无阙处:
(3)重岩叠嶂: (4)自非亭午夜分:
(5)自非亭午夜分亭午: (6)自非亭午夜分:
(7)不见曦月: (8)至于夏水襄陵:
【答案】(1)完全,全部 (2)断 (3)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如果 (5)正午(6)半夜(7)日光,这里指太阳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首段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狭窄的特点,写山势之险峻,为下文写水势的险急做铺垫
2.本部分是怎样从侧面表现三峡“山高”的特点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答:
通过描写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 就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从侧面表现了三峡“山高” 的特点。
3.语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答: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正面描写】正面落笔,极写夏天水势迅猛。“夏”点出所写季节,“阻绝”写江水暴 涨之快。。【比喻、烘托】作者抓住山势陡峭的特点,采用烘托的手法,通过“朝发”“暮到”的 航行描写以及“乘奔御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夏天三峡江水的凶猛之势。一 泻千里的江水,使人惊心动魄。
内容概括:本部分写三峡夏水———急猛奔放。
实词意义
①至于夏水襄 陵 襄:( ) ②沿 溯 阻绝 沿:( ) 溯:( ) ③或王命急宣 宣:( )
④虽乘 奔御 风 乘:( ) 奔: ( )御( )(5)不以疾也。疾:( )
【答案】
①襄:冲上、漫上。 ②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③宣:传达。 ④乘:骑着。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着。 ⑤疾:快。
问题探究
1.写水为什么先从夏水写起 请简要分析。
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最为凶险,最具特点,故首写夏水。
答:
2.为什么详写三峡夏季的流水
答:
答:只有夏天水位升高了,才能表现出三峡水势之湍急。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则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水清,树荣(茂盛),山峻,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总领句】以“春冬之时”领起,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出现 了另外一种景象。【俯视】“素湍),回清倒影”实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这是俯视江中 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用“回清”描写“素湍”的动态,用“倒 影”描写“绿潭”的动态。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仰视】此处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树,“绝” “怪” 相映,尽显三峡的自然特征。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 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 然。作者写此,还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语言精练】“清荣峻茂”,富有趣味、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了四种景物,各具特 色,又由景境导出了诗人的心境。
内容概括:本部分写三峡春冬的景色———有很多趣味。
实词意义
(1)则【素】【湍】绿潭,( )( )(2)【飞漱】其间:( )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答案】
(1)【素】白。【湍】急流的水。(2)急流冲荡。
(3)【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确实,实在。
问题探究
(1)为何将春冬之水合在一起写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答:将春冬放在一起写,是因为春、冬水况接近,水白潭绿,山高水清,草木茂盛,山峰高峻,碧 水清澈,瀑布飞旋,这些景象是只有春冬才有的。
(2)本部分怎样写三峡春冬之景色的
答:
答:动静结合.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关键词】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展现了三峡秋天的景致。【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修饰“啸”,暗示 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呼应首段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猿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使人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山 猿哀鸣则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引用】文末引用渔歌做结,一言峡长,一言声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景的悲凉 气氛这一段与前面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形象地描写出秋景的特 征$在“寒”“肃”的气氛中,响起了凄凉怪异的猿啼,再加上空旷山谷里久久不 绝、悲哀婉转的回声,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用当地的渔歌做结,闻 声而悲,催人泪下
内容概括:本部分写哀婉凄清的三峡秋景。
实词意义
(1)晴初霜旦: (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属引凄异:
(5)空谷传响: (6)哀转久绝:
【答案】
(1)早晨 (2)寂静(3)动词,连接(4)延长(5)回声(6)断绝,消失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是怎样突出三峡秋景的气氛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答:用猿鸣来烘托秋景凄清肃杀,引用渔者歌谣进一步渲染三峡秋景肃杀凄凉的气氛。
2.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答: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所以先写,三峡之秋肃杀凄凉。所以放在最后写以突出悲凉气氛。
答: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峡的自然景观
答:
答: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课文总结
通假字
字 例句 释义
阙 略无阙处 通“缺”空缺
词类活用
词 例句 释义
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湍 素湍绿潭 形容词做名词,急流
朝、暮 观发白帝,专到江陵 “朝”“暮”都是表时间 的名词做状语,分别译 作“在早晨。在傍晚”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三峡的地貌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 一幅壮丽的山水长卷$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 奇险、清秀,表现了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
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一一紧扣三峡雄伟秀丽的总特征和 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 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 谷空旷的氛围,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 重,互相映衬,互相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沿溯 阻绝”,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又形象地表现出夏天奔腾湍急 的水势;春冬之时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 美丽的倒影;到了秋天又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总之,诗人以凝练生动的笔墨,以清丽准确的词句,写出了急中有缓、壮中有秀的四季景象。
2.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首先,诗人采取先大后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 次,写得起讫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境界全出,让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文章 后面的三段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三峡总的特点来写。总之,文 章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3.语言精练,句式灵活。
本文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百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 万千气象尽收笔底$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 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 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 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 貌,有摹声拟音;有自己立言,有他人代语$文章虽短,却概括 百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凄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 万语,尺素罗千里。
难点突破
课文在写三峡的四时风光时,没有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你觉得妥当吗?
诗人是为《水经》作注,重点是写水,于是根据三峡江水的 特点,依水势的涨落来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 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课文在写四时风光时,主要的还是写水(三季写水:夏、春、 冬),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 迅疾,最具特点$把秋天放在最后写,是因为它是描写三峡之 秋的悲凉气氛。没有写秋水,目的是让读者感受到三峡寒静肃 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考点精练
【2022★株洲】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 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 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 ①林寒洞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8. 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答案】16. C 17.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8. ①. 水流湍急 ②. 清荣峻茂 ③. 林寒涧肃
【解析】
【16题详解】
C.①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②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由第②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知,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这里是说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写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
(2)第③段中,作者用“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三峡春冬之际,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④段中,由“林寒涧肃”可知,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峡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
【2022★天津】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 9~11 题。
三 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C.良多趣味 良:甚,很
D.林寒涧肃 肃:严肃,严厉
10.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
C.清荣峻茂 D.空谷传响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答案】9. D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
D.句意: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幽静。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
A.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意思是空隙、缺口。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本文第②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第③段写春冬三峡之景。“春冬之时”“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清荣峻茂”蔚为奇观。第④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秋季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故文章第②~④段依次写出了三峡夏、春冬、秋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选项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表述错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21·安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潮阻绝 沿:______________ (2)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
(3)发大溪口 发:_____________ (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___________
【答案】 (1)顺流而下 (2)迅速,快 (3)出发 (4)好像……的样子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如……然”是“好像……的样子”;“疾”是古今异义词,“迅速,快”的意思。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答:
【答案】(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自(如果)、亭午夜分(正午和半夜)、曦(日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呼(呼喊)、于(在)、则(就)、屡(多次)”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答案】 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 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
【解析】老相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本题可依据“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和“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来概括填写作答。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甲]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意思是: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乙]文画线句子“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的意思是: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突出了三峡山势高峻的特点。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乙]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杜甫有诗言道:“白帝城和夔州各有各的特点。”就是说语言也难以表达。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2020年中考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_________
(3)沿溯阻绝 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
【答案】同“缺”(空隙,缺口) 冲上(漫上) 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略无阙处: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至于夏水襄陵: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襄,漫上。
(3)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
(4)虽乘奔御风: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奔,奔驰的快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答案】(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太阳。(2)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茂。良,实在。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夏天三峡水流的急,并非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故B错误,选B。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 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答:
【答案】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选文第四段。结合“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从“寒、肃”两词体会到三峡秋天环境的安静和寒冷特点,结合“属引凄异”可知,用猿猴的声音渲染悲凉怪异的氛围。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2)链接材料。链接材料运用排比修辞,比喻修辞,把礁石比成马、牛、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突出礁石的大,结合“不可下、不可留、不可触”可知,因为礁石非常大,人和瞿塘峡被隔离,突出了瞿塘峡的凶险的特点。
【点睛】
译文: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